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文化
台湾北部地区史前时代晚期文化
由于十三行遗址在台湾史前史中的重要地位,考古学者通常将台湾北部地区史前时代晚期文化通称为「十三行文化」。除了十三行遗址之外,位于台北市中山区的西新庄子遗址,也是十三行文化的代表性遗址之一。
十三行文化属于北台湾地区的金属器时代,时间大致从2,300年前开始,到汉人进入本地区之后才结束,是台湾史前文化的代表文化之一。十三行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石器减少,只剩下凹石、石槌等无刃器。从出土的铁渣、矿石等矿物,显示当时人已知炼铁。除了外,还有为数不少的陶器,主要是红褐色夹砂陶,特征是手工制作,含细沙,火候高、质地坚硬。
如果以史前文化较宽的定义而言,台湾北部地区拥有赤褐色或浅褐色拍印几何纹硬陶的史前遗址,都属于广义十三行文化的范畴。就此而言,十三行文化的分布地区,在西海岸地区由淡水河沿着海岸向南一直分布到大安溪,向东则沿着北海岸、兰阳平原一直分布到奇莱平原北侧的三栈溪
根据考古学者刘益昌的看法,根据时间、分布区域及文化内涵,十三行文化可以再区分为早、晚两期及七个不同的类型。其中早期为年代距今2000-1000年之间,包括十三行类型、后龙底类型、番社后类型;晚期年代距今1000年以内,包括埤岛桥类型、新港类型、旧社类型与普洛湾类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2 10:16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