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BUAA)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1952年,北航建校时创建飞机工艺、发动机工艺专业教研室。
1978年,学校建立了制造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
1981年,学校获得全国首批机械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设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点。
1986年,学校设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点。
1988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两个机械学重点学科点之一。
1990年,学校获批设立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1995年,学校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被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1997年,学校获得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1998年4月28日,学校制造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合并,组建成立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2002年,学校飞行器制造工程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
2007年,北航机械工程学科被评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2008年,学校飞行器制造工程被评为国防科工委特色专业。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3月,学院有在编在岗教职工有170余人,其中教授50余人,副高60余人,博导近50人;有包括国家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总装专业组专家、国防基础科研专题专家组组长和成员、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组长和主题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跨/新世纪优秀教师10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87%。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田苗、丁希仑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王之栎、郭卫东
院系设置
截至2017年3月,学院设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系、材料加工与控制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工业设计系、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系、飞行器制造工程系、机电工程及自动化系、机器人研究所8个教学系所,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设计等2个本科专业。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3月,学院有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6门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3月,学院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学科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学科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学科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学科点,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防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学科点: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学科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学科点: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设计学(工业设计工科)、舶与海洋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学科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工业设计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防重点学科: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北京市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2012年,在全国学科评估中,学院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名列第10位;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为航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评估名列全国第1位。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3月,学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1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1个,其他科研平台2个,国防创新团队2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12月,学院有基础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在研48项,参与973项目3项,主持并承担863项目19项,总计经费约3721万元,主持并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0项,总计经费约9203万元,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项,合计经费4143万元。
2015年,学院科研到款1.5亿元,人均科研经费数持续稳居中国国内同学科前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防科技成果奖11项,其他省部级成果奖7项。
合作交流
2014年,学院有在读国际学生155名,其中留学研究生66名,本科留学生89名,2014年接待台湾交换生3名,留学生课程体系完备,开设英文授课课程67门,2014年新获批“研究生国际引智课”2门次,学院推进与欧洲著名高校的三学位联合培养硕士项目,并获批“北航学院全球合作伙伴建设计划”立项;2014年与国外高校新签订院级合作协议5项;2014年教工出国出境88人次,学生出国出境60人次;2014年接待来访团队9个,接待来访短期外国专家20人,申请2015年聘请短期外国专家数量21人,居全校首位;2014年,先后有王田苗老师被聘为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协会中国区主席,王党校老师当选IEEE触觉技术委员会主席,卓越百人副教授文力老师的科研成果先后被《Science》和《Nature》报道。
截至2014年10月,学院先后与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俄罗斯、
意大利等31个国家及地区的160所著名大学、知名研究机构和世界级跨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欧洲60所,亚洲51所,美洲40所,大洋洲6所,非洲3所。2012-2013年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共有学生25人次依托学校各类交流交换项目出境开拓视野。
文化传统
院徽
院徽的意义:(1)环绕的数字7内部形成了齿轮形状,表达了学院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等学科的寓意;
(2)环绕的数字7本身形成了定子形状,表达了学院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的寓意;
(3)环绕的数字7本身也形成了飞机发动机尾部形状及叶片形状,表达了学院的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和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寓意;
(4)院徽整体上包含了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和工业设计(研究方向)等学科的寓意;
(5)数字7与该院在北航的序号、简称符合,直观形象、易于记忆;
(6)院徽的整体圆形方案及学院英文全称,表达学院和谐团结、科学发展、面向世界的态势。
(7)院徽环抱北航校徽的特征图案,预示着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随着北航展翅腾飞。
办学理念
尚德务实、求真拓新
“尚德务实、求真拓新”是北航的办学理念,反映了北航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是学校今后办学和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全校师生员工建设北航的共同思想基础。
所谓“尚德”,是指崇尚道德为先,弘扬品行为首,将道德和品行作为立人之本、育人之基。所谓“务实”,是指的讲究实际,不求浮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而良好的道德品行既是成人成才的基础,又是传道授业的要求。追求品德高尚、人格完善,始终是全体师生共同的愿望和要求。务实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作风。作为工程技术特色突出的大学,学校一直保持注重实践,重视具体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风尚,北航人也一直保持着兢兢业业、实实在在、默默奉献的优秀传统。“尚德务实”,反映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准则。
所谓“求真”,是指追求科学真理,领悟人生真谛,探索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高等学校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教学与科研活动本身就是师生共同追求真理、探求真知、孵育真情,培养真才的过程。所谓“拓新”,是指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没有开拓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就不可能进步,也不可能发展。一个人如此,一所高校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学校建校以来一贯崇尚科学、注重学术、追求真理、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这一传统理应得到传承和发扬。
现任领导
所获荣誉
2022年4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团委被表彰为“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
知名校友
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一号到五号飞船总设计师。
陶宝祺,中国科学院院士、航空智能材料与结构理论专家。
于军,北京市海淀区委副书记。
姚玉海,哈尔滨东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董事长。
黄永强,康拓事业(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
孔繁景,海南景华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赵新力,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科技参赞。
范坤芳,北京平治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钱俊,上海世博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