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1950年成立新民主主义教研组,在全校开设《新民主主义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等课程。1953年9月,教育部批复成立政治教育系,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专门培养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系科。1979年7月,建立哲学系、政治经济学系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1981年11月,成立马列主义研究室。1990年7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并入马列主义教研室。1994年4月,马列主义教研室更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2003年10月,成立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08年11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建制、实体化,直属学校管理。
学院概况
北京师范大学是全国最早系统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校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即成立专门机构,开设相关课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成为全国第一批研究生学位授权单位。1981年首批获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等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中共党史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设立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6年首批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 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精心凝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方向,大力推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促进学科内涵的充实与更新,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滚动发展”的方针,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四个二级学科方向,逐步形成了有重点、有特色、有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格局。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 60 多年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何锡麟、齐振海、张静如、周之良、吴序光、王炳林、王树荫等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有教授17人,副教授12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31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占教师总数的91%,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学缘、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师中拥有中宣部、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3 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 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择优资助计划人选2人、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培育)1 人。
学院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1950年成立新民主主义教研组,在全校开设《新民主主义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等课程。1953年9月,教育部批复成立政治教育系,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专门培养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系科。1979年7月,建立哲学系、政治经济学系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1981年11月,成立马列主义研究室。1990年7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并入马列主义教研室。1994年4月,马列主义教研室更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2003年10月,成立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08年11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建制、实体化,直属学校管理。
北京师范大学是全国最早系统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校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即成立专门机构,开设相关课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成为全国第一批研究生学位授权单位。1981年首批获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等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中共党史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设立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6年首批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 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教学科研机构
高校党建研究中心
主任:孙秀民
党史党建研究所
常务副所长:冯留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
所长:熊晓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所长:王树荫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
主 任:穆阿妮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研室
主任:王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
主任:袁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主任:李海春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
主 任:邢国忠
学院师资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 60 多年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何锡麟、齐振海、张静如、周之良、吴序光、王炳林、王树荫等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有教授17人,副教授12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31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占教师总数的91%,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学缘、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师中拥有中宣部、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3 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 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择优资助计划人选2人、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培育)1 人。
学院宗旨
学院精心凝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方向,大力推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促进学科内涵的充实与更新,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滚动发展”的方针,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四个二级学科方向,逐步形成了有重点、有特色、有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格局。
学院以培养
研究生为主,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中共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
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中共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
学院秉承百年老校“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致力于把学院办成一个有凝聚力的、高水平的、开放的教学与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