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始于1940年创建的
延安自然科学院图书馆。1949年迁入北京,1950年与中法大学合并后,图书馆开始正规化。1952年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图书馆,1988年易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
服务设计
图书馆采用大开间设计,空间开阔、采光良好。馆内配备有
中央空调系统、门禁系统、消防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等。
图书馆文献借阅以全
开架、集中借还为主。服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代查书、
馆际互借、
文献传递、参考咨询、查收查引、科技查新和复印装订等。图书馆开设了文献检索课,面向全校师生普及文献检索知识。图书馆于2004年11月成立了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所,并于2006年3月正式获得
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
研究生。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依托先进的自动化系统,组建高素质的人员梯度队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面向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致力建设研究型、数字化、技术手段先进、文明高效的国内一流大学图书馆。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十四五”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以知识为中心的智慧型综合学术服务体,秉承“阅读服务、知识服务、智慧服务、特色服务、空间服务”五位一体的服务目标,坚持红色育人路、强军报国路、创新发展路,力争在“十四五”收官之时,将图书馆建设成新一代智慧图书馆,打造成历史文化传承地、科研学术支撑地、学科发展驱动地、创意灵感产生聚集地,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整体化发展和全方位服务。
馆藏资源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是以“理工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并根据该校重点学科建设实行了有主有次、突出特色的藏书体系。特别是在
光学工程、化学与含能材料、通信与电子技术和车辆工程等学科的文献收藏上已形成规模。
截至2021年底,图书馆文献积累总量为281.4万册,电子出版物1258.3万册(包括电子图书172.2万册,电子论文951.4万),数据库子库255个。拥有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馆藏基地”为核心的特色馆藏文献体系,形成了高质量、学科覆盖齐备、印刷型与数字型并重、国防特色鲜明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电子资源全文链接系统和电子资源跨库检索系统,实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无缝链接和获取目标信息的一站式服务。
历史沿革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于1940年成立于延安,它的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学院图书馆。
1950年与中法大学图书馆合并,命名为华北大学工学院图书馆。
1952年更名北京工业学院图书馆,1988年5月易名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
新馆舍建于1983年,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张爱萍同志亲自题写馆名。
图书馆现馆舍建筑面积达14514.11平方米,闭架结构,主书库和
辅助书库4429平方米,可藏书100万册,期刊10万册;阅览室2266平方米,阅览座位1200席。
到2002年底,图书馆入藏文献积累总量达104万余册(件),其中图书76.9万册,期刊12.8万册,其他文献14.5万册(件)。每年报刊订购量2500余种。
图书馆不仅开展文献借阅、参考咨询和复印复录等多项服务,同时还设有
文献检索课,为全校师生讲解文献检索知识。为了扩大馆藏资源,与其他院校建立了
馆际互借关系。
图书馆于2006年3月获得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图书馆获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与我校人文社科学院共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组建研究团队,设立信息资源管理和大数据分析研究方向。目前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图书馆面向全校开设《专利信息与科技创新》、《文献检索与数据库利用》、《设计文献导读》、《科技写作实训》、《信息检索与科技写作》等多门信息素养必修课和通识课,每年覆盖全校5000余名学生,课时量1000学时。
2022年初,图书馆进行了机构改革,将内部机构精简整合为“四部一室”管理架构,即综合室(含信息化办公室)、资源建设部、读者服务部、知识服务部、特色资源部。
2023年5月,入选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定名单。
管理系统
图书馆致力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应用了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引进了大量电子资源和网络数据库,配备了国外先进的电子资源统一检索平台和全文链接系统,实现了网络数据库的跨库检索,购置了高速高性能的网络产品、大容量
存储设备和
服务器等,实现了图书文献资料的网络化管理,推动了图书馆各项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高。
图书馆设置有六个行政、业务管理部门,现有正式员工76人。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馆藏建设委员会、主页建设委员会和其它临时项目组在馆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良乡校区徐特立图书馆建于2008年,建筑面积30190平方米。全馆阅览座位3137个、研讨间46个,网络信息节点约3000个,中关村校区图书馆一至四层由无线网络覆盖,良乡校区图书全馆由无线网络覆盖。
部门设置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
办公室 采编部
参考咨询部
信息技术部
流通阅览部
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所
收藏特点
教材、教学参考书、学术专著、会议论文集等。特别是以图书的形式出版的SPIE论文集、
SAE论文集在此收藏。
图书捐赠
第一条:“北理工文库”以永久性保存
北京理工大学学术文献,展示学术成果、交流和传递学术信息、促进学校的学术繁荣,并以传承历史、科学与文化精髓为宗旨。
第二条:入藏“北理工文库”的着
作以著者的亲笔签名为主(即学校教职工和校友及学生亲自参加
撰写、
编译、
审校的中外文论著)。并兼顾收藏记载有关学校的人物、事件等各种载体的文献,以及具有珍藏价值的各种文物。
第三条:“北理工文库”对学校教学和科研以及各种学术活动、学术交流,应予以积极的配合,提供所需要的文献和咨询服务。
第四条:“北理工文库”的藏书是
图书馆馆藏的一部分,入
藏品须经登记、分类
编目、并建立文库专藏
数据库,提供网上宣传和检索,以及在馆内设专架
陈列展出。
第五条:入藏“北理工文库”的藏品将永久珍藏,赠书人的签名尤显珍贵。诚恳希望捐赠人能在赠书上留下亲笔签名,图书馆应给捐赠者本人送上(或寄去)赠书纪念证。捐赠人也可在“北理工文库”网页上可查阅捐赠信息。
第六条:文库面向所有读者开放,有些藏品可视捐赠人的要求或藏品的珍贵程度确定其开放程度。
第七条:“北理工文库”系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的一个具体业务部门,文库的一切工作由图书馆负责领导。
详细布局
相关制度
开馆时间
图书馆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7:30~22:00
入馆须知
读者凭“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借阅证”或“联合体馆际借阅证”刷卡入馆,借阅证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无证读者凭介绍信及本人有效证件通过门卫联系入馆。 进入图书馆应注意言谈举止文明大方,衣装整齐。 不得携婴幼儿和儿童入馆。 保持图书馆安静,禁止在馆内喧哗,入馆后请将手机等通讯设备关闭或调至振动。 图书馆是重点防火单位,严禁在馆内任何地方吸烟、用火;禁止携带易燃、易爆以及有腐蚀性化学品入馆。 保持馆内清洁卫生,禁止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禁止在馆内进餐、喝饮料、吃零食等。 爱护馆内一切公物及书刊资料,严禁随意破坏和涂抹刻画;未经许可禁止私自在馆内张贴广告和其他宣传品。 维护馆内秩序,不得抢占阅览座位,不得随意挪动阅览桌椅。 请勿进入“读者止步” 区。 读者出馆时必须通过检测通道,严禁将未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光盘等文献资料带出图书馆。 请读者自觉遵守本馆的各项规章制度,支持和配合保安和工作人员按章办事。 请自觉遵守上述规定,规范您的言行举止,共同营造友好、舒适的氛围。 特别提示:
离馆前请仔细检查所携图书、光盘等是否都已办理过借阅手续。
阅览规则
丢失、损坏馆藏文献资料赔偿规定
一、馆藏文献资料包括图书馆收藏的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缩微平片、光盘、磁盘以及各种音像制品等文献资料。 二、丢失或严重损坏馆藏文献资料,应赔偿相同版本的新文献。无法赔偿相同版本新文献的,1950年以前出版的中外文书刊,一律按账面价20倍赔偿;1965年及以前出版的中外文书刊,一律按定价10倍赔偿;1985年及以前出版的中文及外文影印书刊,一律按定价5倍赔偿,外文原版书刊按定价10倍赔偿;1985年以后出版的中文及外文影印书刊,按定价3倍赔偿,原版书刊按定价5倍赔偿;合订本过刊按原价5倍赔偿;其他馆藏资料按定价3倍赔偿。贴有条形码和防盗磁条的馆藏资料,每册另补赔条码费1元、磁条费1元。
三、若读者丢损的光盘在图书馆存有副本或存有备份、能够完整复制且复制盘可以正常使用,读者可以选择只交纳光盘复制费用(20元/片),由阅览室工作人员负责委托技术部、采编部办理光盘刻录、还原盘标、还原条形码等复制加工工作,使该光盘内容复原并投入正常使用。
四、在书刊上涂画、批注或以其他方式将书刊污损,情况严重的,按第一条规定赔偿。如不严重影响使用,可视情节处理,一般书刊原则上每污损一处,罚款五角,高价进口书刊罚款贰元,最高罚款额一般不超过被涂书价的两倍,超过者按第一条处理。
五、读者赔偿后,不再退款。
读者范围
1. 该校在职及离退休教职工
2.该校硕、博士研究生,本、专科大学生,攻读学位的留学生,博士后
3.国内外来校访问学者,来校进修人员,校聘国内、外教师
图书馆特藏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特藏包括有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馆藏基地、中国科协文献收藏与交流中心和图书馆文库特藏。
一、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馆藏基地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馆藏基地(以下简称“馆藏基地” )是充分展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成果、发挥所采集资料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基地,它担负着永久保存采集资料、展示和传播老科学家学术思想和精粹,并提供资料获取和利用服务的社会重任。
馆藏基地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负责采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的验收、整理存储、日常管理,以及数据库建设与维护和部分展示工作。
二、中国科协文献收藏与交流中心简介
“中国科协文献收藏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前身为2002年创建的中国科协特藏,是依照《关于建立中国科协学术文献收藏与交流机制的通知》(科协学发[2002]066号)文件精神的要求,由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和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共同承建。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心已逐步发展成为集文献收藏、学术交流、信息服务和情报研究于一体的学术文献服务中心。
中心收集了来自中国科协本部以及中国科协系统197个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的多种类型文献,包括会议文献(或论文集)、期刊、图书、报告、年鉴、项目与成果、工作汇编、纪念册、大事记、学会通讯、学会工作文件及院士文献;另外中心还包括有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学术交流成果,例如有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和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等的学术交流材料、论文集、课件、总结报告等。
三、图书馆文库特藏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文库特藏于1999年正式组建。文库特藏以永久性保存北京理工大学学术文献、展示学术成果、交流和传递学术信息、促进学校的学术繁荣,并以传承历史、科学与文化精髓为宗旨。系统地收集、整理并永久地保存北京理工大学人和曾在校工作和学习过的校友学术著作为主,同时兼负收藏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所有文物。既是荟萃该校学术成果和展示学校学术发展轨迹之地,又是传承人类文化的一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