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娘》是近代诗人
沈定一于1920年创作的一首
新诗。这首诗是中国现代新诗中的第一首叙事诗。这首诗娓娓叙述了农家青年夫妇的纯真爱情和所经历的生离死别。整首诗谋篇布局,十分合理,除一两句稍嫌生硬稚拙外,全诗十一节八十二行几乎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淋漓酣畅,在当时实为难能可贵。这首诗还兼有民歌和古典词曲的韵味,自然朴素,节奏鲜明。
经
孔子增删的《
诗三百》开创了抒情诗的传统,以后中国诗歌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发展,除了在民歌中还能读到些叙事诗如《
孔雀东南飞》外,千年诗国较少叙事诗,这不能不说是个缺陷。新诗的倡导为叙事长诗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沈定一得风气之先,最早作了尝试,以诗的形式反映繁复的现实生活,使诗“小说化”,于是创作了这首新诗。
这首诗娓娓叙述了农家青年夫妇的纯真爱情和所经历的生离死别。农家女十五娘兴致勃勃地赊桑养蚕,并鼓励丈夫五十出外揽活,挣钱养家。于是五十参加垦荒队,将出门远行,幸福和痛苦交织在他们的心底。十五娘整夜没睡,一针欢喜,一线悲哀地为五十补缀衣服,收拾行装。五十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终于踏上了远去的白帆。鱼雁传书,十五娘收到了五十的信后,十分快乐,思念变成了行动,愈加勤劳。可是,掘地的机器好像也妒忌他们的恩爱,把勇猛的五十轧成了肉酱。十五娘再也收不到五十的信了,可她仍然痴心地等着,做了一件又一件的衣服,压满了一箱子。十五娘“有时笑醒,有时哭醒”。而明月“照着伊那甜蜜的梦,同时也照着一片膏腴的垦殖场”。全诗写得哀而不伤,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诗学观念。整首诗谋篇布局,十分合理,除一两句稍嫌生硬稚拙外,全诗十一节八十二行几乎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淋漓酣畅,在当时实为难能可贵。
《十五娘》艺术上的特点还在于兼有民歌和古典词曲的韵味,自然朴素,节奏鲜明。初期新诗在胡适的废韵废律的倡导下,作诗如作文,虽有相当意义,但发展至极端就破坏了诗质诗意。诗不仅应该是白话的或口语的,更应该是诗的、艺术的。沈定一融汇着古典词曲和民歌的长处,努力于新诗韵律的创制。《十五娘》主要采用了自然的音节和韵脚。全诗八十一行,ang韵一押到底,较为工整,音节自然构成,抑扬顿挫,显示了诗的音乐美。在诗句上,《十五娘》的词曲意味似更浓。能长即长,能短即短。最短的仅有三个字“菜子黄,百花香”,最长的倒有二十二个字“就在这霎时间 ,欢喜和悲伤在佢俩底心窝中横冲直撞”,竟也安排得当,避免了呆板。全诗长短相间,舒卷自如,显示了白话新诗的长处。《十五娘》确然实践了
刘半农所提出的“增多诗体”的主张,弥补了初期新诗的某些不足,而
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里委婉地批评沈定一诗的民歌词曲味,可能过于偏颇了些。
沈定一通过景物的描绘来表现人的心理,融景人情,融情人理。长诗从春写到冬,季节的变化也喻示了十五娘的感情经历。一开始,“菜子黄,百花香,软软的春风,吹得锄头技痒”。虽是对春日融融、百花飘香的春景描摹,但主要也是衬托着十五娘欢快喜悦的心情。接下来,“月光照着纺车响,门前河水微风漾,一缕情丝依着棉纱不断的纺”,明月照人,秋思不绝,表现了十五娘思念丈夫,渴望团圆的缕缕情思而又化在长长的棉纱不绝。最后,五十被压成肉泥,团圆已成泡影。“明月照着冻河水,尖风刺着小屋霜”,岂止是冬天已至,冻河水、尖风、屋霜的交相并用显然是揭示了十五娘的悲剧,更进一步象征了十五娘的忧愁、孤独的心境。情和景的交融入情合理,特别是季节景物的变化与展示的情感一致。看似雕琢,却是精工的自然,别有一种韵味,更显示出艺术上的完美。
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祝宽:全诗构思极为精炼含蓄,内容处理繁简相宜,特别注意每章直至整篇诗的诗情画意,几乎每章都包含着一个生活的画面,或一个焦点集中的镜头,全诗十一章紧相连级,读后给人的视觉印象极深。(《五四新诗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杜荣根:可以说,《十五娘》的独创性和突出的特点首先在于开了现代叙事诗的先河,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叙事诗的繁荣,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新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余之:《十五娘》作为我国新文学中的第一首叙事诗,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十五娘》是一首朴实、真切的写实作品,是现实主义光照下的产物,它触及了社会的现实矛盾。(《中外诗话》)
沈定一(1892~1928年),清代进士
沈受谦之子,又名沈崇焕,本名宗传,字叔言,又字剑侯,号玄庐,萧山昭东长巷村人(长巷村粮长支沈家三少爷)。出身于
官僚地主家庭,兄弟三人,排行居三,人称“三先生”。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秀才,三十年(1904年)任云南楚雄府广通县知事,后调任武定知州、省会巡警总办,但因帮助中国同盟会发动河口起义,被人告密,遂被迫赴日留学。1928年8月,沈定一在赴莫干山会晤戴季陶的返途中突遭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