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社教系设有三个学科:群文舞蹈、幼师舞蹈、
少儿舞蹈(舞蹈考级中心)。1994年升格本科教育层次,首届设立的是舞蹈师范本科教育,1995年增设音乐剧学科的本科教育,1997年又增设国际标准舞学科的本科教育。1998年底学院教学机构调整,将中国舞考级中心、舞蹈师范教研室调离社教系独立建制。2001年底学院又一次教学机构调整,将音乐剧教研室扩建成音乐剧系,独立建制。我系也随之更名为社会舞蹈系。社会舞蹈系设国标舞学科、增设大众舞学科(筹建)。人才培养方向是国标舞、大众舞蹈专门化的本科表演人才和师资人才。2004年学院与世界舞蹈&舞蹈运动理事会联合成立WD&DSC北京舞蹈学院国际培训中心,拟开展国标舞、大众舞蹈的社会培训工作,目前由社会舞蹈系负责完备手续和筹建工作。
国标舞学科依附于“舞蹈家摇篮”的母体,具有
舞蹈表演专业、
舞蹈编导专业、舞蹈学专业及社会人文课群的支撑与互动。除了专业课之外,同学们还要上好芭蕾舞课、现代舞课、编导课、爵士舞课、戏剧表演课等辅助课程和文化课程。
国标舞学科有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这支教学团队在国内堪称一流,在亚洲也具有强势地位。国标舞学科负责人张平教授,是中国第一批接受国标舞培训的职业舞者,现在是世界舞蹈理事会的国际评审,兼任中国国标舞总会副会长。陈淑民、韩美玲副教授是中国国标舞职业组拉丁舞冠军,他们还通过了英国国际教师协会院士级教师资格的考试。并取得了“国际职业教师资格”。优秀的青年教师李濛、王奕菲、叶薇、李航、娄慧的加入,使我们的教学团队充满了新的活力。
除了国内的师资,我系还注重引进国外优秀的师资力量,有计划的举办大师班,为同学们直接传授最新的技术和排练剧目(如《红舞群》、《黑裙子白裙子》),外教的引进提升了同学们的技术水平,使同学们对国标舞的文化背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系的国标舞教学采用大课传授、小课指导与能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模拟比赛、实战比赛与剧目排练、演出、教学实践等等教学方法。与体育院校国标舞教学追求竞技性相比,我系的教学更加注重追求对国标舞文化性的艺术传播功能与文化审美功能的探索,重视国标舞风格特性、经典剧目、最新学术动态的引进和吸收,在国际标准舞竞技性基础上开发该舞种艺术性的文化审美价值。
为此,我系启动了国标舞剧目课程建设,从引进国际国内经典剧目入手,着手剧目搜集、整理、引进、创作工作。近几年来我系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艺术品位的精品剧目,如《黑裙子 白裙子》、《明天我们结婚》、《爱本该》、《异乡人》、《卡门》等等。
谈到教学成果,这在我系确实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国标舞学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所教育培养的在校生和毕业生,获得国内重大比赛各组别冠亚季军,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并已成为亚洲的优势群体、世界的新生力量。同学们参加的国际、国内比赛数不胜数,每年一度的英国
黑池舞蹈节,英国、意大利、德国公开赛,全国积分赛、排名赛等等,在一排排的奖杯面前,任何言语都显得多余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奖杯折射出迷人的光彩,诉说着成功背后的艰辛故事。
特色五:国际化可比性在舞蹈行业内是十分鲜明的特色(类同于芭蕾舞),有严格的基本技术、风格特质、节奏处理以至着装要求,年龄组别,比赛等级等等。有国际的、洲际地域的、本土国内的行业协会,权威性的排名赛、积分赛,在舞蹈行业内是标准化的可比性很强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