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音技法音乐
音乐领域术语
十二音技法音乐是现代西方作曲技巧之一,亦称十二音体系,它是现代表现主义音乐的一个流派。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1911年发生在绘画界。德国的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与画家马克尔、马克等创办了《青骑士》杂志,其中不仅刊登了康氏等人的绘画,而且还发表了许多关于绘画、诗歌、戏剧等方面的表现主义理论文章,其中奥地利音乐家勋伯格的著作掀起了音乐史上表现主义的狂潮。 十二音技法音乐在美学思想和创作技巧上直接表现人类的精神与体验。十二音技法音乐又发展成为“序列”音乐、“整体序列”音乐以及“点描”音乐等等。
历史来源
最早试验十二音技法的作曲家一般首推奥地利作曲家豪埃尔。以后经过音乐表现主义人物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及其弟子贝尔格和韦伯恩的多年摸索,他们均以各自的实践证明了这种新思维在音乐创作中的可能性。他们作曲的基本技法是:所有十二个半音按固定顺序组成音列,音列中的每个音不能重复,它没有主题的概念,仅仅是一个骨架,一个渗透在使用它的作品中的音乐概念。1923年,勋伯格的《五首钢琴曲》和室内乐《小夜曲》;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歌剧《璐璐》;韦伯恩的《钢琴变奏曲》(作品 27)、《六首小曲》(作品9)等均是他们的代表作。
关于谁是真正的十二音技法的创造者?这个问题至今尚存有争议,中世纪有人使用过十二音作曲;俄国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神秘的和弦”也是十二音作曲的例证;德国作曲家杰夫·戈里谢夫曾在1914年写过一首明显的十二音音乐作品。但不管怎么说,勋伯格及其弟子们在研究前人作曲技法的基础上,把十二音技术发展成为现代作曲的一种技法,并在世界音乐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这点却是不容置疑的。
艺术特点
这种观点与绘画上的表现主义一脉相承,即通过艺术揭示人类的心灵世界,把疯狂、绝望、恐惧、焦灼等病态情感以及人类不可思议的命运相互掺杂在一起。
该技法在作曲技巧上是绝对反传统的,完全无视过去的调性规律、和声功能规律,而是把八度中十二个音给以同等的价值,抛弃过去主音、属音、下属音等观念,使无调性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由于旧有的旋律轨迹被破坏,使得旋律既不均衡,又无反复,仅仅是一连串独特的音的连续。节奏上也难以捉摸,几乎无拍子可言,打破了过去的平衡,故而显得非常自由自在。在乐队编制和配器上也绝不追求过去的庞大与音响的夸张,而是采取精致而纯朴的小编制,带有明显的室内乐性质,但色彩上不像印象主义那样悠闲与冷漠,而是单纯、明快而强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1 10:16
目录
概述
历史来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