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矿务局是国有大型
煤炭企业。建于1949年。原名平西煤矿公司,1950年改称京西矿务局,1968年改为北京矿务局。位于门头沟区新桥路南大街,局属基层单位分布在门头沟、房山、石景山、大兴、东城、海淀5区1县及河北省三河市。矿区占地面积1190万平方米,厂房面积18万平方米。1997年全局有直属基层单位33个,其中包括:煤矿6座,分别为门头沟煤矿、杨坨煤矿、木城涧煤矿、大台煤矿、大安山煤矿、长沟峪煤矿;多种经营性工厂、公司17个;生产生活服务辅助单位10个。
企业介绍
全局职工总数36 444人,其中从事煤炭生产的职工20 902人,从事多种经营的职工7 644人,从事后勤服务的职工2 078人。直接从事原煤生产人员16 494人,内有回采工2 886人,
掘进工3 675人。
全局职工中有干部6 105人,其中专业技术干部3 862人,高级职称291人,中级职称1 075人,初级职称2 324人。合同制职工35 434人,内有农民工6 900人。
1997年产煤514.7万吨,占北京市煤炭产量的51%。固定资产原值15.05亿元,净值9.64亿元。工业总产值9.34亿元,实现利润60万元,职工年人均收入10 682元。
1949~1997年累计生产煤炭2.46亿吨,掘进总进尺757.51万米。
企业沿革
北京矿务局是在接收旧煤矿,改造小
煤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煤炭综合性企业。1949年接收官僚资本的门头沟煤矿、西山煤矿和城子煤矿。
1951~1953年取消
封建把头和包工制度,建立新的生产劳动组织,推广电钻打眼、长壁法采煤,使煤炭产量迅速增长,成为北京煤炭工业的主体。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京西矿务局改建扩建原有矿井,进行生产改革,推广采用先进技术,开始向机械化生产迈进。
1953年建立北京市第一个半机械化采煤工作面,1956年实现井下电机车运输。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京西矿务局新建7座大中型矿井,生产能力达到420万吨。
1958年建北京第一个全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实现了落煤、扒装、运输、仓储、销售的全过程机械化。
1960年京西矿务局产煤811.5万吨,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年生产水平,进入全国十大矿务局行列。
1963年煤炭部核定京西矿务局年生产煤炭能力为570万吨。
“文化大革命”时期京西矿务局生产、经营、建设受到干扰和破坏,煤炭产量下降到409.9万吨。
70年代中后期,北京矿务局将两座中型煤矿改建成水力采煤矿井。
1981年煤炭部核定该局年生产550万吨。80年代大力发展机械化采煤,研制出滑移顶梁支架系列支护产品。
1984年建成北京煤矿第一个高档普通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又引进国外地震监测系统,对井下冲击地压灾害进行科学防治。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性转变,在原有矿用器材设备生产工厂的基础上,先后建起一批多种经营性工厂,增加了非煤类产品的生产。
煤炭生产
京西煤田含煤面积1 000余平方公里,为侏罗纪和石炭二叠纪两个煤系,均为无烟煤,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适用于冶金、化工和民用燃料。矿井开拓方式有平峒、暗斜井结合方式,立井、斜井与暗斜井结合方式,立井、暗斜井结合方式。采煤方式有炮采、水采和机采。井下为电机车与皮带机运输。机械通风、排水、排矸。各煤矿均有铁路专用线,煤炭产品主要采取直销火车运送方式,除北京外,还供应外埠。设有煤炭深加工系统,可生产多种规格的型煤及水煤浆。
1997年,全局产煤514.7万吨,平均日产14 334吨。掘进总进尺18.36万米,其中开拓尺33 169米,工程尺5 763米。全员效率每工产煤1.216吨,开采效率每工4.823吨,掘进效率每工0.178米。煤层生产能力每平方米3.285吨。全局月平均回采工作56.43个,掘进工作面89.85个。平均每生产万吨煤掘进346.07米,岩石开掘进64.45米。全年含收购煤在内销煤总量644.35万吨,其中出口煤集港量118.81万吨,特供煤155.40万吨。商品煤灰分19.19%,含矸0.06%。
其他经营
包括机械制造、建筑安装、地质勘探、化工、发电、科研设计、仓储运输、食品饮料、农林牧、商贸旅游等多种行业,有不同种类和规格的生产项目及产品100余个。设有多种经营性工厂、公司17个,分别为矿务局机电总厂、水煤浆示范厂、煤矸石热电厂、化工厂、水泥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京西建筑勘察设计院、综合地质工程公司、九龙山工业公司、九龙山矿泉饮料公司、达兴公司、三河煤矿、汽车维修中心、北矿公司、梅苑饭店、莱勒克食品有限公司、商业管理处。
1997年经营总收入4.88亿元。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具有国家一级建筑安装企业资质,可承建30层以上的楼房,1953年组建,70年代初相继完成矿务局机关、机电厂、化工厂、炼铁厂、职工总医院、北京煤矿学校、高压输电线路、路桥设施、家属住宅等建筑项目,
80年代后,先后承建刘家窑高层建筑、北京西三旗育新花园教师住宅楼、望京新城小区住宅楼等工程。化工厂为北京市惟一生产民用爆破器材的工厂,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化工产品生产线。水煤浆厂为全国最大的水煤浆生产示范厂,
1992年建,年设计生产能力25万吨。京西建筑勘察设计院前身是北京矿务局设计所,主要承担60万吨以下中小型工业和民用建筑设计及相应的机电安装工程设计,其中较大的设计项目有北京矿务局总医院门诊楼、门头沟区百货大楼、科技大楼、北京大栅栏内联升鞋店、新中国妇女儿童商店等。综合地质工程公司前身为京西矿务局钻探队,成立于1952年,其研究项目“空气潜孔锤钻进工艺”获1988年北京市技术开发优秀项目奖。
1995年承建的京门大厦护坡锚杆工程、京威大厦基础工程、天津海河护岸工程相继被评为优质工程。另有教育培训中心、北京矿务局中学、煤炭工业学校、北京矿务局总医院、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农林处、器材供应处、房管处等10个生产生活服务辅助单位。
企业文化
1949年前门头沟矿区只有几处席棚搭设的小戏园子和说书馆。
1949年矿务局系统各单位相继由行政、工会等组织建立统一的文娱工作委员会,成立矿工俱乐部。其中门头沟矿工俱乐部设立了京剧团、话剧团、歌咏队、高跷队等文娱组织。城子煤矿建有3座包括灯光设备的篮球场。
1957年全局各系统建成面积3 124平方米的俱乐部7个,1
963年发展到62个。在黑山矿工家属区建有可容纳3 000人的露天影院,后又修建了固定座位47排,共2 580个。
1988年局工会组织书法、美术、摄影、信鸽等协会和70多个业余兴趣小组。
1982年门头沟煤矿俱乐部、大台煤矿俱乐部被全国煤矿地质工会、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授予“全国煤矿系统先进俱乐部”称号。
1986年门头沟煤矿俱乐部、王平村矿俱乐部被全国煤矿地质工会、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授予“全国煤矿系统先进俱乐部”称号。
1987年门头沟煤矿俱乐部获“北京市先进俱乐部”称号。
北京矿工报
为北京矿务局党委机关报。前身为1949年平西煤矿工会组织创办《门头沟矿工报》,每周一期,1950年改名《京西矿工报》,后经几次停复刊,于1978年复刊,改称现名。
至1997年底,已出版1 793期,1997年发行量4 500份。1991年获全国煤炭系统企业报展评一等奖。
1994年在首届北京十佳企业报评选中获“最佳企业报纸”称号。
模范人物集体
北京矿务局各矿、厂在1949~1997年间共涌现出市、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548人,其中北京市劳动模范483人次,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48人次,李书和、高志英、安广泽、曹惠、宋兴、张燕骏、谢大年、王德兴、李九德、常有宽、陈景泰、邬纪秀、刘德兴、刘进忠、黄祖望、王洪英等16人17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韩宝瑞、李德亮、黄祖望3人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王永贵、韩宝瑞、王生、蔡俊岭、张万雨5人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局有7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奖励,其中机电总厂工程师李泽宇研制的冲击气缸背压控制系统项目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局煤矿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研究项目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