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齿花属
卫矛科下的一属
十齿花属(学名:Dipentodon Dunn)是卫矛科下的一个属,半常绿或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有柄,托叶细少,早落。聚伞花序排列成多花圆头状伞形花序;花序梗及小花梗均较长;总苞片4-10,早落;花黄绿色,小,直径通常2-4毫米,5数偶为6-7数、。蒴果近椭圆卵状,被毛,花被宿存稍增大,花柱宿存成为果喙;种子1,周围有败育5胚珠,并有子房室隔,无假种皮;基部有粗短种子柄。
形态特征
半常绿或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有柄,托叶细少,早落。聚伞花序排列成多花圆头状伞形花序;花序梗及小花梗均较长;总苞片4-10,早落;花黄绿色,小,直径通常2-4毫米,5数偶为6-7数;花萼花冠具有数目、形状、大小均相似的萼片与花瓣,花盘较薄,基部呈杯状,上部深裂成5(6)个直立肉质裂片,状如腺体;雄蕊5,着生花盘裂片下的杯状边缘上,与裂片互生,花丝明显,花药内向;子房3心皮,基部着生花盘上,不完全3室,每室基部具2直立胚株,只1室1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发育时珠柄与胎座伸长增大成为种子柄。蒴果近椭圆卵状,被毛,花被宿存稍增大,花柱宿存成为果喙;种子1,周围有败育5胚珠,并有子房室隔,无假种皮;基部有粗短种子柄。
产地生境
分布于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南部(贡山、龙陵)及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墨脱)、广西西北部和贵州西南部。生长于海拔900-3200米的山坡沟边、溪边和路旁。
繁殖方法
采种母树:十齿花采种母树树高3-4米,胸径12-16厘米,树龄6-10年,冠幅2-3米。
种子采收:当果实向阳面呈浅褐红色,外观肿胀,种子呈浅褐色,采摘时部分果实的肉质果皮快速翻卷弹出种子,表示种子成熟,应该及时采集,采集过晚,种子全部弹出。果实采收后,放置阴凉处,等果实阴干开裂后去除果壳和杂质即得纯净种子。种子千粒质量18.5克。
种子贮藏:十齿花种子常温干燥后,放入布袋中,置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处保存。
种子处理:播种前先消毒种子,将装有十齿花种子的布袋放入0.1%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捞出后放入室内晾干即可播种。
播种:3月中旬播种,按播种量1.3千克/亩,与300千克/亩钙镁磷肥拌种后进行撒播,然后覆土1厘米厚。
栽培技术
整地作床:清除苗圃杂物,深翻土壤30-40厘米,按床宽1.2米,沟宽40厘米,床高20厘米作床,然后碎土耙平苗床。
土壤消毒:在播种前用0.1%浓度的多菌灵溶液喷洒苗床备用。 
除草施肥:4月中旬苗木开始出土,5月中旬苗木出土完成后,及时除草。苗期用尿素撒施苗床3次,每次2千克/亩,第1次施肥时间5月中旬、第2次施肥时间7月中旬、第3次施肥时间9月中旬。
下级分类
该属为单种属,属模式种为十齿花(Dipentoden sinicus Dunn)。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11米。叶纸质,披针形或窄椭圆形,长7-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有细密浅锯齿,侧脉5-7对,多在近叶缘处结网;叶柄长7-10毫米。聚伞花序近圆球状;花序梗长2.5-3.5厘米;小花梗长3-4毫米,中部有关节;总苞片4-6,卵形,早落;花白色,直径2-3毫米;花萼花冠密接,萼片与花瓣均为5(-7),形状相似;花盘肉质,浅杯状,上部5(-7)裂,裂片淡黄色,长方形,直立;雄蕊5(-7),具长花丝,伸出花冠之外;子房具短花柱,柱头小。蒴果窄椭圆卵状,外被浓密灰棕色长柔毛,花萼花冠均宿存呈十齿状,先端宿存花柱较短壮,长3-5毫米,小果梗常向下弯曲;种子黑褐色,卵状,基部种子柄长约2毫米。
主要价值
十齿花属为单种属,其分类地位应属卫矛科,对研究卫矛科系统发育有一定价值。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十齿花被列入中国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Ⅱ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无危 (LC)。
保护措施:中国贵州雷公山正规划为自然保护区,已禁止伐木砍柴。中国云南屏边大围山已列为自然保护区,但仍在计划阶段,应从速建制,均应将十齿花等濒危物种列为保护对象。其它产区也应采取保护措施。
参考资料
十齿花属.植物智.1999
长梗十齿花.植物智.
十齿花.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2 09:3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产地生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