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羌城旅游区,又称北川羌城旅游区,是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的旅游景区,总面积为6.01平方千米。
发展历史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8.0级的特大地震,把位于曲山镇的北川老县城摧毁。
2009年10月,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与中国民族博物馆签订协议,成为中国民族博物馆北川分馆。
2009年12月,“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动工建设。
2009年12月28日,巴拿恰商业步行街开工。
2010年5月,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面向社会公众适度开放。
2010年8月30日,巴拿恰商业步行街竣工。
2012年5月12日,“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2013年8月29日,北川羌城旅游区正式开门迎客。
2024年10月12日,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民俗博物馆开始进行升级改造,暂停对外开放。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北川羌城旅游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总面积为6.01平方千米。
气候特点
北川羌城旅游区所在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气候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属中亚热带,具有冬暖夏凉、无霜期长、降水充沛、夏季易涝、秋有绵雨,光照不足等气候特点。
景区布局
北川羌城旅游区由两城(新县城巴拿恰、老县城)两馆(“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北川羌民俗博物馆)一寨(吉娜羌寨)一中心(游客中心)组成,分为地震纪念旅游景点、大爱文化旅游景点和禹羌文化旅游景点三大部分。
主要景点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5·12 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是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建设的行业博物馆,包括室内场馆和室外遗址两部分,对外开放区域是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地震纪念馆和地震科普体验馆。先后被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各级基地称号35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20个、市级6个。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是全世界整体原址原貌保护规模最大、破坏类型最全面、次生灾害最典型的地震灾难遗址区。规划保护面积2.66平方公里,重点保护区面积0.79平方公里,有文保建筑127处、重要事件地5处。2010年5月面向社会公众免费适度开放。
地震纪念馆和科普体验馆占地面积1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8万平方米。主体建筑“裂缝”获得“亚洲设计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基本陈列《山川永纪》陈展面积1.0748万平方米,总展线1900米,主要讲述川、陕、甘等“5·12”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发展振兴的伟大历程。2013年5月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
北川,拥有1500年的建县历史,是长征时的“革命老根据地”。这座青山环抱中的宁静小城,由
湔江河水经过龙尾山绕城而过,形成了340度的大转弯,也由此将县城分为了新、老城区。这片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5·12汶川地震的强力破坏下,顷刻间化为废墟,成为地震灾区损失最为惨重的县城。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属于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的室外展区。是
5·12汶川地震后形成的遗址中最具代表性、也是全世界整体原址原貌保护的规模最大、破坏类型最全面、次生灾害最典型的地震遗址区,总保护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面积0.79平方公里。
巴拿恰
北川巴拿恰位于北川景观文化中轴线上,以地域民族风情为主题、以民族民俗手工艺展示为特色,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游憩等功能为一体,是北川新县城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四川最大的羌族旅游商业步行街。全长582米,宽130米,分为A、B、C三个区,八个版块,有1个大型广场,9座碉楼,27栋单体建筑。
“羌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在北川巴拿恰商业步行街举行的“羌年”活动尤为隆重。期间,“万人沙朗”“千人鼓舞”“羌区沙朗大赛”等大型民俗活动及羌山土特产品展示展销会精彩纷呈。
2019年4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将“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暨大禹祭祀典礼”列为对台交流重点项目。同年7月,北川举办首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暨大禹祭祀典礼,参加活动的海内外同胞超10万人,是华夏儿女团结进步的文化纽带。每年,北川大禹祭祀活动精彩丰富,以“太牢”之礼祭祀:击鼓撞钟、敬献三牲、恭读祭文、行礼乐舞。
吉娜羌寨
吉娜羌寨坐落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擂鼓镇、新老北川县城的必经之路,被誉为“北川第一村”,高耸的碉堡拔地而起,羌寨依山傍水而立,房子由石块垒砌而成,俨然成了苍山绿水间一道美丽夺目的风景。
羌族民俗博物馆
2006年5月,北川建立羌族民俗博物馆,馆舍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60平方米。馆内设有历史文物、民俗文物、民俗实物等展厅共4个,办公室、资料室等4个,收藏羌族文物400多件、红军文物208件、民俗实物805件、历史文物508件,是为四川羌族聚居区一家初具规模的羌族民俗博物馆,位于北川老县城“三中心”内,在5.12汶川地震中全部震毁。
2009年9月10日,澳门基金会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订《澳门基金会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援助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项目的合作协议》,由澳门基金会援助1亿澳元(折合人民币约8588万元)重建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协议明确规定,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项目“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建设资金8588万元。位置坐落新于新县城中轴线上,西临永昌大道,东接巨达路,北起红岩街、南抵白杨街。全馆由“展示展演区、库房储藏区、研究管理区、接待服务区和辅助设施设备用房”五个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展示展演厅5500平方米,库房储藏区600平方米,研究管理区600平方米,接待服务区1000平方米,辅助设施设备用房300平方米(集中设置在东侧)。卸货区面对南侧的景观庭院,一层为库区和变配电机房,二层为办公、研究及空调机房。首层和二层都设有专供展品进出的出入口。博物馆主体工程于2010年底竣工,2012年9月全面完成室内装修及陈列布展工程,10月免费对外开放。
文化活动
纪念活动
2009年4月4日,汶川地震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映秀镇举行万人公祭活动。
2009年5月12日,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隆重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2011年4月2日上午,“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公祭仪式在北川老县城举行。
特色产品
北川老腊肉是羌族的传统美食,因其古老的食物保存技法,在羌族子民手中传承发扬,已有千年之久。现在几乎家家都有沿用羌族传统方式腌制腊肉的习惯,其制作技艺入选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槽酒已有300多年历史,它是羌族人选用原生的小金黄玉米,取马槽乡清凉甘甜的山泉,以秘传工艺酿造而成。马槽酒制作技艺已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获荣誉
2013年5月,羌城旅游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确定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夏季(5月1日至10月31日):开放时间为9:00~18:00(17:00停止入馆);
冬季(11月1日至4月30日):开放时间为9:00~17:00(16:30停止入馆);
每周一闭馆维护(法定节假日、5月12日逢周一不闭馆);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知公众。
门票
北川羌城旅游区内所有景点均为公益性,免费向游客开放。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实行“免费不免票”制度,预约成功的游客可以通过身份证验票通道刷身份证验票参观。
交通
飞机:成都双流机场:乘车到成都昭觉寺汽车站,乘成都昭觉寺汽车站至绵阳汽车总站客运车辆,每15分钟一班;再换乘绵阳汽车总站至北川的客运车辆,每10分钟一班;绵阳南郊机场:乘车到绵阳汽车总站,再换乘绵阳汽车总站至北川的客运车辆,每10分钟一班;
火车:绵阳火车站下车后过街到达绵阳汽车总站,乘绵阳汽车总站至北川的客运车辆,每10分钟一班。
汽车:乘绵阳汽车总站至北川的客运车辆,每10分钟一班;
2、自驾车
成都、德阳方向:成绵高速或成绵高速复线—绵阳南(磨家)收费站—辽宁大道—游客中心;
重庆、南充方向:绵遂高速—绵阳新桥收费站—九州大道—绵安北快速通道—辽宁大道—游客中心;
西安、广元方向:绵广高速—绵阳收费站—绵安北快速通道—辽宁大道—游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