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灵鹫纹锦袍是
北宋出土的一件织锦,1953年出土于新疆阿拉尔墓地,现收藏于
北京故宫博物院。
文物历史
1953年,出土于新疆阿拉尔墓地。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文物特征
北宋灵鹫纹锦袍身长138厘米,两袖通长194厘米,袖口宽15厘米,下摆宽81厘米。袍半掩襟,交领,窄袖,后身开禊至高于臀部处,领口、袖口、衣襟外缘羊皮“出凤”。袍身用料为三枚左向斜纹纬棉,图案为宋代流行的毬路纹,纹内饰一对灵鹫相背而立,并以花树装饰。以龟背、方棋、联珠纹、小团花装饰毬路纹相联四角空白处。球路中饰以两只相背而飞的灵鹫鸟,作为主体装饰,而大小圆环上用连钱纹、联珠纹、龟背纹等几何纹进行装饰。
制作技巧
北宋灵鹫纹锦袍的装饰图案以方、圆、菱形、六角、八角形等几何纹,或单一排列,或相互压叠、或综合交错排列,组成框架结构,进行重复连续的构成。袍里为素绢,现呈驼黄色,袖头所用花鸟栏杆纹锦是唐代织锦花纹常见图案。球路纹是从唐代联珠纹发展演变过来的一种图案构成样式,以一个圆为一个单位中心,上下左右和四角配以若干小圆,圆圆相套相连,向四周循环发展,构成四方连续纹样。几何纹与写实纹样相辅相成,具有一种理性的、秩序的、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种经纱、三种色纬织成,其专用纹纬可以根据配色横纹的需要,采用分段调换色纬的方法,达到色彩丰富的效果。
文物鉴赏
北宋灵鹫纹锦袍图案繁复,融合了中西方装饰艺术特点,具有波斯民族风格。用色调和,较多采用茶褐、灰绿等色调,显得淡雅、沉稳、秀气。
文物价值
北宋灵鹫纹锦袍是中国出土最完整的织锦袍服,不但融合了中西方装饰艺术特点,而且促进了绘画的成熟和发展。其装饰图案设计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探讨宋锦装饰图案的创意设计和构成手法及其风格,在艺术设计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物寓意
北宋灵鹫纹锦袍的装饰纹样最有特色的是几何纹。这些几何纹依据其创意和形式分为龟背纹、方胜纹、四合纹、雪花纹、球路纹、曲水纹、六达晕、八达晕、天华纹等。这些几何纹在创意上都追求吉祥的意味,如龟背纹由六角形几何纹组成,形似龟背纹理,取龟长寿之意。方胜纹,由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而成。胜原为古代神话中“西王母”所戴的发饰,后成为祥瑞之物。六达晕意为六路(天、地、东、南、西、北)相通。八达则意为八路相通。
北宋灵鹫纹锦袍纹样,其主体是复式小联珠环组成的大团窠纹,内部描绘以生命树为中轴,根部饰以葡萄纹,树的两侧为相背引颈而立的灵鹫,显然是波斯袄教美学的产物,其中生命树象征不朽和永生,而灵鹫则是灵魂的守护神,联珠纹代表着日神(在天空中移动的系列日影)。这件华丽的中周服饰,映射出古波斯生命树的叙事特征。
保护措施
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北宋灵鹫纹锦袍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