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梅庵村位于
青岛市李沧区湘潭路街道辖区东部,东临围子山,南临虎头石山(老虎山),西南与
大枣园村相接,北与湾头村相邻。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其中企业占地120公顷,山林210公顷,村落、街道、绿地130公顷,全村共有住户1132户,人口3200人,主要有臧、张、庄、魏、盛等姓氏。明永乐初年庄氏先祖从“云南大槐树里”迁至此地,后有臧、张等姓氏陆续迁来。因村前山坡建有一庙宇,门前种植十株梅花树而得名。该庙毁于战争年代,其遗址在“四清”时被清除。村东部山坡上有一商周遗址——“古城顶”,占地约十亩。
十梅庵村位于虎头石山北的围子山西麓,明永乐年间(1398年)明永乐二年,十梅庵先祖从云南大槐树里迁移此处,据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因当时有古庙一座,因庙前有十颗梅树,故名“十梅庵”。
十梅庵历经600余年的沧桑巨变,已发展成为以臧、张、庄、魏等姓氏为主,多姓为睦邻。有居民户1125户,3135人的自然村落。2004年11月24日经过撤村建居的调整,组建了新一届社区
居民委员会。
十梅庵处于市区北部,南距市政府15公里,北离青岛国际机场7公里。进出市区的重庆路、三0八国道东西横跨。地理位置优越。周围有
青岛钢铁集团、青岛整流器总厂、青岛海湾集团、青岛红星化工集团、青岛石油化工集团、一汽集团青岛汽车厂等十几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1990年规划建起十梅庵外商投资一条街,引进第一个韩国企业“青岛裕昌服装有限公司”;后又分别引进青岛南南公司、韩周服装公司等13家外资企业,成为青岛市引进外资工作排头兵。并建起了外企职工集体宿舍。
十梅庵所属工业园分布在西、北侧,内有
青岛华烨涂装有限公司、青岛应用化学建材有限公司、青岛茂源食品有限公司、青岛华梅标准件有限公司、
青岛新宇田化工有限公司、青岛新锐造漆有限公司等个体、私营企业50余家;主要涉足服装、花卉园艺、建筑、烤漆、绿色观光、标准件、
机械加工、橡塑等产业。另有
青岛韩周服装有限公司、
青岛南南有限公司、青岛早一产业有限公司、
青岛泛高服饰有限公司、青岛子午服装有限公司、青岛泛尼特服装有限公司、青岛利元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青岛吉恩喜建材有限公司等13家韩国企业在此投资经营。
1960年冬十梅庵村完成全村通电。1963年筹集资金9000余元,建成十梅庵村第一个石厂,这是该村第一个工业项目。1966年建成预制构件厂。1966年冬民办公助建起十梅庵小学;1985年乔迁新校址。1980年建成了第一个砖厂;1981年第二个砖厂建成。1980年冬全村用上了自来水。1983年建立当初青岛市第一个电视村。1983年新上第一部
电话交换机,实现了通讯网络化。1982年由农业转为蔬菜基地(专业村)形成半农半菜经济,全村就此吃上供应粮。1985年拆旧村改造184处平房,解决村民居住问题。1985年十梅庵村民实行退休养老金的发放。1989年十梅庵建起第一座居民楼。1990年建成了十梅庵路,从此解决了十梅庵的交通进出问题。自1989年以来,先后建起了35座居民楼,已有800余户居民乔迁新居。1992年建起二层将军楼79处;五层居民楼3处。1997年改造旧村建成居民楼8处。1998年为全村在职职工办理了养老统筹保险。1999年—2004年新村乔迁建居民楼19座。2000年10月全村3100余人转为城市户口。2005年11月24日完成撤村建居工作。
位于青岛市李沧区十梅庵村,始建于1995年,占地近800亩,现有梅花品种200多个,其中世界稀有品种26个,梅树近2万株,梅花盆景5000多盆,是继武汉、南京、无锡之后中国第四大梅园,也是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一片梅林。青岛梅园成功完成“南梅北移”的科研难题,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梅花之乡”,被
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全国重点梅花栽培、繁殖、研究基地,并被列为“南梅北移综合技术推广与北方梅园建设示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列入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863”计划。
地处青岛梅园东侧,占地120亩,现有各种鸟类100余种,5700余只。园内有国家珍贵的一、二类保护鸟类及多种候鸟,在展出和喂养方式上以散养为主,注重人与鸟类的交流。“禽鸣苑”是鸟类自然放养观赏区,已建成的景点有松鹤瀑、天鹅湖、潜龙池、鸟类表演场和北方最大的咏梅书法艺术碑林等。2001年共接待游客27万人次,旅游收入6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