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参
描述佛教的书籍
《十六参》一部描述佛教的书籍
【十六参】善财承教,至藤根国普门城,参普眼长者。为说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如大药王,若见若闻,乃至安住平等寂灭之乐,而我...达摩祖师 降 癸亥年十月廿九日诗曰:斩草留情根又生。春风一度泰山倾。一时错爱千古恨。梦醒来时泪满盈。圣示:俗语认得好:“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修道子啊!修道若不修到根,灭时轮回又再生,既明此理,需要斩念头,断业根,才能使净土上,平静如神,道人踏土,依然了无痕。许聪郎问:现今之修道人有者想持斋清口,然因现实生活及种种客观之因素,往往会造成职业上及婚姻上之诸多不便,有者甚至谋生困难,像这样因想修道却反而造成生活上的困难,请恩师慈悲开示,应以吃斋为重还是谋生为重?达摩答:民以食为天,谋职基本作用亦是为了“三餐”,所以有言谋职为“吃头路”,即在求得一条维生、可以养活自己的道路。何以言头路?“吃东西”以口为输入器官,口在头也,这“口路”如果不通,则前路茫茫,敢吃头路即是谋生求路。今人甚多持斋清口,因公司伙食不便而破拒于门外,以吾之意,初学者可先以方便斋(肉边菜)为起点,待职业固定或家庭安稳后,年纪稍长再立愿清口较为稳当,以得两全其美。
蓝再立问:如果从经书中,已得知玄关所在,是否还须经“明师”一指,才算是开窍呢?达摩答:古人有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书中得到玄关妙处,如能按图索骥,求得其妙处而去行道,则此关可开。至于明师一指玄关,亦必须明白其一指之用意,既明此一指禅之妙意而去行道,自得其道。以此二者而论,已知大道之得法有二条路,即:一、由点化。二、由书中文字点化。有言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因此,由人点化是会说话的老师点化。从书中得窍是由不会说话的老师点化,但仍以会说话的老师教学生受惠较速。以吾之意,先由说话的讲几句,再看不会说话的说些什么,如果两位老师都拜了,相信有益无害。廖仁国问:鸾生吃中药,有者药里参有“狗骨”之药,此种药是否可食?达摩答:鸾门以“牛犬”之肉不食为初戒,中药中如有狗骨,不食为宜,它药甚多,可以代用品用之。蔡明珠问:如果一个人今生知修善业,来生享福而忘了修,又造了恶业,轮回不息,如何自度?
达摩答:今生行善,来世得到福报,但因人在福中不知福,所以又阐下祸患,此时要如何自度?当一个福人正在享福时,往往一时迷失忘我,造孽多端,有一天福尽之时,他才会找到自我,此时又必须从头再来。摔倒了,才晓得平坦路已走尽了,现在换来的是崎岖路段,此刻只好用心整修,否则路已走不通了,这也算“修道”。许多世人在得意时,不知“道”是什么,一旦逆境迭来,灾难临头,才晓得求神拜佛,此刻是在“求道、问道”了。世间法是相对法门,所以修道人常言:“我修的是苦道!”谁叫你在福中之时不知修道?福中修道叫“乐道”,祸时修的是“苦道”,世人此刻是修何道?就知自己是在福中或祸中。修苦道虽苦,但若恒心不退,脚踏不平心地,经过一段时间,灾难消失(天下太平)又重踏其“乐土”了。蔡明珠问:弟子前世业重,今世总是诸病缠身,请恩师慈悲开示,弟子如何进修才能消业,并得进道不退,达到圆通之境?
达摩曰:你历尽沧桑,皆因前生造业多端,故苦海大浪不息。你今生病苦不绝,家庭诸多不顺,此时你求神拜佛了,修的是“苦道”,但也唯有吃苦瓜汤,尝黄莲末,才能替你“消毒解厄”,所以说:“道从逆中来最有滋味”。今天你就是要把“沧海”变为“桑田”,不要觉得累,一堆堆土往海填,终能平复。你腰酸背痛,刀割数次,活刑也,忍耐吧!庆幸尚有佛缘善,故来此一避,多少有所帮助,矢志不退,就能度过难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06 14:24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