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坐落于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两楼前后纵横,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元、明、清三代都城的报时中心。昔日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清朝的衰亡,使钟鼓楼渐失报时的功能,随着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彻底废止。北京鼓楼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建在高砖台上的一座殿堂式建筑,台基高达4米,台上有5间重檐的木构殿楼,楼高46米多。红墙朱栏、雕梁画栋,非常雄伟壮丽。北京城内的钟楼和鼓楼位于京城中轴线北部终点,由于其类似城楼的建筑形式,飞檐翼角的独特形态,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而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
鼓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一二七二)初名“齐政楼”。后毁于火。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重建,又毁于火。明永乐十八年(一四二○)在重建宫室的同时,又重建了鼓楼。明嘉靖十八年(一五三九)鼓楼遭雷击被毁后重修。后又分别于清
嘉庆
铜钟:钟楼古代报时器具铸于明永乐年间,通高五.五米,下口直径三.四米,最大厚度○.二四五米,重约六十三 吨。该钟以其帝京定鼎之地位,精港之铸技,悬挂之非凡,报时警统之功能而著称于世。是钟国形体最大,重量最重的报时铜钟。钟体全部由响铜铸成,撞击时声音纯厚绵长“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钟之撞法为:每晚定更即起更(十九时-二十一时)至亮更即五更(晨三时-五时)每更次皆撞钟一○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