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二级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位于北京市,创建于2019年9月,是北京林业大学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学院前身
原自然保护区学院成立于2004年12月,由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建设,是我国唯一培养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门人才的学院,设有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学、湿地生态学3个二级学科,其中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生态学学科源于1952年建立的森林学,创始人是著名植物学家汪振儒教授和李文华院士,是我国最早的博士点学科之一,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学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获得“北京市教育先锋号”荣誉称号。该学科是我校“211工程”和“高等学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985)”重点建设学科。
微生物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7月,专门从事我国大型森林真菌的研究,在真菌资源多样性、分子系统学、遗传学、生态学、食药用真菌资源利用功能评估、白腐真菌产酶活性及应用等领域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合并发展
2006年,学院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
2018年,增设“森林康养”专业方向。
2019年9月,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成立,由原自然保护区学院与林学院生态学科、微生物研究所共同组建。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24人,讲师12人,专职党务、行政、实验、辅导员共11人。学院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北京科技新星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1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3人,校杰出青年人才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1人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和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高被引科学家。此外,有40余名教师在国内外相关领域专业学术委员会任职。
机构组成
学院现设七个教研室:即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教研室、树木学教研室、湿地生态教研室、自然保护地教研室、森林生态教研室、微生物生态教研室、气象教研室。
学科设置
学院现有生态学一级学科,设立了森林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3个二级学科,林学一级学科(双一流学科)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学2个二级学科,分别拥有理学、农学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均可接收博士后。
研究方向
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森林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气候变化与生态过程、生态规划与管理、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生物多样性保育、林业碳汇与碳交易、保护经济与政策、自然资本评估与管理、动植物系统学及进化生物学、动植物遗传多样性及种质资源保护、动植物保护生物学、菌类资源与利用等。
参考资料
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北京林业大学.2020-01-10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8 09:0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