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大合作计划”分别是,中非工业化合作计划、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中非基础设施合作计划、中非金融合作计划、中非绿色发展合作计划、中非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合作计划、中非减贫惠民合作计划、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中非人文合作计划、中非和平与安全合作计划。
当地时间2015年12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时提出未来3年同非方重点实施的“十大合作计划”。 为确保“十大合作计划”顺利实施,中方决定提供总额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习近平表示,中方将积极推进中非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鼓励支持中国企业赴非洲投资兴业,合作新建或升级一批工业园区,向非洲国家派遣政府高级专家顾问。津巴布韦—中国青年论坛主席布莱恩·姆杜米说,“非洲人民也希望能像中国那样建设现代化国家。整个非洲大陆都在提倡促进工业化发展,兴建工业园,这是我们非洲未来发展的希望。”
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艾玛努表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依托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市场,通过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解决就业和实现粮食自给,摆脱对国际社会的长期依赖,是非洲国家目前普遍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在资金、设备、技术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因此,“十大合作计划”将帮助非洲走出困境,驶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尼日利亚农业和农业发展部合作中心主任哈比布认为,“十大合作计划”把中非农业合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为非洲复兴农业带来了新机遇。他说,农业也是非洲国家立国之本。近年来,在南南合作和
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对非农业援助成效显著,但非洲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还没有起步,资金短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本土农业及农机技术人才成长缓慢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随着“十大合作计划”的实施,相信中非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将全面展开,来自中国的资金、设备和技术将极大带动非洲国家在科学育种、栽培和灌溉以及农作物机械化耕作技术等方面取得进步,为非洲实现粮食自给和减贫的宏伟目标带来新希望。
津巴布韦农业示范中心农场主伊海普·布斯里迪说,农业是津巴布韦的支柱产业,更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关键。之前,由于缺乏资金和设备,他的农场每年只能产一季粮食,收成有限,有时候连自己都养不活。布斯里迪说,自从和中国农业示范中心合作后,自己不仅得到了设备支持还能从其他农户那里学到种植经验。
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也很引人瞩目,中方将参与非洲疾控中心等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支持中非各20所医院开展示范合作,加强专业科室建设,继续派遣医疗队员、开展“光明行”、幼妇保健在内的医疗援助,为非洲提供一批复方青蒿素抗疟药品;鼓励支持中国企业赴非洲开展药品本地化生产,提高药品在非洲可及性。
几内亚中几友好医院院长卡马拉表示,中国是几内亚在医疗卫生领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在抗击埃博拉疫情中,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对几内亚给以如此大力的支持。卡马拉认为,新的合作计划将进一步推动非中医疗卫生合作,特别是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医院之间的交流、医疗器械的支持,这将切实提高非洲医疗卫生人员的医术和设备水平。
马里医院院长加内说,当讨论
健康时,必然会讨论药品。中国在马里建设药厂,这是非常乐于见到的。马里希望在中国帮助下,能够在本土生产更多的药品,“这样药价就能降下来,老百姓就能更方便买到更便宜的药”。
“十大合作计划”贯穿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非洲人民带来的实惠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南非金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谢尔顿认为,“十大合作计划”是相互联系、不可割裂的。他说,“在和平与安全合作方面,中非强化合作伙伴关系将促进非洲实现持久和平,而这是非洲实现繁荣昌盛的重要前提。没有和平与稳定,非洲全面减贫的目标将不可能实现,外国投资也会避而远之,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文合作计划将为更多的非洲青年带来自我提升的机会。伴随着对中国成功的故事越来越了解,他们会汲取中国发展模式中的精华,并运用于合适的非洲环境中,促进非洲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