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北张村位于
西安市东南的长安区兴隆乡,距离市区约30多公里,是秦岭北麓沣河边上的一个村落。北张村原名御纸房曾用名北张镇。明清两代, 子午古镇,杜曲古镇,王曲古镇,灞桥古镇,三桥古镇,郭杜古镇,斗门古镇等七镇合成为长安八镇。今天的北张是个村子,很少有人知道,它明清时期是西安府长安县最著名的八大古镇之一。沣河西有个以卖面皮闻名的秦渡镇人们都知道其实,在沣河东岸还有个秦杜镇,这个秦杜镇有人说就是今天的北张村。过去通过“广济桥”与户县相连。北张村中心十字有建于明代、南北相对的两座大戏楼和城隍庙,每逢庙会,眉胡、秦腔就对着唱。北张村为传统造纸作坊集中地,其所产“长安宣纸”历史悠久,据说,这里曾是唐代的“贡纸”产地。今老法造纸几乎失传,2002年,造纸老技师张逢学被请到美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民俗艺术节表演古法造纸,一时“北张纸贵”,一张纸卖到了10美元!今天,其子张建昌继承了这一传统技艺。
基本情况
一、北张村地址
陕西北张村位于
西安市东南的长安区兴隆乡,距离市区约30多公里,是秦岭北麓沣河边上的一个村落。
北张村村名来历
传说1、
北张村自汉朝至唐朝时期之前都叫御纸房,而在初唐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唐王李世民派遣大将军李靖掌管御林军,为防敌军越蜀道之险,翻秦岭终南山山脉自西南向东北而攻打首都长安,长安是当时整个唐王朝的经济政治军事中心,此地西南方向就是秦岭有名的山脉终南山,翻终南山越沣镐两河之后可以说是一马平川,而想攻取长安必渡沣镐两河再者北张村所在地区在沣河边是通往京城的咽喉要寨。所以李靖当时把军队驻扎在这个地方,在古代驻军的地方称“里”而北张村就是当时长安有名的“哨里”,主要任务就是观察预防终南山以北的军事情况和更好的监督这一代纸农的造纸情况,故起其名为“北张里”。
传说2、
最早“网开一面”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北张村。英雄一世的汉武帝爱好狩猎,沣河一带的北张村过去也是皇家狩猎场。汉武帝狩猎时,会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张开大网,将猎物的活动范围收在大网中,再进行猎杀。不过皇帝也有好生之德,为了不将所有珍禽异兽赶尽杀绝,有时皇帝会在南边张开网,也有时会在北边张开网,一部分聪明的动物总能逃生,传说北张村、南张村的地名由此而来。民间还传说:南、北张村为西汉时期皇家组织捕捉饲养动物的居住点,后来逐渐形成村庄。北张古镇悠久的历史不仅在百姓中口口相传,民间也有明确的史料记载。
南张村戏楼台上镶有一块唐永徽年间的村志碑石,上面就详细地记载着这段故事:“天有好生之德,人当效之,网开一面,不绝珍禽异兽。南张一面,放南山之鹿,北张一面,放沣滨之麋。”
直至明朝后期这一代因造纸业发展迅猛,经济提升,从而废除“北张里”名称,改其名为“北张镇”。解放后因手工造纸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北张镇受到周围秦镇,细柳,等镇的经济发展排挤,改镇为村,也就是现在的北张村。
北张村村的造纸技术
“仓颉字,雷公瓦,沣出纸,水漂帘。”流传下来的北张村民谣,证实了北张村所在的沣河一带造纸的历史悠久,也描述了最早纸的诞生。张逢学解释说,天下雨时,河水暴涨,山中有些树木和麻类等含有大量纤维的植物被带入河中,在自然原始碱和水的作用下变成稀薄的原始纸浆,漂到岸边废弃的竹门帘或树枝上聚集,太阳晒干后揭下来,就是一张自然纸。北张村的造纸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蔡伦时期,到了唐朝,因为京畿地区大量需求纸,这里的造纸技艺得到鼎盛发展,纸张远销到朝鲜、日本等国。那时北张村的宣纸可是当时唐朝几个造纸地的御用首选品。解放前,北张村手工造的白麻纸曾风行延安,解放区和西安地区的报纸大量使用这里出产的纸;“
人民公社”时期,沣河边的北张村几乎家家造纸,公社将工匠集中起来统一生产,由供销社统一销售用作包装纸。当先进的造纸机器以每分钟900米乘以8米多宽的速度在生产线上出纸时,北张村的纸匠依然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些延续了1900多年的古老的造纸工序,每天大约能造出十三四刀纸(100张/刀)。在现代化机器造纸的冲击下,传统手工纸的市场急剧萎缩,北张村古老的手工造纸技术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局面,2014年北张村仅剩6户手工作坊。村头二道桥还有个打浆作坊,这是过去全村人打纸浆的地方,2014年村子里造纸的人少了场地也就不用了。现在造纸的人最有名的就属北张村的张逢学老先生。
北张村的南北戏台
“南头唱秦腔,北头唱眉户。”老人们说,北张古镇的人们最爱高唱对台戏,这是从清代延续下来的一个传统。2014年,经过重修的长安北张村南戏楼焕然一新,近千群众再次坐在台下看戏。“对台戏”一词,据史料查询由此而来。
北张村是长安区兴隆街办一个有近万人口的大村。盛唐时期,该村为为国家造纸的窑坊,后形成了村落,明代形成集镇,村上建有南北两座戏楼,分别建于明、清时代。西安市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早些年进行文物普查时说,两座戏楼,南北对称,形制大致相同,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前檐檩下的斗拱雕刻和檐柱上的木雕,除了有龙首、凤首外,还有象首,这在戏楼木雕中较为罕见
北张村城隍庙和百神堂
北张村的城隍庙就建在北张村村中央与其南戏楼相对而立。百神堂就在北张村北二的街道上。
而此城隍庙是属周围如南张村,安丰,黑牛坡,贺家村,史渔寨,等十几个村庄唯一一座城隍庙,年年过年时候年三十吃过年夜饭就可以看十里八乡的人成群结队的把城隍庙和百神堂围得水泄不通,为来年祈福。
北张村的社火
社火是我国民族民俗文化的宝贵遗产,取自民间故事,深受群众欢迎,各地
社火不同,风格各异。
北张村社火艺术有芯子、平抬、亭子、马社火、走社火等数十种形式,风格各异、独具特色,其中不少形式和周秦汉唐文化有着血缘关系。社火这种街头艺术在长安农村较为普遍,北张村的社火,以彩亭著称,造型美观,玲珑剔透,饰以粘接磁碟,可谓一绝;另有纸扎鸟兽花卉、彩台、旱船、高跷、大头娃娃等上百种表演项目,丰富多彩、各显千秋。
北张村的社火子以,高、悬、奇、巧著称。它的结构是人们依据力学原理,采用钢筋铁柱锻造出高低不等的框架,下端横焊约五寸长的脚踏贴片,用于幼童踩踏站立,经过服饰装饰整修,穿上戏装后使人不易看出破绽和机关。芯子由三部分组成,一种叫杆,也有叫镢,也称筒子。它是芯子的支撑部分。杆有单口和双口之分,单口杆上只接一个腰扎子,双口杆上同时接两个腰扎子。另一种叫卡子,它是用来接套在腰扎子的上端,专门绑扎孩子的芯子,有挂的、爬的和站的几种不同形式,杆和卡子只是芯子艺术的辅助部分,所以多年来变化不大,不断变化和更新的是接在杆和卡子中间的这部分,群众叫它腰扎子,也叫出手芯子,它形式多样,有刀枪、犁、纺车、扁担等生产生活和战斗工具的芯子,也有鸟兽、花树、秋千等芯子。其艺术的核心和精华,按其形态可以分为吊芯子、转芯子、翻筋斗芯子和高抬芯子,有了这部分芯子,在表演时就可以变幻无穷,扮演戏剧小说故事、山水人物与飞禽走兽了。每到闹社火时看社火的人就会把北张村围得挤都挤不出去。
描写文章
北张村颂(组诗十七首)
刘磊乐(夕阳断桥)
(一)村址
汹涌沣河水,驰腾北流畅。
问其源何处?秦岭沣峪膛。
汇流至渭水,浩瀚达咸阳。
八十二公里,西设长安防。
堤绿沣惠渠,荡溉千里壤。
颐养世万民,取水美酒酿。
两流夹大村,造纸远名扬。
街巷扫眼过,家户纸游墙。
(二)村艺
政府重环保,官民护拥党。
从而纸厂弃,村民皆从商。
村中蔡伦庙,代代续魂香。
千年造纸艺,唯此质感强。
造纸为古业,今余两人搪。
异乡人来此,步止造纸坊。
现今造纸人,唯剩老汉张。
叹其手艺高,称其为能匠。
(三)名扬
详问纸原料,工艺及制方。
手艺不外传,祖训莫敢忘。
奥运吉祥年,政府来村访。
为保古艺存, 拜过老汉张。
邀约至京都,单设祥云房。
从此村名胜,遗产列华章。
奥运会开幕,演其为世赏。
将吾北张艺,光耀世界扬。
(四)紫禁城
村中坐古堡,紫禁城名响。
相传髙祖建,缩版明城墙。
村民收入翻,安间改楼房。
土墙变金壁,旧景化尘扬。
(五)戏楼
明代两戏楼,南北各一坊。
昔日古会集,演绎名流腔。
而今添古面,拆除险伪怏。
民昌复古迹,添彩加固防。
(六)城隍庙
堡子建社庙,驻基村中央。
梁柱千年木,一百零八方。
大门日夜开,应人求寿康。
正中安大神,金身武城隍。
日月香满炉,蜡火放福光。
(七)名吃
逢年丰收季,谷粮皆满仓。
吾乡有名吃,万里名俱扬。
君问有何名?待我来细唱。
秦镇米面皮,肉夹馍飘香。
城区加盟店,满街溢芳香。
邀亲聚朋时,提壶黄酒坊。
与其对斟饮,不醉不还乡。
尝遍天下食,唯鲜家独香。
(八)观音药王洞
东门立观音,祈福报上苍。
求子心切拜,来年家添纲。
北三药王洞,落村福贵庄。
众民皆长寿,身似铁如钢。
(九)商业
四九解放前,北张镇署乡。
街貌尚繁荣,嗖有外来商。
村中财神堂,保业万世昌。
宣纸按刀卖,一刀一百张。
(十)村名来历
唐皇统天下,营中有名将。
李靖择伏地,驻军于此方。
巧挡东袭敌,立哨沣水滂。
决胜千里外,拔营斩贼将。
遗下石碑志,名曰《里北张》。
村称由此起,千年留名芳。
(十一)汉皇遗址
汉高祖游猎,南乡设巧防。
建林兼捕兽,界疆定北张。
帝有好生德,纵鹿南山上。
植林至秦岭,放糜渭滨藏。
(十二)村西京畿地
村西跨河界,镐京紧连疆。
平等寺对座,灵台放佛光。
临河石井镇, 钟馗此地长。
皆知沣水处,中国诗词乡。
北张距此地,缓行一柱香。
天下墨客至,必赞此风光。
(十三)村南终南山
吾村向南望,唯有山景畅。
道教始源地,老君讲道堂。
古今文人集,抒发豪情殇。
画客看此景,笔墨随风扬。
五柳先生言,隐此避世娼。
称颂终南山,摩诘满腹腔。
(十四)村东细柳镇
村位东北角,柳枝绿路旁。
北张人入城,此镇必过往。
镇中有名校,培育国栋梁。
长安第四中,年年皆有榜。
敢问此地名,细柳镇君赏。
四方互照料,经济日峥方。
(十五)村貌
再望吾乡故,北张领头羊。
致富先铺道,水泥路接壤。
每逢年关到,锣鼓震天响。
龙旗悠扬飘,热闹声沸扬。
(十六)北张社火
八乡闹社火,复属吾村强。
红脸关公爷,青龙刀斩将。
武松醉打虎,夜上景阳冈。
桃源盟誓发,结义刘关张。
民间艺术展,老外皆慕仰。
子孙承祖脉,古艺永不荒。
(十七)收题
经济发展快,万事皆随党。
静看吾村貌,胜景多神往。
如今逢盛世,我为北张唱。
少辈愿协力,再创新辉煌。
如今面拆迁,即刻离家壤。
为报养育恩,献题颂故乡。
北张颂
昔日京畿地,良田金玉壤。
今日长安区,西安富贵乡。
西部有大村,明代里北张。
远古聚落早,汉皇围猎场。
帝有好生德,游猎巧设防。
南张网一面,纵鹿南山向。
又于北张网,放麋渭滨藏。
唐代石碑传,取名谓北张。
吾家在北张,故土情意长。
农耕又造纸,两业皆兴旺。
村风尚淳朴,千年鱼米乡。
南山为屏障,渭水北流长。
西邻傍沣水,东流北郊渠。
细柳东北望,有事也好帮。
姚秦西南渡,丰京紧连疆。
河西有灵台,仙迹延佛光。
村东沣惠渠,堤柳绿两行。
长安古八镇,史载有北张。
壮丽城隍庙,矗立村中央。
南北两戏楼,古会对台唱。
街南老君庵,玉清观名芳。
村角有古堡,紫禁城名扬。
相传明代建,史考源不详。
四九解放时,乡署驻北张。
四乡北张乡,先后理政忙。
吾村文脉远,家家造纸坊。
手工蔡伦纸,户户有工匠。
政府今重视,遗产列华章。
北京奥运会,定为展示房。
祥云小屋演,为国添荣光。
看看我北张,胜景多神往。
君为北张颂,我为北张唱。
当今逢盛世,再创新辉煌。
北张村名人
邹圣周
邹圣周(又名邹德忠),
男,1928年11月出生于长安县细
柳乡(现长安区兴隆街道办事处)北张村,中共党员。1949年7月在
长安县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乡长、副区长、公社社长、县法院副院长、县司法局副局长、县人大常委会政法委主任、调研员等职,1989年10月离职休养。离休后继续关注国家大事,著文作诗百余篇,讴歌当今盛世与和谐社会,在全国、省、市、县获奖十余次。其代表作有:《祖国颂》、《高歌颂党》、《北张村-中华造纸术颂》等,在陕西地方志、陕西诗词、西安晚报、西安日报、西安地方志、长安诗词、西安政协、西安老干部工作网、长安开发报等刊登,并被《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文集》、《中华颂全国文学艺术精品集》、《炎黄诗书画艺术精品集》等收入。他热爱自己的故乡,20多年来多方查阅史料、调查访问,与乡友撰写村史。建国60周年之际写下了《祖国颂》、建党90周年之际又写下了《高歌颂党》,抒发了他爱党、爱国、爱故乡的赤子情怀。
刘磊乐
刘磊乐,笔名:夕阳断桥,男,1990年11月生于西安市长安区兴隆乡北张村,中共党员,先后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西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歌学会会员,供职于陕西省委政法委《陕西日报》杂志社。自14岁在《南阳晚报》发表处女作以来,至今已在《人民日报》(海外版)、《陕西日报》、《知音》、《当代青年》、《意林》、《青年文摘》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1000篇(首),并多次获奖。其中,诗歌《父亲的手》获
人民文学出版社优秀作品奖、《影响力人物》杂志社优秀作品奖,诗歌《故乡》获
中国散文学会、华夏作家网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北张村颂》获陕西省第六届家乡杯诗歌征文第二十六名著有社会纪实校园作品集《高中》、散文集《夕阳文集》、诗集《夕阳下的诗集》、长篇小说《高三那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背后的阴谋》、《此情可待成追忆》等。
张锋学
张逢学老人是现在唯一一个能完整熟练掌握长安古法楮皮纸抄造技艺的老艺人,他于2009年被中国文化部正式授予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
,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
张逢学,男,1939年9月生,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农民。从小跟随家人学习古法
楮皮纸制造技艺,一生从事古法造纸事业不曾中断。于2008年被陕西省文化厅授予陕西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在2009年被中国文化部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年近70岁高龄的张逢学老人在奥运会
祥云小屋为全世界的参观者介绍中国故事,现场演示长安古法
楮皮纸抄造过程。获得了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使全世界游客得以目睹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