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妈祖庙亦称朝天官、圣庙,是台湾地区的古刹建筑。
简介
妈祖庙位于台湾省
云林县北港镇义民路。该宫因主奉妈祖,故又名北港妈祖庙。清康熙三十三年 (1694年)“树德”和尚在北港建立一个小祠,供奉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恭请的妈祖像,是为北港朝天宫的始建。
后易茅为瓦,并数次修缮、扩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地震
倒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成今日之规模。现在朝天宫为中国宫殿式建筑,分为四进——山门、正殿、慈航殿、圣父圣母殿。山门前有广场,石墙石地。山门分左中右三个门,中门为山川门,门前有一对蟠龙石柱和石狮,左右各称龙虎门,楹下各有一对石盾,三个门上均雕刻
装饰。
正殿供奉妈祖,故又名妈祖圣母殿,进深13米,顶有三层,用琉璃瓦覆顶;东西两边各有一厢,供奉注生娘娘、境主公和福德正神。慈航殿又名中室,供奉慈航道人(即佛教的观音),左室为三界公殿,供奉三官大帝,右室为五文昌殿,供奉五文昌。后为供奉妈祖父母的圣父圣母殿和供奉历代住持神主开山厅。
朝天宫因具有浓厚的宗教
氛围和众多的文物古迹,1972年遂被定为台湾省宗教纪念物观光区,1985年被台湾当局定为二级古迹。朝天宫最隆重的庆典是在正月十五的上元祈安法会和农历三月十九至二十三日妈祖圣诞节,届时进香朝拜队伍长达数十里,鼓乐齐鸣,鞭炮震天,热闹非凡。
基本概况
妈祖信仰,是闽台文化和民俗的
重要组成部分。妈祖,亦称“天妃”、“天后”,是林默娘的神化。林默娘系福建
莆田湄洲林愿的第六女,生于宋建隆元年。生下弥月不闻啼哭声,取名林默。史载,十几岁时有道家来往其家,指点她学会了气功。此后,她运用功夫,预报天气变化,替人诊治疾病。人们非常感激她,把她当作神女、龙女而崇敬。林默娘于28岁时去世,附近渔民非常悲痛,自动建造祠庙奉祀她。福建、台湾等地的居民大多笃信妈祖,把她视为航海保护神,作为年岁丰收和保境平安的象征。奉祀妈祖之庙,称为“妈祖庙”或“天后宫”,以莆田湄洲岛妈祖庙、天津天后宫、台湾北港妈祖庙为三大祖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为妈祖诞辰纪念日。
北港朝天宫,在
台湾省西部
云林县北港镇,是现在台湾妈祖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它是清康熙三十三年由福建姓傅的人迁往台湾的,相传创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是年,佛教临济宗第三十四代僧树璧奉迎福建湄洲祖庙的妈祖神像到台湾,在笨港(即今北港)登岛。树璧初抵时,租借简陋民房,供奉神像。康熙三十九年,编竹葺茅,成一小祠。雍正八年(1730年),易茅为瓦,焕然一新,其后又多次修葺,香火愈盛。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发生地震时,朝天宫大殿破损,亭台
倒塌。后经民众募得巨资,于光绪三十四年重修,始成今日之规模。该宫为中国宫殿式建筑群,四进。宫门前有一广场,石地石墙,设有正、左、右等出入口。正面入口两侧置一对小石狮,墙头有四海龙王石像。宫门一分为三,中为山川门,右为龙门,左为虎门。山川门前,立有一对蟠龙巨柱,另有一对石狮。
龙虎二门楹柱下各置一对石盾。三门的墙壁上,装饰有种种雕刻。第二进为正殿,是妈祖圣母殿,进深近13米,分为前后两段。从殿外观看,正殿顶似有三层,琉璃瓦顶,前段屋顶翘脊上塑有麒麟送子及2只凤凰。东西两厢供奉注生娘娘、而境主公和福德正神,第三进中室为观音佛祖殿,供奉观音菩萨,右室为三界公殿,供奉三官大帝,左室为五文昌殿,供奉五文昌。观音殿有石刻龙柱一对,刻有“乾隆乙未年腊月敬立”字样。五文昌殿阶前有双龙丹墀一块,刻有“道光庚子年阳月立”字样。最后进是圣父母殿和供奉历代住持神主的开山厅。宫内至今还保存着康熙年间制作的妈祖天妃冠。1972年,朝天宫被定为
台湾省宗教纪念物观光区。1985年,台湾当局定其为省二级古迹。
景点介绍
北港是古笨港的一部分,清代时曾是座繁荣的港口,直到光绪末年,因云嘉海岸淤积严重,北港失去港口的优势,才不再作为贸易港口。因镇上的朝天宫为全台妈祖庙的总庙,位尊第一,香火极盛,使得北港在妈祖的庇护下百年不衰,俨然一方宗教胜地。
北港朝天宫旧称天妃庙或天后宫,为了纪念分灵自湄洲祖庙——朝天阁,才改名朝天宫。清康熙年间,临济宗禅师树壁奉湄洲祖庙妈祖神像来台,登陆笨港北岸,留以供膜拜,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在现址建庙奉祀,因神迹灵验,威名远扬,信徒不断增加,分灵也遍布南北,后成为台湾妈祖信仰的龙头大庙。朝天宫规模宏伟,属于中国南方的宫殿式建筑,号称“四落八殿,一埕七院”,经过历代重修,留下许多精美古物,一梁一柱、片瓦粒石之间,都引人驻足观看,被指定为二级古迹。
全庙共分四进,最前方的三川殿
装饰华丽,雕工精细,为台湾寺庙少见的杰作,如中门前方的龙柱与
石狮,皆为清代所遗留;步口廊的精雕斗栱,是清末著名的木匠师陈应彬的得意之作;龙虎门顶端的八角形藻井,结构复杂,颇为巧妙;而通梁瓜筒上的“老鼠咬金瓜”,以及墙头安置的“憨番抬庙角”交趾陶,都表现出丰富的民俗趣味。
第二进是正殿,供奉天上圣母,因香火太盛,殿内各处皆被熏成乌黑,神桌底下有一口古井,相传为龙口吉穴,朝天宫因此香火不绝。立于神龛两侧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形貌诡异,神态威武,为妈祖的护将。正殿两侧厢房则分祀注生娘娘(送子妈)和境主公(土地公)。
正殿后方是观音殿,主祀观音佛祖及十八罗汉,整体雕饰比较简洁,殿前石阶上有著名的“孝子钉”,相传是道光年间一孝子来台寻访失散的父母,向妈祖虔诚祈祷,若能指点找到父母,则铁钉必能贯穿阶前石板,或为孝心所感动,铁钉竟真的锥入石板,而他也如愿所偿。殿内一对以泉州白石所刻的龙柱,古朴雄浑。两旁另有凌虚阁和聚奎阁,祭祀
三官大帝及五文昌君,其中凌虚阁中门木窗的雕花里,暗藏着“功参造化”、“德配乾坤”两联螭虎团字,巧妙之极,令人赞叹不已。
每年由春节至农历三月,各地信徒及分灵庙宇陆续回北港进香,规模盛大,而三月十九—二十日的绕境游行,更是锣鼓喧天,万人空巷,是妈祖香期最高潮。
关于妈祖
妈祖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十分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大失所望。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又恍惚听见空中有一阵阵悦耳的音乐……。
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 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祖庙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扩建,日臻雄伟。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规模较小。近年来,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台湾及东南亚各国的众多妈祖庙都由莆田湄州天后宫“分神”而立。莆田湄洲岛的上妈祖庙,泉州天后宫,天津的天后宫,澳门的妈祖阁,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和鹿港妈祖庙为我国天后宫有名的大庙。
成神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后屡显灵应于海上,渡海者皆祷之,被尊为“通灵神女”,庙宇遍海甸。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千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拜所不曾有过的。历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由莆邑一带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
宋代以前提到妈祖的显圣,始于北宋·
宣和四年(1122年)路允迪出使高丽,“感神功,奏上。立庙江口祀之,(徽宗)赐顺济庙额。”其后宋·妈祖的加封原因皆为“神雾神济兴、泉饥”,“以神助火焚强寇”(《湄洲屿志略·卷二·封号》)。
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明·永乐封“天妃”,立庙京师,而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封“天后”。 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因而民间对妈祖的信仰愈加固定,“海神”的地位愈加牢固。
千年来,在莆田民间保留了不少有关妈祖的民俗,反映了妈祖信仰的具体特点。其信奉礼俗及妈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渐被民间吸收,形成许多俗例。
相关内容
澳门妈祖庙
澳门三大禅院之一。又称天妃宫、正觉禅院、海觉寺、天后庙,俗称妈阁庙。位于澳门南端妈阁山西麓,创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由居澳的福建乡亲创建,供奉护航海神妈祖。山门处建“南园波恬”的牌坊。寺庙主要殿宇包括大殿、石殿、弘仁殿、观音阁等。庙内保存有
洋船石、海觉石、虾蟆石等文物古迹。其中,洋船石上刻有一艘中国古代出洋的三桅海船,上书“利涉大川”四个大字,是妈祖自福建家乡来澳门乘坐的海船。每年农历3月23日妈祖诞生日,妈祖庙都要举行大型祭祀活动,向信众提供食用斋菜,以及连续三天的神功戏。
妈祖信仰包含着一种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助人为乐的信念,由此形成的妈祖精神将全世界华人紧紧地联系到一起,有助于祖国的统一。
妈祖原名林默,出生于此岛。她生前出海救援很多的渔民和商船,死后被尊为海神。历代朝廷还尊她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封号。海地区,相继建立庙宇,以示纪念。郑和下西洋时,在江苏太仓
刘家港“天妃宫”向妈祖进香朝拜,祈保一路平安。归来时又将庙宇修缮一新,率船队将士焚香还愿,感谢天妃娘娘庇护。外国称澳门为Macao,即因由妈港而名。因澳门独多妈祖庙。福建沿海一带多信妈祖,纷纷建立庙宇,但湄洲湾妈祖庙被尊为“天后宫湄洲祖庙”,格外著名,此庙建于宋雍熙四年(987年)即林默逝世当年。初时简陋,后经历代扩建,日益雄伟。今天,妈祖庙已修葺一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规模宏大,已拥有殿、堂、楼、阁以及仪门、山门等10多座建筑。妈祖庙山顶屹立着一尊14米多高的巨型石雕妈祖塑像。近年来,每年到岛上观光、旅游者达100多万人次,其中台湾同胞就有10多万人次。许多海员,渔民也到妈祖庙来顶礼膜拜,香火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