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古城的北门取名“北辰”,北辰门,位于
湖北省
荆门古城北街(今
荆门市
东宝区北门路)尽头,地处繁华闹市区,城内为北街,城外由北辰桥连接
三里街,蕴涵荆门龙凤呈祥,吉星高照,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北辰门为砖石结构,城门用条石券顶,砌筑青砖至城顶。城门洞内有木质对开的墩实大城门。北辰门的城门洞,高4米,宽4.1米,深5.2米;城墙高5.6米。北辰门外20米处的浏河(古时的护城河)上有
清朝乾隆年间修筑的石拱桥,叫
北辰桥。自古以来,这里商贾云集,生意兴隆,是寸土寸金的风水宝地。
荆门古城建于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这一年朝廷派著名理学家
陆九渊任荆门知州,他看到荆门“南捍江陵,北连襄邓;东护随郢之协,西当光化、夷陵之冲”,“荆门固则四邻所恃,否则有背协腹心之虞”。于是请求朝廷拨款修城。当年腊月初四动工,只用了二十天时间,就修成了周长900余丈,高一丈六尺,女墙高5尺的土城,共花去铜钱三万串。第二年又将土城两面包砖,上面建城堞,并修了四座城门,又用去五千两银子。到了理宗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才进行加修。
114年后,
明太祖洪武初年,荆门的守御指挥使梅福为巩固明朝朱氏天下,将半砖半土的城墙全部推倒,改筑成石城,使荆门的城垣达到最好的规模,周长985丈,高2丈,址厚9尺,顶厚5尺,有城堞1212个,设东、南、西、北4门,并开挖了3里多长的护城河。
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公元1502年)六月,不料阴雨连绵,山水直灌下游,冲垮了西、北两面城墙,垣脚被冲得坑凹不平,知州韩铣只好将这两面城墙收进一百余丈,“以远水势”,并在四个城门上建了堞楼,门楣刊上东作、西成、平泰(南门)、北辰的石刻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