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蔚县北官堡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暖泉古镇“三堡”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始建于明代初期,已有近700年的历史。现存比较完好的高大歇山式堡门楼,堡内的卢家小堡与北官堡形成“堡套堡”特色,享誉全国的古老文化遗存“打树花”发源于此。2015年8月,北官堡村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北官堡位于河北省蔚县暖泉镇东北部,是暖泉三堡中规模最大的一个。由于明代实行军屯制度,蔚县境内大量兴建堡,北官堡就建于当时,现存比较完好的高大歇山式堡门楼显示出其浓厚的军事气息。堡内的卢家小堡是暖泉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其与北官堡又形成了蔚州古堡的一大特色“堡套堡”,入冬后的北官堡更显沧桑。
有史料记载,古镇在尧、舜时期属冀州,商周时属代国,战国时期为赵、秦等国角逐之地。秦、汉、三国、两晋时,均属代郡,暖泉属平舒县治,镇西现存高大的封土汉墓群,便埋葬着当年的官僚显宦。唐宋时期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争夺之地。元朝建镇,明清时发展为“三堡、六巷、十八庄”,从此暖泉成为蔚县西部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蔚州志·渠道图》中记载:“出城西三十里暖泉堡中,泉之源以石瓮分东西流”,又说“其水澄清如鉴,三冬不冻,故云。”“暖泉”之名正源于此。两泉最有名者为逢源池水,泉水经东西两龙口相向而出,环村缓流。逢源池南为凉亭书院,书院中主体建筑是一座约80米2的凉亭,泉水从地下穿亭而过,亭前有一过流水井,石砌八角形,故称八角井。“水过凉亭八角井”是蔚县“八大胜景”之一。泉水沿环村明渠浇灌着镇区南的数百亩菜园和稻田,最后流入镇区东南的壶流河水库,数九寒天暖泉水流出1.5公里内不结冰。
北官堡的街道呈“主”字形结构,高大的堡门楼正是主字的一点,穿过堡门,从南向北,是一条笔直的主街,两侧民居呈鱼骨状分布。穿梭漫步在历经几百年岁月雕琢的老宅之间,
古堡昔日的繁华景象不禁在眼前浮现。堡内的民居多为土木结构,尽管有些已经破败不堪,但精细考究的木雕门楼更显古朴大气。
先有卢家小堡,后有北官堡。据堡内村民介绍,暖泉镇原来溪流纵横、泉水丰沛,因此,建房都选在了高处。
蔚县的平均海拔是800米,卢家小堡所在地最高,海拔近千米。这一点从房屋的破旧程度上就能清晰辨出。相传,当年明军把蒙古兵打退,仅剩下一户卢姓人家,在此繁衍生息。后来,宗、刘、侯、张四大家族迁至此地,修筑城墙,建成北官堡,从而形成了“堡中堡”的独特格局。
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地下
古堡也是北官堡的独有景观。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位于卢家小堡下方的地下
古堡。
古堡内,起居室、会议室、日常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时隔数百年依旧保存完好,这不禁让我们感叹古人的聪明才智。据介绍,在堡内,每家每户都建有地下古暗道,家家相连,户户相通,安全性、防卫性极强。
“
打树花”这一民俗活动到底因何而来,有一种说法流传最广。明清时期,暖泉镇是张库商道上的贸易集散地,铸造业非常发达,有好多铁匠作坊,逢年过节,富人们燃放烟花庆祝,铁匠们同样渴望热闹喜庆,但他们买不起
烟花。他们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灵感,因炼铁炉里溅出的火花和
焰火非常相像,他们便试着把炉里的铁水泼在墙上,这就是“
打树花”的由来。自此以后,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当地村民都会自愿捐献旧生铁、煤炭,用“
打树花”这种特有的
民俗活动欢庆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