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塘炮台遗址
天津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北塘炮台遗址,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北塘镇永定新河(蓟运河旧河道)入海处的南北两岸,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道光年间重修。
历史沿革
明朝嘉靖年间,北塘炮台初设。作为大沽口防御体系的北翼,在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中发挥过重大作用,是明清时期的北方海防要塞。明朝嘉靖年间,倭寇肆虐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烧杀抢掠,危害极大。为防倭寇,明王朝开始在沿海险要位置设防,北塘口作为大沽口东北侧翼开始修筑炮台。这是北塘最早的炮台。当时的北塘炮台只有2座,位于蓟运河口东、南两侧。其建筑模式也简单,在河岸填土垫出高地,层层夯实,形成平台。台高五丈,架设铁炮,设有守兵。两座高台遥相呼应,扼制河口,得名“北塘双垒”。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鉴于英军北犯大沽口,清王朝派讷尔经额任直隶总督,负责加强海口防务。自此,北塘炮台重新设防和重建。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讷尔经额将北塘炮台扩建为5座,即在河口原有两座炮台(东营、南营)之外,又在蛏头沽(北营)、青坨子(花营)、海滩站(独标营)各建炮台1座。共有炮位20个,驻兵600名。其中,东营为大本营,设统领1人,其它四营为哨营,各设哨官1人。当时的炮台营盘筑有营墙、营门、营房、火药局、器械库,营墙外挖壕沟,营门外设吊桥,营房外设校场,校场上旌旗对列,剑戟齐排,铁炮环设。至此,北塘炮台形成严密的防卫格局,与大沽口炮台相互呼应,形成犄角之势。
清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侵略军在美、俄两国的支持下,攻陷大沽口炮台,兵临天津城下,逼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事后,咸丰皇帝命僧格林沁用4个月时间,在海河大沽口南北两岸,修建了以“威”“镇”“海”“门”“高”为名的五座炮台。在修筑大沽口炮台的同时,清咸丰九年(1859年)进一步对北塘炮台进行了加固,增强了炮台的防御能力。加固后的北塘炮台呈圆形,直径4丈5尺、高9尺、厚6尺。内壁周围筑有近百个凹槽,炮台内部筑有上下梯道数条,增加大炮、火炮数量,北塘营驻兵增至1600人。至此,北塘炮台规模达到全盛时期。同年,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的胜利,鼓舞了参战将士的斗志,但也助长了清政府,特别是僧格林沁的轻敌情绪,对北塘作出弃守的决定,实行“弛防”,把北塘炮台的守兵和火炮全部撤到营城。此时的北塘,作为海防重地竟无兵把守。
清咸丰十年(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不费一枪一弹,轻取北塘炮台。北塘炮台的失陷,使大沽口炮台的后翼直接暴露在联军炮火之下。英法联军包抄攻下大沽口炮台,进犯津、京,焚烧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天津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这样,北塘炮台首次登场迎敌便遭遇失败。
清同治元年至光绪二十五年间(1862~1899年),清政府又多次维修。至“庚子事件”前已有五座营盘、三座大炮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17日,大沽口炮台被八国联军攻占,继而天津亦失陷。驻守北塘炮台的清军孤军御敌,多次击退以沙俄为主力的八国联军的进攻,后在李鸿章令下撤退。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意、日、德、奥、比、西、荷11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明确规定:拆毁大沽及大沽至北京沿线的炮台。同年10月,天津都统衙门在北塘大街上贴出拆毁北塘炮台的通知,招募拆除北塘炮台的承包人。北塘炮台终被拆毁。
2009年12月,三河岛进行景观保护性改造。工程依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湿地风貌的资源优势,建设了炮台历史遗址公园和鸟类栖息湿地。
遗址特点
北塘炮台是大沽口炮台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塘炮台遗址包括:义胜营炮台遗址、仁副营炮台遗址、右营炮台遗址、左营炮台遗址、仁正营炮台遗址。
主要遗址
义胜营炮台遗址
义胜营炮台遗址位于北塘河口北岸至蛏头沽区间汉北公路西侧,是遗址群落的最北端一个遗址。遗址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180米,有多处“三合土”夯筑遗迹,遗址区被现代坟墓覆盖。北京军事博物馆门前收存的义胜营大将军铁炮即为此处之遗物。
仁副营炮台遗址
仁副营炮台遗址位于北塘河口北岸至义胜营炮台遗址之间“八一盐场”场部后院内。仅存“三合土”夯筑残墙一段,南北长约16米,东西宽约4米,高2.3米,已建成遗址公园。
右营炮台遗址
右营炮台遗址又称“北炮台”,位于北塘河口“三河岛”上,蓟运河北岸。面积约4万平方米,残存有多处三合土夯筑遗迹,已建成遗址公园。1970~1972年,开挖永定新河时,北塘口北移,直冲北炮台遗址,因为炮台的基础坚硬,不易开挖,绕遗址两侧通过,使北炮台遗址形成孤岛。因其地处永定新河、潮白河、蓟运河的汇合处。1983年岛礁地名普查时,塘沽区人民政府命名为“三河岛”。
左营炮台遗址
左营炮台遗址位于北塘镇第六工程队门前。仅存“三合土”夯筑残墙一段,东西长约15米,南北宽约3米,高1.2米。
仁正营炮台遗址
仁正营炮台遗址位于北塘镇南部“北京军区塘沽拆船厂”门前。遗存有炮台和台基。炮塔为混凝土浇筑,圆形无顶,内径约15米,塔墙高2.5米,厚1.65米,入口处两侧有阶梯直通塔顶,内壁有大、小两种炮弹型储弹凹槽。该炮台破坏严重但遗存丰富。
文物遗存
义胜营大将军铁炮
义胜营大将军铁炮现位于北京的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正门左侧。此炮是由江南制造总局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制造的第十九尊大炮。同年,为了加强北塘地区防务,李鸿章不但重修了北塘炮台、还引进了一批先进火炮,这门炮便被放置在北塘炮台的义胜营。
文物价值
北塘蓟运河口自宋、辽、金代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塘炮台作为大沽口防御体系的北翼,在抵抗列强入侵时发挥过重大作用。现存遗址是遭八国联军破坏、又根据《辛丑条约》有关条款拆毁后的遗存。北塘炮台历史悠久,近代史上有许多重大事件在这里发生,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作为大沽口防御体系的北翼,为抵御列强入侵发挥过重大作用,北塘炮台是研究中国近代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物依据。
保护措施
2013年1月,北塘炮台遗址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北塘炮台遗址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北塘镇永定新河(蓟运河旧河道)入海处的南北两岸。
交通信息
自驾:自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北塘炮台遗址,路程约12.1千米,用时约29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1 20:4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