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舞蹈学院(Beijing Dance Academy)简称“北舞”,位于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路1号。
历史沿革
1954年2月25日,在新中国舞蹈教育的第一批教员在东城区香饵胡同一个四合院里接受了苏联专家的系统训练,拉开了中国舞蹈教育的序幕。1954年7月25日文化部舞蹈教员训练班结业,文化部领导周扬、刘芝明、周巍峙等导莅临审查,并颁发了由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签署的结业证书。这44位同志多数担任了北京舞蹈学校的第一批教师,他们也是北京舞蹈学校建校元老、各专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也是我们国家第一代职业舞蹈专业教师。
1954年9月,北京舞蹈学校录取了第一批学生。1954年9月6日,北京舞蹈学校在白家庄举行了建校典礼,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为学校剪彩。1959年,学校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实验芭蕾舞团——北京舞蹈学校附属实验芭蕾舞团,并先后成功上演了多部世界经典芭蕾舞剧,它也是中央芭蕾舞团的前身。
1960年,学校推出了第一批教材:《中国古典舞教学法》、《古典芭蕾基本训练》、《古典芭蕾双人舞教学法》。这些教材不但规范了学校自身的教学方法,也在日后成为全国舞蹈院校的示范教材。同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东方音乐舞蹈班,该班的学生曾多次随总理出访东南亚国家,成为国家文化外交中的主力军,北京舞蹈学校也在当时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该班也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歌舞团的前身。同年,学校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毕业生第一次支援地方,成立了国家级重点中专——上海舞蹈学校。
1978年,北京舞蹈学校改制成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蹈教育从此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由直属文化部转为“中央和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
2024年3月15日,北京舞蹈学院成立舞台美术系。10月15日,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基金会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设12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15个。
学科建设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在第四次评估结果中排名A-。
师资力量
据2024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在编教职员工近600人,舞蹈考级院每年在海内外培训舞蹈考级师资 5 万余人。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0余名。
教学建设
根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市市级特色专业3门,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4门,有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北京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合作交流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北京市市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校级研究基地12个。
研究成果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十三五”期间获得教职工出版著作125项,发表论文743项。
根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4项,校级科研项目311项,取得803项学术成果。2016-2017年间获得国家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项,校级科研项目66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3月,北京舞蹈学院图书馆共收藏图书、期刊等文献30余万份,其中舞蹈专业资料占半数以上,同时还建有内容丰富的舞蹈资源库,是中国收藏历史最长、品种最全、资料价值最高的舞蹈类专业图书馆。
学术期刊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是北京舞蹈学院主办的目前全国唯一的舞蹈学术期刊,现为中国国家级刊物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2004年起,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报核心期刊”;2014年入选为CSSCI来源期刊(2014-2015)目录中唯一舞蹈类学术期刊。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释义:标志主体图形元素取材于东汉时期的“汉画砖舞蹈人”,以此图作为创作元素,意在挖掘舞蹈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传承性,并借此体现北京舞蹈学院对中国舞蹈事业发展的使命。
历史性:历史的厚重感,符号舞院的发展历程。
文化性:舞蹈文化渊源感,符号舞院文化积淀。
专业性:舞蹈人形的动态突出了舞蹈的专业性,突出了舞蹈艺术的特点。
国际性:运用提炼后的传统图形元素“汉画砖舞蹈人形”与单纯的圆形结合,是一组纯粹的国际化视觉语言符号,可读性强,符号舞院国际化学院形象的传达需求。
标志的色彩设定为金黄色,寓意舞院肥沃的舞蹈土壤及璀璨的明天。
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中上方印有黄色校徽,中下方印有黄色、规定字体的“北京舞蹈学院”校名。规格为:288cm×192cm、240cm×160cm或192cm×128cm。
精神文化
遵道崇德,天地人和,文舞相融,德艺双馨
2010年,在坚持文化引领的方针下,经过全院反复讨论,党委从文化内涵上将校训丰富为“遵道崇德,天地人和;文舞相融,德艺双馨”。“遵道崇德,天地人和”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出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文舞相融,德艺双馨”集中凝练了艺精德劭、品德与艺术相并重的要求。
北京舞蹈学院的校庆日是十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北京舞蹈学院的校园内坐落着沉香色的“三座丰碑”——首任校长戴爱莲先生、首任院长陈锦清先生、建校元老贾作光先生的铜像,见证着四季的更迭交替、草木的荣枯轮回。戴爱莲先生曾说,“搞自己的文化,要爱自己的国家,要爱自己的人民,要爱自己的文化”。从延安走来的陈锦清院长曾在文章中表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对革命文艺工作者起到了极大的影响,文艺工作者要牢记讲话的思想核心:革命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贾作光先生曾说,“我们是为人民而舞蹈,不是舞蹈家的自我表现。一个舞蹈家如果忘记去表现他们的人民,就必然失去广大的人民群众,他将如水上的浮萍没有根基。”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