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罗汉洞
基隆市中正区景观
十八罗汉洞位于基隆市中正区三沙湾的云龙山上,建于1971年,站在洞前可以俯瞰整个基隆港全景。十八罗汉洞,洞口宽处可数人并行,窄处只能1人匍伏而过。洞内有3大厅,可容纳数千人。游人进洞,可见一串串、一排排钟乳石,熠熠生光,千姿百态。此景犹如气势磅礴的山泉瀑布,奔腾而下;或似千刀万剑,悬空而出。进入第三厅内,有18尊犹如魁伟罗汉的石笋,栩栩如生,故称“十八罗汉洞”。
简介
十八罗汉洞外表像普通的山洞,内部的面积却宽达数千坪,并与海门天险中正公园相连,形成一完整的风景面。洞内岩壁上有各种神像和以发扬忠孝节义为主题的历史人物塑像,主要祀奉释迦牟尼,在旁有目莲伏虎降龙、力风等十八尊罗汉,还有发扬忠孝节义的塑像,如花木兰从军、岳飞精忠报国等。 可惜取材和立义虽佳,但技巧及规划却略逊一筹。在出口处上方崖壁,有一大水牛塑像,可容纳20公吨的水,是别处见不到的景物,非常独特。
传说来历
罗汉洞是一处稀有的一穴双孔洞。其一孔洞穴朝东北方向深入,相传与位于黄山东北方向约7.5公里远的峄山洞穴相连;其二孔洞穴朝东南方向延伸,相传与位于黄山东南方向约10公里远的龙山洞穴相连。
洞孔或狭或宽,或高或底,狭低处需猫腰爬钻,宽大处可容百人。洞顶洞壁上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下为珊瑚般的石岩,相互辉映,绚丽多姿。其深邃莫测,幽无尽头,实乃一大奇观。
而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两个洞穴石壁之上,共雕刻着18尊罗汉像,其一孔一尊,其二孔17尊。当地群众传说,这18尊罗汉谁也数不准,经常是数来数去不是17便是19。
于是,说17者便流传到:许多年前,有一尊罗汉乘云驾雾到西天如来佛爷那里去听差,至今未回;说19者便争辩说:18尊罗汉中有一个道业深的练就“分身术”,常常以一变二。
但传说终究是传说,其实不然。如果你拿18粒石子,数一尊罗汉就摆一个,像数完了,石子也正好摆完。原来,这18尊罗汉像在形象、神态、衣饰等方面,均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罗汉像神态和颜悦色,栩栩如生,但又各不相同。罗汉:或笑中有忧,或笑中含愁,或笑中存悲,或笑中藏怒。
据考证,这18尊罗汉像并非一次雕就,其中11尊刻于北宋年间,7尊刻于清代。宋代罗汉像傍,榜刻文字记述其雕刻时间为“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清代刻像中还有一尊弥勒佛像,余6尊为罗汉像,旁边的榜题文字较长,多为善男信女的姓名籍贯,末为“大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刻”。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社会流行求神拜佛。某一人家或某一地方遭受天灾人祸,便寻一天然石洞,或在一大石壁上人工凿一石窟,求技艺超群的石工匠人在其中雕刻一尊神佛,或为罗汉,或为菩萨,然后到此烧香叩头,祈祷许愿,乞求神灵保佑,逢凶化吉,驱妖除邪,免灾降福。由此约定俗成,既相互模仿,又包含着每个求佛者及雕刻人心灵的寄托……以至从北宋至明、清,18尊罗汉的形象相继跃然于黄山石壁洞上。这也许就是18尊罗汉像大同小异的根本所在。
旅游指南
交通
行至万寿山,过中正公园不久,有一白色指示牌立于岔道口,右行可至体育馆,取左行绕过凉亭,自左方柏油路下行即抵,全程约6.7公里。
特色美食
红烧鳗焿、全家福甜酒酿元宵、天妇罗豆签焿等。
十八罗汉简介
降龙罗汉
庆友尊者,传说曾降伏恶龙。
迦叶尊者——降龙罗汉
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即是「迦叶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据《法住记》说,以上十六位罗汉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们常驻人间普渡众生。
另一说法是第十七位罗汉是《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尊者」。
传说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降龙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立了大功,故称他为「降龙尊者」。
在《济公外传》中,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降龙罗汉乃佛祖座下弟子,法力无边,助佛祖降龙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龙修炼几百年,却始终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观音,得知七世尘缘未了,便下凡普渡众生,了结未了尘缘。
坐鹿罗汉
宾罗跋罗多尊者,曾乘鹿入皇宫劝喻国王学佛修行。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赏
宾度罗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贵族婆罗门的望族,跋罗堕阁是名。这位罗汉本来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权倾一国,但他忽然发心去做和尚。优陀延王亲自请他回转做官,他怕国王啰唆,遂遁入深山修行。
有一日,皇宫前出现的一名骑鹿和尚,御林军认得是跋罗堕阁,连忙向优陀延王报告。
国王出来接他入宫,说国家仍然虚位以待,问他是否回来做官。
他说回来是想导国王出家,
他用种种比喻,说明各种欲念之可厌,结果国王就让位太子,随他出家做和尚。
举钵罗汉
迦诺迦跋厘隋阁,是一位托化缘的行者。
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迦诺迦伐厘情阇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钵化缘的行者。藉托钵福利世人,予众生种植福德,并为他们讲说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众生。
过江罗汉
跋陀罗尊者,过江似蜻蜓点水。
身负经卷、东渡传经 跋山涉水、普渡众生
跋陀罗三字,意译是贤,但这位罗汉取名跋陀罗,是另有原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是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的,因此就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去寺门出家。
相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最初是由钹陀罗传去的。
他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的爪哇岛去传播佛法,因此称之为过江罗汉
伏虎罗汉
宾头卢尊者,曾降伏过猛虎。
在中国佛教领域,最高佛道的释迦牟尼佛 (如来佛祖)座下处十八罗汉。而伏虎罗汉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位,即是「弥勒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另一说法是第十八位罗汉是「四大声闻」中的「君屠钵叹」。
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长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称他为「伏虎罗汉」。
静坐罗汉
诺距罗尊者,又为大力罗汉,因过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无穷。
清净修心、神态自若 安详瑞庆、进彼极乐
诺距罗可译作大力士,这位罗汉是一位大力罗汉,原为一位战士,力大无比,後来出家为和尚,修成正果。
他的师父教他静坐修行,放弃从前当战士时那种打打杀杀的观念,故他在静坐时仍现出大力士的体格。
长眉罗汉
阿氏多尊者,传说出生时就有两条长眉。
巴林石雕长眉罗汉慈祥老者、得道高僧 通察大千,心领神会
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这位罗汉的特征,是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原来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眉毛都脱落了,脱剃两条长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转世为人。
他出世後,有人对他的父亲说道:
“佛祖释迦牟尼也有两条长眉,你的儿子有长眉,是佛相。”
因此他的父亲就送他入寺门出家,终於修成罗汉果。
布袋罗汉
因揭陀尊者,常背一布袋笑口常开。
因揭陀尊者——布袋罗汉
无量寿佛、乾坤宝袋 欢喜如意、其乐陶陶
因揭陀相传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后拔去其毒牙而放生于深山,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载蛇的袋。
相传他在中国显灵。
于公元九0七年五代梁朝时他在奉化出现,负一袋抄化。
后来在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在岳林寺磐石上说佛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他便失踪了。
看门罗汉
注茶半托迦尊者,为人尽忠职守。
看门罗汉威武标杆、警觉凝视 禅杖在握、勇炽邪魔
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释迦牟尼亲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缘,常常用拳头叫屋内的人出来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烂,结果要道歉认错。
后来他回去问佛祖,佛祖说:“我赐给你一根锡杖,你以后去化缘,不用打门,用这锡杖在人家门上摇动,有缘的人,自会开门,如不开门,就是没缘的人,改到别家去好了!”
原来这锡杖上有几个环,摇动时发出“锡锡”的声音。
人家听到这声音,果然开门布舍。
探手罗汉
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常只手举起伸懒腰,而得此名。
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灵通、自得其乐
半托迦尊者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据《可哩底母经》说:古印度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又有一药叉神名叫半遮罗,婆多与半遮罗的妻子同时怀孕,於是指腹为婚。婆多生女,半遮罗生子,半遮罗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儿成道。
他被称为探手罗汉,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将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
沉思罗汉
罗怙罗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沉思罗汉那尊塑像俗称沉思罗汉,他的特征面相丰腴、蚕眉弯曲、秀目圆睁、敦厚凝重的风姿之中带有逸秀潇洒的气韵。
罗怙罗多是印度一种星宿的名字。 古印度认为日食月宜是由一颗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这位罗汉是在月食之时出世,故取名罗怙罗多,即以该蔽日月之星命名。
沉思罗汉沉思瞑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趋凡脱俗。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时能行人所不能行。 他的沉思,就是获取智慧与行动。以【密行】修为著名。
骑象罗汉
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驯象师。
迦理迦尊者——骑象罗汉
骑象轩昂、颂经朗朗心怀众生、目及四方
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
迦理迦本是一位驯象师,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骑象罗汉。
欢喜罗汉
迦诺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辩家。
妖魔除尽、玉宇澄清 扬手欢庆、心花怒放
迦诺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论师之一。论师即善于谈论佛学的演说家及雄辩家。有人问他甚么叫做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快乐之喜。又有人问他:“何谓之高庆?”他说:“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觉的快乐,就是高庆。例如诚如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他在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遐迩,故名喜庆罗汉,或欢喜罗汉。
笑狮罗汉
罗弗多尊者,原为猎人,因学佛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他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钵剌拏洲。六种阿罗汉之五为堪达法阿罗汉,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
他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据说,由于他往生从不杀生,广绩善缘,故此一生无病无痛,而且有五种不死的福力。故又称他为“金刚子”,深受人们的赞美,尊敬。
虽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静坐终日,端然不动。而且能言善辩,博学强记,通晓经书,能畅说妙法 ; 但他难得说法,往往终日不语。他的师兄弟阿难诧异地问他:“尊者,你为何不开一次方便之门,畅说妙法呢 ?”尊者答到:“话说多了,不一定受人欢迎;尽管你句句值千金,却往往会令人反感。我在寂静中可得法乐,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尊者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所以世人称他为“笑狮罗汉”。
开心罗汉
戍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
开心见佛、各显神通 相互比莫、佛力无穷
戍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来长安的善无畏尊者;他是中天竺国王之太子,国王立他为储君,他的弟因而作乱,他立即对弟弟说:“你来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说:“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
说也奇怪,他打开衣服,弟弟看见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乱。
托塔罗汉
苏频陀,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他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七层宝塔、佛法通灵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词的第一音而制成的中国字。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是没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载佛骨的东西。由于塔是载佛骨的器具,于是塔也成为佛的象征。托塔罗汉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萨,菩萨和罗汉有分别:菩萨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罗汉则是“小乘”修成的果。这罗汉名苏频陀,是佛祖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后的一位弟子。
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
苏频陀是佛祖最后一名弟子,他为了纪念师傅,特地把塔随身携带,作为佛祖常在之意。
芭蕉罗汉
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用功。
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罗汉
悠闲隐逸、傲视太虚 仙风道骨、超脱凡尘
伐那婆期梵文为雨的意思。相传他出生时,雨下得正大,後图中的芭蕉树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他的父亲因此为他取名为雨。
他出家後修成罗汉果,又相传他喜在芭蕉下修行,故名芭蕉罗汉。
挖耳罗汉
那迦犀那尊者,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故称挖耳罗汉。
闲逸自得、怡神通窍 横生妙趣、意味盎然
那迦译作中文名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这位罗汉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名闻印度。
所谓耳根,是由於醒觉而生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
所谓六根清净,耳根清净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听各种淫邪声音之外,更不可听别人的秘密。
因他论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3 14:35
目录
概述
简介
传说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