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名词。十二经脉中体表的动脉搏动部位。
解读
出《难经·一难》:“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针灸甲乙经》详细记述了十二经“动脉应手处”的穴位名称。如下:手太阴肺经: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经渠;手少阴心经:极泉,少海;手厥阴心包经:劳宫;手太阳小肠经:天窗;手阳明大肠经:合谷,阳溪,五里;手少阳三焦经:和髎;足阳明胃经:大迎,下关,人迎、气冲、冲阳;足太阳膀胱经:委中;足少阳胆经:听会,上关;足太阴脾经:箕门、冲门;足少阴肾经:太溪、阴谷;足厥阴肝经:太冲、行间、五里、阴廉。即在十二正经各循行部位上能触摸及脉搏跳动的穴位处。上古“遍诊法”以十二经皆有动脉为理论与实践之基础,逐渐发展为“诊脉独取寸口。”
中医应用
十二经脉在出现病证的情况下,分别诊断其脉动明显部位的脉搏变化,即可诊断十二经脉的病证,此种诊法,诊断的部位选在十二经脉气循行路线上的一些穴位,都是五脏六腑经脉之气血流注的部位。此种诊法的诊断疾病的价值比较高,但在具体的诊断操作中,确实有一些部位有不易操作之弊,若确因操作困难,可以选用其他诊法或者选用部分比较方便诊断的部位,同时也应结合其他诊法,使诊断更全面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