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成立于2016年4月15日,是北京科技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建校初期。
办学历史
学院前身
1958年,冶金炉专业成立。
1982年,与制氧机械专业合并后组建热能工程系。
2007年,更名为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
1952年,学校建立之初设立了选矿教研室。
1996年,发展成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合并建院
2016年4月15日,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和环境工程系合作,整合成为独立的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6年6月7日,中共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成立。
2019年,学院2个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年,学院1门课程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2年,学院1个专业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现设有2个教学系,有4个本科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于2014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系: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本科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学科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相应的博士后流动站,有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2012年,学院环境工程全国学科排名第21名(参评高校82所);能源与动力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国家“211工程”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热能工程
北京市重点学科:工程热物理、环境工程
师资力量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授23人,副教授29人,讲师18人,教师博士后5人,实验室人员8人;有包括国家“973”首席科学家、“863”主题专家、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科技新星获得者、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在内的教师团队。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夏德宏林海
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冯妍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冯妍卉、李从举、易红宏
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冯妍卉
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温治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夏德宏、林海、冯妍卉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传热传质学课程教学团队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主题专家组专家:张欣欣
教学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的教学平台,包括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大学联盟等科技创新平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2020年,线下一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传热传质学”(2006)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传热传质学”(2007)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近5年本科生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学科和科技竞赛奖1000多人次,其中特等及一等奖50余项。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形成了包括国家精品课、国家资源共享课、国家双语示范课、北京市精品课等课程系列。
北京市精品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固体废物资源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习教程》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习教程》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发扬特色与拓宽面向相结合的行业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2012年)、“强化实践和跨文化交流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2013年)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发扬特色与拓宽面向相结合的行业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2013年)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强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创新型精英人才培养”(2017年)
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发扬特色与拓宽面向相结合的行业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2014年)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发扬特色与拓宽面向相结合的行业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2014年)
合作交流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教学科研的合作,并建立了学生国际交流联合培养制度,学院毕业的学生深造率(出国+考研)每年保持在50%以上。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与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典、加拿大、俄罗斯、新加坡、日本、中国港澳台在内的数十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学术组织和企业保持着合作关系,完成了数十项国际合作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已建成北京市冶金工业节能减排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高校节能与环保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环境与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城市和生活污染物处理与资源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工业典型污染物资源化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业典型污染物资源化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研究成果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国防973、教育部和北京市重点重大基金等多项国内外合作科研项目,总科研经费近5亿元;近5年在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领域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奖15项,发明专利91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600余篇。
(注:以上内容来源)
学术交流
(注:以上内容来源 )
文化传统
学院标识
社团文化
学院曾开展过新生对话课、参观校史馆、暑期社会实践、篮球赛等活动。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注:以上内容来源)
历任领导
(注:以上内容来源)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学院概况.北京科技大学能环学院.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构设置.北京科技大学能环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4 20:12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