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军官的军衔之一。
大将军衔
解放前后,解放军干部和全国党政干部一样,较长时间实行供给制,没有工资,个人的吃穿用由公家全包,经济情况略有好转的地区,按照任职情况给予数量微薄的津贴,以补零用。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地方和军队干部,才根据每个人参加革命工作的年限、历史贡献、所任职务等综合因素,评定了级别,干部按级别享受工资津贴和其他物质待遇。
解放军设置的级别,为了区别于国家机关行政干部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级别,称之为“军队级别”。“军队级别”是1952年3月正式评定的,全军从毛泽东的军委主席级到战士级,共设置了十一等二十四级:
军委主席、副主席级(一等一级);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二等一级),军委委员级(二等二级);正、副、准兵团级(三等一、二、三级)等。
开国10位大将多数为军委委员级,只王树声许光达二人为正兵团级。1955年解放军实行薪金制时,军委委员级被取消,改称大军区级;原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凡授予元帅军衔者,嗣后在薪金标准中改称为元帅级。
大将名单
粟裕,1907年8月10日生于湖南会同坪村乡枫木树脚村。1927年投笔从戎,入叶挺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教导队。同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0年12月起任红64师师长、红4军参谋长、红11军参谋长、红7军团参谋长等职,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1938年4月任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首战韦岗告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1师师长、1942年9月任中共苏中区委书记等职。1945年12月指挥高邮战役,歼灭拒降的日伪军,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迎击国民党军进攻创造了条件。1951年后历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常委。1980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1984年2月5日在北京病逝。
黄克诚(1902—1986),1902年10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党和军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曾在白色恐怖的地下斗争和战火硝烟的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义无反顾;新中国成立前后,他因过硬的政治品质与优秀的领导才能得到毛泽东三次“钦点”作为建设现代化军队的主将;他敢做敢言,为坚持真理一生中曾七次唱“反调”,抓起党风来“不怕撕破脸皮”;他生活简朴严于律己,从来不搞特殊化。1986年,黄克诚逝世。
谭政(1906年6月14日-1988年11月6日),原名谭世铭,号举安。湖南湘乡人。他是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早年参加秋收起义。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务。后被诬陷、监禁,文化大革命后担任中央军委顾问等。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于北京逝世。
萧劲光(1903.01.04——1989.03.29),也作肖劲光,湖南长沙人。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人民海军的主要创建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开国大将之一。
1933年,萧劲光兼任红十一军政委,率部参加黄陂、东陂战役,参与中共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同年4月,任闽赣省军区司令员,率部配合东方军入闽作战;8月,奉命回闽赣省军区。1936年3月,到达陕北后的萧劲光兼任红二十九军军长、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部长;1937年2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
1979年5月5日,中共中央对其进行政治平反,并于次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1月,萧劲光请退海军领导岗位;两年后担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萧劲光还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89年3月29日萧劲光在北京逝世。
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湖北麻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与领导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1928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师分队长、大队党代表,红一军第一师支队长、团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兼三十三团团长,第十一师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第三十一军军长,西路军副总指挥,红九军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兼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1944年10月任河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鄂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鄂豫军区司令员等职。建国后,任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治委员等职,为加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特别是武器装备建设和军事科研事业做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
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出生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此后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征程中战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陈赓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是新中国国防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961年3月16日陈赓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罗瑞卿(1906年-1978年),大将军衔,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四川南充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生涯中,历任支队党代表、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参加乐安宜黄、建黎泰、金资等战役,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战斗,参加强渡乌江战斗,率部六渡赤水,参加回师遵义歼灭国民党军吴奇伟师的战斗,参加直罗镇战役,参与指挥百团大战和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瑞卿先后担任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8年8月3日病逝,终年72岁。
许光达(1908—1969),湖南长沙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5期学员,曾参加南昌起义。先后任红六军参谋长兼红二纵队政委、红十七师师长、红八师师长、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晋西北地区独立第二旅旅长兼晋西北军区二分区司令员、晋绥野战军代参谋长、第三纵队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三军军长、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兼甘肃军区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9年6月3日逝世。
徐海东(1900年-1970年),大悟县人,著名军事家。曾参与黄麻起义,历任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四师师长、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军团军团长等职务,成功保卫了陕北根据地。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晋察冀边区反“八路围攻”、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指挥了温塘、张店、町店等战斗。特别是町店一战,取得全歼日军一个联队的重大胜利。1939年9月,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12月指挥周家岗等战役,取得反“扫荡”的胜利。他骁勇善战,不怕牺牲,被誉为“虎将军”。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毛泽东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张云逸(1892-1974),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2月,参与领导百色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军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抗日军政大学第8分校校长。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一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中共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为华东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7 11:42
目录
概述
大将军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