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华随笔》选自
叶千华先生1997年至2009年间的随笔杂感七十篇,是一部具有丰富思想和充满现实意义的散文选集,是引领人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美好生活和积极思考的精神旗帜,是学子认识世界和追求真善美的指南。
书籍前言
作者对人生社会世事的看法和情感,无不体现生活需要追求美,工作需要奉献爱。我们为人做事总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认识和理解,有时就应该与亲朋好友说说,与同志同事聊聊,与知音知己叙叙。
此书就是对各类人群的建言,更是著作者真善美爱的思想和情怀显现。文体随意自由,语言朴实,见解深刻;文章篇幅短小,笔力精悍,语意隽永;文风朴素自然,言语流畅,情真理直;使得言之谆谆,读之欣欣,思之沉沉。书中让人读到一种超脱与豁达、恬淡与清静,同时折射出情场之假,商场之丑,战场之恶,考场之劣,职场之险,官场之邪等现象。作者犀利而正义凛然的言辞,以及务实的精神和求实的文风,让我们感受到为人做事的真实踏实和善良。
随笔作为散文的一种写作形式,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它言之有情有物,叙之有理有道,是我们比较认可并乐意获取和寻求精神思想的表现方式,在网络上更是自由而随意,传递着各自的真善美爱。该“随笔”中就有不少作品在网络博客中转载,是著作者育人育心育爱育情的美好体现。作者在坚守爱中为人生把住精神领地,在坚持学中为自己造就思想家园。叶千华先生告诉我们学会读书,懂得读书,在读书中身心得以休闲和放松、颐养和提升,并警醒我们立世立生就得实话实说实事实做!指出人类曾经过去而至今依然拥有的美好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文明发展中将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
正如作者叶千华先生所说:“在我们生活成长的过程中,
启示和
告诫着每一个人,怎样活、怎样生、怎样爱、怎样行,何为德、何为道、何为理、何为情!由此,我们开始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读懂人类,知道什么是身外之物,并用满身心的理智和情感抚平泛滥的欲望,把人生的美好和希望搂在怀里,任世间季节的变换。我们总能做到情真和意善,听到歌声和笑声,想到快乐和幸福,看到光明和风景。”(编者)
书籍目录
读书人的自信和美丽……………………………01
女人的魅力女人味………………………………02
女人的魅力贵在教养……………………………04
人生不能失缺压力和影响………………………06
怀想江南…………………………………………08
对妻说……………………………………………10
说“自私”………………………………………11
说“爱”…………………………………………12
说“争”…………………………………………15
简说几句…………………………………………17
说说而已…………………………………………18
就此一说…………………………………………19
简单说说…………………………………………21
偶尔说说…………………………………………22
有话直说…………………………………………24
为爱而说…………………………………………25
脾气之说…………………………………………27
关于定位…………………………………………29
读书之我见………………………………………30
幸福随感…………………………………………32
与友说……………………………………………33
说应酬……………………………………………35
说“偏见”………………………………………36
说“搓麻将”……………………………………38
说说朋友…………………………………………39
城里人与乡下人…………………………………42
钱对人的忠告……………………………………44
关于运气…………………………………………46
说“病”…………………………………………48
圈子与圈套………………………………………50
闲说“读书”……………………………………52
说“和”…………………………………………54
说“路”…………………………………………56
说“民”…………………………………………58
讲诚信……………………………………………59
“药”铺…………………………………………61
人之所为…………………………………………62
学会反思…………………………………………64
人间第一学问……………………………………65
人生选择是关键…………………………………67
真情不可抗拒……………………………………69
没有心的爱不是爱………………………………70
浅说道德法律爱情………………………………71
忠诚不是靠声明来保证的………………………75
不能听不到的声音………………………………77
现实不过如此……………………………………80
读书与教育………………………………………82
燃烧起来的生活…………………………………84
从育人和误人中想到的…………………………86
懂点感悟…………………………………………88
当今道德析说……………………………………90
我们需要借鉴和思考……………………………92
看文艺作品………………………………………94
谁不识时务………………………………………96
已是见怪不怪……………………………………97
谁能逾越…………………………………………99
春天透出鲜亮的爱………………………………101
爱是不灭的追求和真理…………………………102
对劳动的认识……………………………………104
在情绪中成长……………………………………105
在成长中成熟……………………………………106
对道理的认识和解读……………………………107
建立自己的生活田园……………………………109
理由解析…………………………………………110
杂说………………………………………………111
人之过……………………………………………114
生活的得与失……………………………………116
看天………………………………………………117
问责社会…………………………………………118
国人的跪礼………………………………………121
书籍简介
《千华随笔》作者:叶千华
该书选入了
叶千华1997年至2009年间的随笔杂感七十篇,是一部充满真情的
思想录。文体自由,语言朴实,见解深刻,思想独特。文章篇幅短小而笔力精悍,语意隽永。读之令人回味,品之口留余香。
作品选录
说“自私”
世人都是
自私的。而自私纯属于人之本性和生存的需要。自私有善恶之别,有大小之分。自私在情理法德之中为善,之外为恶。可以说,没有哪个人不自私,也没有哪个人纯自私。自私是人生活的需要,过分的自私是恶,损人利己是被人唾弃的。人生活在世界上,善意美意的自私还是需要的,应该得到保留。
我们知道,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很多都是存有私心的人,在为之奋斗而获得和实现的。人自私没有什么不好,而是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因为,人都是有得失和有利弊的时候,只要自私得合情合理合法合德,满足于私心是必须必要的。但不能一味自私,处处自私,人就没有情味意味了,就好说不好听了。
总之,我们在私里私外,都要有做人的意愿,能放得下,能想得开,能看得透,能做得到,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情绪,洒脱通达的行为,善待自私。不惟私,不恶私,化自私为弃私。不浮躁,不狭隘,从容对待人生。
我们要在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的爱,学会并懂得管理好自己,这其实也是一种自私。可见,管好自己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需要的自私。一个人如果不能要求自己,还怎能要求别人和管理别人。因此,我们人应该树立良好的自私观,正确地认识自私,扼制自私。将自私萌生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切不可使之膨胀。
脾气之说
人的脾气相对而言,既有好坏之分,又有温顺和暴躁之别。在生活和工作中,还有善意和恶意的表现,也就是对人对事以爱和恨为出发点为终点的急性态度。做人做事因某种原因,在某种场合或环境中而急剧表现出的人的言行。通常脾气就叫发火,是因愤怒或不满而表现出粗暴不易克制的声色举动。
一个人要有脾气,尽量使脾气有情有理、有节有制、有环境、有对象,注意场合,注意分寸地发,千万不要乱发,因为发脾气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有些人的脾气反差较大,在下属面前肆无忌惮地发火,骂下属像骂儿子似的,板着面孔,吹胡子瞪眼睛,似乎不这样就显示不出自己是领导;而在上级那里却万分地低声下气,媚态十足,辱而不怒,骂而不慌。具有这种两面性的人很多,如他们在打电话时,对下属是官腔高调,稍有不快或不当之事,便大吼大叫,犹如触怒了的狗,一个劲地咬,还满口训词;若是对上级,你会听到像猫咪似的柔媚声音,并表示出准备接受指示指教的恭维辞令,不再见有半点脾气。
我们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谁还没有点脾气,即便是某些动物也有脾气,不过人不多去理会它罢了。老实忠厚的人有脾气,少而小;骄横粗暴的人发脾气,乱而大;知情达理的人发脾气,轻而有理,重而有情;野蛮无理的人发脾气,怒而不言,狂暴傲慢;领导干部发脾气,多是盛气凌人,欺压下属和群众;平民百姓发脾气,都为办事不公,针对腐败和刁难。有的人还会看人发脾气,还会注意场合和分寸;有的人毫无思考,发起脾气如吃了火药,导致被动、尴尬和自讨没趣的局面,不理智也无情理,其结果是气急败坏,暴跳如雷也无济于事。
发脾气,能解恨,但会做出极端,会伤心伤肺伤肝,血压升高,心跳加速,有损健康,并且将人的感情撕碎,即使心灵的伤口愈合了,也抹不去留下的疤痕。许多事,很多人都是因脾气而大动干戈,有导致伤害的,有结下仇恨的,有后悔终身的,有互不来往的,有遭受报复的。总之,脾气对我们来说要有,但不可轻易使用脾气和随便发脾气,理智对我们在发脾气时尤为重要。当然,人发脾气并不都是坏事,要因人因事而论,如虎在山中吼,猴子还敢神气?如正义之士站起来,邪恶之人还敢出声?我们要懂得“阿Q”的脾气不能要,无情理不理智的脾气不能有,该发的应有的我们还得一如既往。常言道“有脾气才有活”,“有脾气才能成事”。
现如今,有钱人和有权人,有正义的人和有骨气的人,他们发火发得大,动怒动得多。然而,一些人应有的脾气,在私欲的驱动下被剥夺和抹煞,一个“怕”字,使得一些人丧失了做人的勇气和品格。可见人的脾气也是一种品德,一种力量之所在,它能除恶避邪,它能号召和助人威力。一句大声带火的话,一声高喊动怒之言,就会有狮吼虎啸之效。
人要有脾气,应发的时候发,不该发的莫发。要明白,脾气是人的个性品质问题,它是一种义正词严的人格宣告,是一种不容忍受错误的态度,是一种抗拒和一种强烈的责任使然。
关于定位
有关定位,各人有各自的思想、方式和能力。能想到定位是一种认识和提高,能做到定位是一种理智和力量的体现。说白了,定位既是命运的赐予和安排,又是自我的设计和创造。
在许多时候,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很难。一些人本就缺少做人做事的品德,却还以为高尚得很,自认为会做人能做事。有的人明明是打铁的料,却想舞弄大刀;有的人懒惰成习,却朝暮都做着致富升官的美梦;有的人学不成事不就,贪玩成性,却自叹命运不佳;有的人成不了器,当不成领导,还说机会抓不到,自认为能力比谁都高。如此跨不进门槛,定错了位,认识不到,想法不当,也够身心疲惫的了。
殊不知,在莽原荒漠中,在高山森林里,有些时候还是愿意做只仅食几粒、只栖一枝的小鸟好,自由自在。想称霸做老虎,理应知道,自有等量食客的狮子为敌,还有凶残的群狼、凶猛的野猪、凶狠的豹子与之抗衡。更有应值得咀嚼和有意味的“象亡于牙、熊亡于掌、豹亡于皮、虎亡于骨”的道理。
定位不高,未必就是志向不高,平凡而简单、淡然而轻视,不等于目光短浅。有些时候,这远远超出了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定位不当,生在人间要登天,做了人类想成仙,可这些人又没有这种本事,不知足,心欲贪,就会不择手段,处心积虑地干出昏庸的蠢事来。
当然,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是给人提供和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给人施展能力和生存的天地,聪明的人一旦不满足于僵化的社会角色,就要尽早把握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可这谈何容易?如今,我们都能看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进步,可以说唯独人的道德品格在使人担忧,令人怀疑。找位子寻机会,甚至一生就这么度过,就这么荒废了。人生复杂,人生有多种各自的寻求方式,但这与不切实际地谋位篡位又是
不可同日而语的。
若一味孤行,尽是私利,欲望淹没了良心和良知,那将是古今天下事,多少人在“黑暗阴谋”中,争权夺利,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卖官鬻爵,形形色色,口口声声,不绝于耳,种种不堪,件件丑事,也就层出不穷。这虽然为正直的人所不齿,也为文明的社会所不屑,但也只能表示出我们对此的理解,只要我们不去做。用一句清然醒人的话告诫朋友:相信自己时,要认识你自己。
读书之我见
读书知理,读书明事明达明义。人通过读书而擦亮眼睛,看到世事的真假面貌,看清人间的善恶和美丑。
人生路途漫漫而短暂,在有限的生命之中来解读无限的书籍,为获取知识而创造新的认识,使生命能得以延续,使生活更具有色彩。我们只能靠读书,在读书中了解过去,珍惜时间,认识今天。读书使人进步,使人充实,使人理智,使人勇敢,使人高尚,使人气概大度,使人胸存壮志,使人旷达弃私,使人温文尔雅,使人情爱有加。读书是一种爱,但爱而不迷,读而不乱,这样就会有做事的时候,就会有读书的习惯,也会有思考的余地。
当你回首往昔,你将会感到人生中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沮丧,有父母师长的期盼和叮咛,也有同志同学的鼓励和帮助,由此构筑起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步步阶梯。当你展望未来,你又将深信在人生的长河中,你会用智慧和血汗架起沟通人生幸福的桥梁。你的人生故事,你的情真意切,你的纯情率真,都不是靠大话、假话、空话得以证实,而是你为之奋斗甘愿付出,也就是你读书的结果。读书虽能激动人老话新说,但它一直奠定着社会的文明和人类的进步。
我们知道,读书本不是一件快乐和愿意的事,人之初,十年寒窗谁知苦,二十年的努力奋斗,尽在读书中磨砺。一旦苦汁中能渗出甘味,什么快乐和幸福都会结对而至,不愿意的也随缘而成为爱了,这就是所谓的人生甜头。
人性向上本不恶,为善为欲成自然。有关人生中的任何理论和学说,也许只能告诉我们正确的思考方向,而不是结果。我们读书,总想读出自己的心得,读出自己的名堂,读出自己的思想,读出人性的含量,读出幸福美好的愿望。不说为了去示人来教化,自己受用确实是真。
人生有涯学无涯,读书宁静能致远。读书能跨越历史,增长时空,能将一生活成几辈子,可以在书中得到深刻而丰富的人生体验,无论是在书斋中品读,还是在书窗外思考,都会以有限的生命成本,获得无限的人生历程。
读书犹如山泉溪水,常年不断地平静流淌着,素日并未让人感到它的价值,也无存在的特别,人们只不过是知道它的清澈,日夜不停地流淌,无污浊无用处。一旦你弄脏了手脚,一旦你口干舌燥,在它的面前,你便想到它可以洗涤,它可以解渴,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读书人掀开的氤氲之书香,正是我们人性的土壤,无形无声之中涵养着人世间真善美的质子,同时淘洗去丑恶的泥沙。
读书能穿越时空,能与古人结交,与今人畅想。好读书与爱音乐、会欣赏、有情趣、懂道理、解人意一同叙说人生的美好,这将是生活中永恒的蜜月。
幸福随感
关于幸福的理解和感悟,各人有各自的感受和描绘。生活中的、工作上的、家庭里的,我们追求的努力的爱好的等,都会由劳动而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幸福感来。忙是一种幸福,闲时更要会体味幸福。在闲中做雅而不闲的事,听听音乐,看看书,寻点兴趣益身心。
我们要时常善于幻想,善于寻梦,虽不着边际,但也是幸福使然。现实中的我们又善于思考,善于激动,被感情触动心里的“伤口”,泪水偶尔会在心灵的窗户内打转,此时正是一种幸福的沸点所致。幸福其实就是爱和情的一种美好的融洽,与家人欢聚,与亲友相见,与世人共事等都能使你幸福倍增。只要你有那份心田,一份心性,一份心怀,一份心境,什么幸福都会随情意而至。
实际上,人活着就是幸福,有书读就是幸福,有人关心关爱是幸福,会做人能做事是幸福,发现和体会到快乐是幸福,有个好家庭好朋友好伙伴是幸福,能爱会爱奉献爱是幸福,赶上好社会好时代好环境更是幸福。幸福有时在睡梦中,有时在餐桌上,有时在心坎和眼睛里,有时在认识和帮助中。它在我们的家庭里,它在我们的学习中;它在我们的劳动里,它在我们的歌声中;它在我们的生活里,它在我们的创造中;它在我们的诚信里,它在我们的平安中。只要你想幸福,你就能幸福。
幸福就是一幅画,幸福就是一首诗,幸福就是一支歌,幸福就是一束玫瑰花,幸福就是一曲轻音乐,幸福就是一家人的团聚,幸福就是一句美好的语言,幸福就是一杯爽口的饮料,幸福就是一处迷人的风景,幸福就是一段动人的故事。幸福是酒醉中的回忆,是交往中的温情体贴,是劳动、是建设、是创造、是奋斗、是事业、是爱好、是追求、是奉献。幸福就是爱。
说说朋友
提起朋友,心头便会涌动起亲切情谊的感觉和暖流,但总说不清“朋友”一词蕴藏了多少或深或浅的含义,也道不明朋友之间凝聚了何种割不断的情感。朋友总是建立在交往中、爱好中和利益关系里。人的相识、相投、相知、相信、相爱和相处之间,所存有的那一份情缘,那一份关爱,那一份慰藉,都得益于人的友谊之中。
现如今的语言或许是不太讲究了,人之交往泛称朋友也为之习惯,彼此交情罢了,没有多大的深刻意义。在古汉语中,“朋”与“友”尚有词义上的明显区别,称同师为“朋”,同志为“友”。《论语·学而》中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的“朋”即指同学。撇开词性词义不议,现在看来,人之间只要谈得来,就能呼朋称友了。于是乎不论年长幼、职高低,或是民族肤色有别,还是性格性别各异,只要能划入朋友的范畴,谁都会觉得距离在缩短,心心在贴近,感情在深化。
古往今来,千古称颂的那些不同生却愿同死的结拜兄弟,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英杰,志趣相投又相见恨晚的知音,以及那些难结连理、抱恨终身的痴情男女,谓之壮哉悲哉!演绎出多少令人回肠荡气的慷慨篇章,或催人泪湿巾的不朽佳话,道其缘由,莫过于“情义”二字。这情义就是佛教中讲的一个“缘”字,以致使我们能成为出谋划策和知心知己的密友,寻求知识和探索真理的学友,成为同甘共苦的战友和志趣相投的好友。
朋友间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其生存的土壤就是依靠情义,看重情义者方为真正的朋友,要不怎能“情义无价”呢?著名作家
梁晓声对人生最珍贵的友情认为有三:一是初恋,二是患难之交,三是中学同学。初恋是每个人的第一次,纯情的少年男女尚不懂得矫饰和欺骗,在人生千万个第一次中可说是唯独初恋最真最纯,一任真诚的清泉汩汩流淌;患难的朋友经历生死存亡和艰难岁月的考验,如同经过高温炉火的淬炼后,或变得坚韧刚毅,或被融化消失,有幸生存生活的真情会更令人珍惜;中学时代的同学还未走向成熟,不会装模作样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彼此间也无利禄的竞争和权势的强夺,他们抱定的是对未来的理想、奋斗和追求。这些才是建立真正友谊的根本所在。
然而,初恋的纯净不会使升温的感情定格和终止。在安定的社会与和平的环境中,谁又能遇到几次生死的关头呢?或许平淡得什么也未曾相遇,或许痛苦、烦恼和曲折总与你相伴。无论你愿不愿意,如不如意,人是不会停留在过去和原地踏步的。时事的变迁可将已固定的友情变得亲密或疏远,何况人的观念和认识在不同程度或不断地发展变化,名禄权利总不停地时不时挤进人们的生活,引诱人们去追求或贪图或抢占或巧取豪夺。于是便出现了顾此失彼,用俗话宽解:人往高处去嘛。释此并不足而论,倒不过由此划分出阶段性,此阶段为朋友,彼阶段可能就是路人或敌人。
在生活中,人们避免不了利害关系的牵扯,而利害关系的存在和优劣,可谓成了检验朋友的试金石。记得有一则外国寓言,讲到两只狗平时信誓旦旦,愿为终身朋友,一旦主人扔过一根骨头,便怒目睚眦,抢得头破血流。难怪人常言道,酒肉朋友靠不住,究其因就在他们的感情基础是建立在利益的均沾和相互利用上。小人无朋友,有也不真心,是因为他们太看重的是私利与欲望,不重情义,朋友在他们的眼中只不过是获利的砝码和利用的纸牌。尤其是官场和商海中交易的人种,为了贪欲,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
每当利益和友谊相冲突时,感情便会出现失衡和倾斜,因此就有以出卖亲朋换取官运,以牺牲好友获取私利,以诓骗朋友贪得享受等事情的发生。什么做人的原则,做事的法规和情理,都被抛入九霄云外。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大概这就是他们的为人,他们的社会。
其实,生活中议论最多也最热烈的当属异性朋友,说不上是神奇还是神秘,好事者编串起故事来,常乐此不疲,普天下的骚客文人也做尽了文章。有的情爱甚笃而矢志不移,长叹一声“
恨不相逢未嫁时”;有的广播情种却从不收获,唱吟两句“饮酒不醉最为高,好色不乱乃英豪”。更有历史上的传闻轶事,如孔子对南子情有独钟,但两人的友情绝无超越的非礼,双方“君子动口不动手”,琴瑟传情,表达爱慕,倾诉衷肠。又如邱吉尔艳遇女明星
费雯丽,虽然邱氏心未曾老,垂慕久矣,但在相处之间始终保持着距离,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用目光抚摸美丽,用语言辐射温柔,用歌声传达心意,成为人世的美谈。
距离产生美,美源于人与心的沟通,而沟通的基础是诚恳,诚恳又是建立在对话真实的条件上的,它拥有着爱和寻觅着爱。这是美学的话题,但人们又何尝不是追求美、发现美、懂得美和享受美呢!距离乃分寸,能把握分寸的并非都是圣人或伟人,朋友之间,只要看重情义珍惜友谊,在对方的心目中就会留下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位置。
我们要珍视朋友,善待我们建立起来的情感关系,能平起平坐在一起讲过去、述现在、谋未来,互相倾听、互相切磋、互相勉励、互相支持和尊重,这才是好朋友,才能成为好伙伴和好同志。
关于运气
自古人就讲运气,俗话说:运气好,不用起早。这就是人们常理解的:运气来了谁也阻挡不了,好事就是你的,事事就那么顺利。在我们追求事业成功的现实中,成功有很多种,有基础、有条件,靠实力、靠环境等因素自然重要,但大多是在努力的征途中靠运气得以完成和实现的。因此,我们不少人都在寻找和等待运气的到来,祈求福降人间。
其实,运气是一种说法,是一种机遇,是一种思想,是一种理解,是一种意外,是一种福分,是一种迷信,也是一种信心,更是一种力量。我们不能小看和低估。几乎谁都在碰运气,努力实现运气,等待时来运转,求人求事求运气。在人们的祝福之中,就充满着各种不同愿望的溢美贺词,有关好运的吉言便横贯始终。运气再迷信再为人客套,也被世人所接受所笑纳所追求。它能使人在获得中拥有满足感、快乐感和幸福感,哪怕是暂时的,谁都是向这方面去想去做去体味。而人生没有永久的满足,也没有永久的快乐和幸福,只有懂得和理解人生中什么是大的满足、大的快乐和大的幸福,才能感受到小的满足、快乐和幸福是微不足道的。
人的幸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幸运中能认识自我,把握自我,面对人事不自负不自是,求得进步和发展才是正确的。运气就为我们提供了条件和机会,因此人更为注重运气的到来,当然不是希望做什么事都靠运气。人生中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多半是在我们生活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光依赖于运气是不够的,运气只能说明是好事有好的回报。对于最珍惜生命的人,几十年的生活光阴,其结果好歹都不免是一样的。像运气一样或类似的东西,在人只不过是让我们活得开心,使我们做得更好,从而才不失望不悲观。在人的大是大非和得失面前,运气便是天意,
天公作美,我们应最感庆幸。
说来道去,运气在我们人生过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无论是有可能还是不可能,人们都做着升官发财的梦,只要生命不止,欲望还在,人生的梦想总是萦绕心怀。现实中,人们除了对物质和金钱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有好运气。人的贪婪和世俗,使得人的精神建立在对官运和财运的满足上,甚至永不满足,而且不失时机地拼命争夺。如今我们缺少的不是运气,也不是升官发财,而是一种志气和骨气,一种胆量和勇气,一种作为人的素质,一种求生存的道德,一种不信邪不迷信迷惑的健康思想,一种求真向善爱美弃私的精神品质。
历史和现实告诉并提醒我们,针对人生追求既要客观分析,又要主观努力,无论是人的初级阶段生存,还是趋向高级阶段生活,都是为了各自所需、满足和愉快。可以说彼此不分高低,但所面对的程度不能不使人有大小和上下之别。运气带给我们什么是看不到的,只有我们自己来感受和领略。
在我们周围,很多人都在为官运财运创造机会,争取机会,甚至是制造骗局,搬弄是非,为运气导演着丑剧,提供发展和获得什么铺设条件。为官而官,为财而财,为运气而运气,这也许就成了一些人的专长和爱好。他们为了升官发财,不惜拿青春和生命做赌注,其结果是赌去了人生,输送了岁月。这对于他们是好运还是厄运?如果不去理会贪婪之心赠给他们的是违法犯罪和不幸,此运气也就运来了灾难和悔恨,什么幻想和希望,什么人生的美好,一夜之间灰飞烟灭,运气也就不再复生。
但愿我们不为官运而悲哀,不为财运而痛苦,不为运气而伤心伤神。我们能拥有人生,并拥有人生的思想,拥有人生的理论,拥有人生的实践,这便足矣!不过,有利害关系的存在就有运气的往返。
说“病”
俗话说:病从口入。其实这只说人吃喝没有不生病的。人生几十年,谁没个“病”字,谁没个痛和痒,仅是大小重轻之分。有人身病,有人心病;有人生病可医,有人得病无救。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爱什么等超之过急过多都会是一种病。但有好多病是不用看医问药的。虽然发病率较高,却大多不伤性命。只要自我提防和谨慎,来的快,去的也快。而有的病是一得便是生命难保。甚至传染和伤害他人。正如病从口出是祸也是一种病。社会发展到现在,说 “病”已不是病本身的意义了,它的内涵和外延,使得人们更加有新的引申和解释。
病从眼入,病从耳入,病从手入等,都是在社会环境和条件下产生的病症。因为脑“贪”,而没有抵抗能力。病者有很多是自身的原因,不讲卫生,不讲道德,欲望膨胀,利益熏心,贪婪而失去平衡,身心憔悴。加之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认识和懂得生命的价值,以及无知而盲目的行为等都能使人致病。可以说人生少一个诱惑就少一种病,多一份自私就多一次痛。
我们可以静心细想,人的病痛很多都是自己造成的,有不得已而获得的,有能避免而放任的,有明知是
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还有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忽视了长远和事后的。我们要的是健康,为的是健康,只有健康的人生和健康的生活,才能使我们更快乐更持久地发展和奉献自己。若知道病根,发现病源,就应该竭力铲除和制止,做到既治标又治本,使得无病身心健,快乐到永远。
人生在世,无病的人恐怕没有。因此,我们要防病治病,不该生的病就应该离人越远越好;该生的病也应该早知早治。要知道,有些病的治愈会使人身心更健康,因为毛病多了要人命,病拖久了也能要人命。有的病百药不可治,有的病无药也能痊愈,只是时间问题,有的病能引起其它疾病。生理上有病可以投医问药,而心理上的病一时半会儿是找不到医药的。自己为自己医疗可能是最好的办法。人有何病,为何而病,自己是最清楚的。如果自己浑然不知,那就严重了,再是如何的好人,也成了残疾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身体健康而心理残疾的人不是少数,一些人心理严重缺乏健康,心态失衡,一旦把握不住,不但祸害自己,而且殃及他人。这是一般人看不出的毛病。我们应懂得有病要治,无病要防,有时一个很细小的毛病也能要人性命。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人间的灾难祸患无不是因病而起,人因病而亡的。因此,在这个多病和病态的社会生活中,追求健康,除去病痛,创造快乐美好的人生和居住环境,是我们人类要共同为之努力和奋斗的。总之,我们要找到病症,能认真对待发现的毛病,并极力去克服和医治它。
圈子与圈套
说“圈子”,人有人的圈子,动物有动物的圈子。物以类聚,人以“圈”分,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圈子”。由于生存的需要和后来衍化成交流的诉求,不是一路人走不到一个圈子里去。“圈子”便圈定了人的逐利和爱好趋向,它的形成也就不难理解了。每个人都有利益圈、朋友圈、同事圈、熟人圈、关系圈等,也都在寻找和努力实现自己的圈子,无论是娱乐圈、生活圈、工作圈,还是学习圈、社交圈等。它恰好地为人们的需要与谋求、欲望与意念,以及利益的共享提供了场所和机会。圈中有圈,圈外有圈,它说明了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嗜好走到了一起,以致形成团体和组织。在很多诱惑中,互相利用和关照是圈内人士表现出来的行动。但又有多少或哪个圈子中没有“圈套”呢?
圈子的大小都因人进人出而定,它的变动有着多种因素。在官场也好,在商场也罢,总免不了试探考验和讨价还价,在有情无情的争斗中,进出圈子都体现在人事关系的条件之中。尤其是社交圈子,更多地是以财取人,以权取人,以貌取人,以言取人,以能取人,以事取人。倘若取之不进,进之不取,都不是一路人。因此,圈子便会成为圈套,套着人为之效力、卖力。人从这个圈子到那个圈子,在圈子中把自己套牢。只要人的圈子没被破坏和解散,圈套就在其中。
在圈内圈外,有很多不知者和无知者。不知者不责不罚,无知者无怪无怨,这其实是一种可怜和可悲。自己不认识自己,自己把自己圈起来和套进去,即使自己认识自己,也很难脱离和走出圈子,因为多种利害关系早已将人套在里面。除非你不被权钱、爱情、亲情等事物利益诱惑和左右。
人在任何环境里生存和生活,都避免不了对身心的需要和拒绝,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看到的还是想到的,是遇到的还是做到的。我们都有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自觉自然地迈进一个个圈子,在圈子中,人们为身心的满足和贪婪,很难有几个人能逃脱不见绳索的圈套。人事中恐怕没有无利益和诱惑的圈套,这圈套就是坑害人的陷阱。可有人明知是圈套陷阱,也毫不犹豫地钻进去。要不,怎会有“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之说呢?
我们有各自的圈子,有各自的爱好和追求,但在很多人事中,人们为之努力和奋斗的都是共同的需要,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因此,聪明的人为不聪明的人服务,帮助有权有势的人设圈套献计谋,以获得更大更高更好的利益和满足。我们进圈子上圈套,都是利益和爱好的驱动与诱惑,谁不是在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爱好而付出劳动、牺牲需牺牲的东西呢?
我们的努力就是为了认识和看清人事,能掌握自己,把握命运。倘若在做人做事上无权也无钱左右别人时,千万不要连自己也约束不住。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想到自己的短处;既要懂得权钱的益处,也要明白权钱的害处。知道累有所值,苦有所愿,为了爱的就不怕牺牲什么,就不觉得苦和累。即使苦累,也总认为是爱的需要和过程。爱是个圈子,权钱和情感是个圈套,谁不是套中人呢?
闲说“读书”
读书看报看电视已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节目,尤其是读书给予了我们很多思考和帮助,并使我们养成了购书藏书的爱好。一有时间便与书相伴相爱,打起了交道。我们也由此拥有着各自的心得和见解。
我总是认为,读书与做人做事有着割舍不开的联系,因为觉得读书对人的教育和启示,是其它的事情替代不了的。其作用和享受是影响人生与激励人生获取“财富”最宝贵的东西。读书使我们懂得道理,使我们知道美好,使我们学会思考,使我们更加聪明。不读书人就会荒废,就会失去思考和美丽,失去聪明和品质。一个人假如没有了思考,也就失缺了聪明,不聪明就近于动物和走向愚昧。
读书让我们明白很多,清楚很多,懂得很多。光读书还不够,我们还得以读书的方式来读人、读事,读时代、读社会,读懂城乡、读懂山水,读懂历史,读懂自己。在生活中,不认识人,不认识自己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事情不知道是人不会读,还是读不懂,有的东西不知道是人不愿读,还是读不明。很多人倒是读了,却都读糊涂了,读懒惰了,读自私了。原因是他们读来了一点物质上的享受,就不再有更高更雅更善更美的追求了。读书能读到一份工作,读来一个饭碗,也算是没有白读。这是现实中普遍读书的目的。
如果读书不是为了修身养性,不是为了更高境界和其它目的,读书只能是为升官发财和为工作饭碗而经济实惠。读书读到何种地步,达到何种境界,这都是因人因事因环境因条件而不同。读书若读得超凡脱俗,那人的气质、性格、品德、风度、才能和才情等都将是过人的。读书读出思想和智慧,读得不被他人它物所左右所诱惑,这就进入了不一般的生活境界了。
我们读书开始总有目的,因目的不同而要求也不一样,选择的不同,方式方法也不相同。无论读书的结果如何,读书的行为和过程,是熏陶人、教育人、成长人的重要途径。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书,要学会读、能读、爱读,从读中品,在读中赏。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读出自己的一份心情;读出自己的阳光和雨露,读出自己的养分和空气。这委实是读书带来的益处。它有一种获得知识而增强生活信心的力量,有一种发现美欣赏美又拥有美的机会和能力。读书的美好是不读书的人无法体验和知道的。
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为满足心理和感情的需要。越是充实满足,就越觉得不充实不满足,也就越需要读书。因此,生活的内容就越离不开书。我们读书不仅是解读自己,而且是解读社会和人生。懂得什么书需要精读泛读,什么书需要诵读默读,什么书可读和不可读。其实生活就是读书。读到什么样,读什么?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选择。读书的根本就是为做人做事,为提高丰富自己,也是更好地为奉献自己。
“药”铺
有机会去了趟绍兴,在鲁迅先生开的“药”铺里寻找良药,只是知药而未得药物。看看到处都有药店,就是无药可购。记得读中学时,在课本中就开始买此药,那是一个鲜红的馒头,鲁迅先生将自己的书铺改开成药铺,由此塞给周围病入膏肓的大小。
如今翻阅鲁迅先生的书籍,再度理解到先生的篇篇文章,字字句句都是一服服中药,一帖帖药方。尽管医治不了病危者和绝症患者,但至少还能告示世人,有病早治,无病预防,还警告人们有病切莫乱投医。
过去的是药铺,现在称药店,此店铺在古今中外、上上下下都为人而开张营业。进店铺不知何物为良方,不知何方是良药,不知何药能对症。鲁迅先生的药铺开了几十年,而且在绍兴还开了诊所,可惜他一去,再也没有比他高明的药剂师和行医人了。不过还好,他的药铺还在,但在他的药铺里,谁能买到良药,谁能得到良方,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从绍兴回来,我便诊断起周围的病人,同时也诊治自己。无论是现实中,还是书刊报纸和电视广告上,药店到处开,就是缺药方,什么药都能有,就是无“悔”药。听听感人的话语,看看动心的文章,想想人间的事情,那悔改、悔过、悔恨、悔悟,追悔莫及的那时刻,是死是活,是人是鬼,都想得有此药。其实,此药是无道德、无人格、不做好事、没有良心、毫无正义、缺乏性情、私欲膨胀之人的清醒剂和润喉片。想得清楚,说得轻松,他们还要继续贪心,想能有后悔药全给自己独尝,本没有的东西,还想得到,而且想借此药能求生救人,想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什么过错,什么是非,什么罪行,都想以此改头换面,抹去干净,恶果深重的他们心态从未得以平衡,并还在妄想着有药的一天。
药铺开着,先生已不知去向,即使先生还在,也开不出世间不可能有的悔药。甚至先生本人也需要此药,后悔此药铺卖不出此药,先生愤恨带病而去。我倒感觉此药独有的甜美,让人看到一种人生享有的惬意和快乐。因为我从不后悔,更无需此药。
学会反思
人生在任何环境、经历和过程中,都存有利害关系的思考,能反躬自问者皆为明白之人,能三思而行者皆不失为是上策。遇事与人都能谦让和忍耐方称为志士,接情纳物不损公图谋,不坑人贪婪,以防叵测者使用手段。学会反思审视一切足能体现人之高见。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能无。可见人生的复杂,事业的艰辛。
学会反思,我们才能有直面人生社会的勇气,才能有进退自如的策略,才能有做人豁达的气度,才能有事业可靠的同盟军。我们没有必要讨好别人,也不需要跟着金钱和权势附和别人的意见。那些私欲横流的贪婪者,无论在何种境地,为了小事而争吵,为了利益去钻营,为了失利而吵闹,做出不可理喻的事和说些耍无赖的话。他们的无能和愚蠢彻底显现在人们面前,却毫无耻色。他们不能对待正确的人生,也不能正确反思人生,即使是在反思自己,也是没有情味的思考和无原则的思虑。因此,对他们讲实话,会认为你讲的是假话;对他们讲真话,会认为你讲的是谎话;对他们讲好话,会认为你讲的是坏话。相反,对他们讲迎合拍马吹嘘诓骗的话,他们倒认为你是大大的良民。我们学会反思,我们不去计较,我们就能把宽容溶化在相处的微笑里,就能将平庸丢置在生活的窗门外,就能使怨愤缓解在辛勤的劳动中,就能使感情建立在生活和工作上,我们就能从沟通中寻得理解。
反思是总结过去获取经验,站在多种角度来认识自己,审时度势明白事理的人生绎床。那些躁动不安的蛀虫们只会利用这个绎床,毫无良心和道理,如何剥夺利益,如何坑害他人,如何侵占财物,这种反思我们要不得。我们学会反思要的是整个人生中的反思,事业上的反思,环境中的反思,选择上的反思,错误和失败后的反思,学习和方法上的反思,决策和领导中的反思,做人和人格上的反思,爱情和金钱上的反思,自然和生态的反思等。在这些反思中,我们方可醒悟和感受到人性的魅力,毫不模糊地去创造属于我们人类的生活。
其实,我们接受自己和容纳别人就是学会反思的一种具体表现。在当今社会各阶层个人和群体中,附丽于金钱和权势的人,他们固执己见火气过盛是体会不到“反思”在给人或寻找恰当的举措。简单从事,粗鲁待人,不近情理的态度,是严重缺乏教养,与做人是格格不入的。反思常常告诉和提醒人们谁是谁非
谁主沉浮的历史哲学道理,在一定的层次和范围内,反思为我们释疑。我们不能因繁忙和烦躁而无时间休闲,也不能因休闲和娱乐而忘却审视自己。我们总得忙里偷闲,乐中寻静地反思一下过去,检点我们的言语和行为,真正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会反思能反思。
读书与教育
人的一生不可以不学习,而读书是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接受教育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做人,然后才是做事,这是中国人文经典中最重要的道理。
如今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最为缺乏的就是人文教育,仿佛这个时代只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人在快节奏中无暇顾及读书给人带来人文精神的提升,让人看到的只是金钱和物质的消费,很难领略到人文科学的发展魅力。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的发展到最后都是归根于人文的提高和品位的差别上。现在我们的学校课堂里缺少的就是人文教育,这其中包括人的人性和灵性。人性教育讲究的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情感,而灵性开发追求的就是人类最了不起的原创性和思想性。我们应该清楚,人文教育的失缺将会导致科学越发达人类越野蛮的可怕后果,这就是在异化人性,扼杀灵性。
当前的中小学过分重视智力培养,忽视了情感教育,是一种严重的本末倒置。让人发现今日的学生很聪明,却在聪明中难以获得道德和情感的东西。他们的贪婪和掠夺表现得尤为强烈,他们如何做人和爱人,尊重人和帮助人,已经逐渐淡去,这不能不使人担忧和感到后怕。
一个人缺失了感情或没有情感,没有健全的人格人性,没有健康的人文教育,其知识和技能只会成为危害社会和人类的东西。因此,教育应当面向人文和人性,面向爱的真善美。一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给人文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人文教育理当更人文地在经济建设活动中获得发展的资源和发挥积极广阔的作用。从历史的角度看,工业的迅速崛起,不仅给人类生活带来繁荣,也为社会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商人的活动也由此更加频繁,在这活动中文化的传播也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们要永远做学生,是因为学习能改造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品位。但我们知道,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是源于人的工作太忙,学习太累,诱惑太多。本该安分的人不安分了,本应健康的人不健康了。在我国很多人群中不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认为读书不仅读不出钱来,还是件耗时费力的事,甚至有人嘲笑不读书的人挣读书人的钱。这种事实,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不读书的人挣钱挣得比读书人潇洒。
根据国情和体制,中国有很多读书人不但没有读出名堂,而且读出了悲哀和痛苦。本是求得精神快乐和解放的读书,在物欲横流的江河中,诱惑成以读书达到为满足个人物质需求的目的。读书使人安宁的心情没有了,读书使人减少浮躁,却更使人浮躁。
在今天既经济又实惠的社会里,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诚诚恳恳待人的同志见得不多了,人文科学的东西已大大的贬值或失缺了,而走捷径、找关系、问门路,取巧的人多了。中国的优良传统和人文教育总不能在此经济建设中得以扼杀和失去,若没有了人文科学教育的存在,世界将是凄凉而可怕的。
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从人性出发,不能以追求幸福和自由为根本,不能给人以真善美和对人的尊重,失缺了人最本质的人文情怀,那么所有的教育都是失败的。尽管人有天大的本事和拥有人所拥有的财富,都将是有害的,而且还不自觉,还不认为如此贪婪有何意义。这种自私和恶性,一旦养成惯性,危害的不仅只是个人,恐怕更会殃及社会,贻害后世。
懂点感悟
在一个社会一个环境和一种境遇中,人能改变自己,创造自我,大多是人的悟性好,由此,人与人的差别也多体现在悟性上。能悟者智,不悟者愚。有的人摔一个跟头,能悟出一个道理,二个道理,三个道理;有的人摔一个跟头二个跟头三个跟头,也悟不出道理来。我们无论在哪些方面,在哪些事情上,都应该悟出道理。有的是随着时间流逝而获得悟性;有的是经历某种事情而获得悟性;有的是遭遇挫折才知道谁是谁非;有的是在思考得失利弊中,方觉哪儿是错哪儿是对,哪儿被忽略了哪儿应该珍惜,哪儿是重要的哪儿是主要的,哪儿最重要哪儿不重要。我们要经常用思考来开发悟出的哲学话题,以此来告诫我们的亲友和同志。知道了一定的道理,我们才有可能调整自己,不埋怨自己,也不光看别人的缺点。
我们生活在群体中,不难明白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不是金钱和物质,而是知识、勇气和谋略,因为知识和勇气可以改变人和创造人,促进人长思考长志气。知识会决定人能做什么,勇气会决定人敢做什么,谋略可决定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对于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不可轻视,那就是欲望。其欲望的把握和控制程度,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由于能力的不同和思想上的差异,欲望所体现出的人的感情也深浅不一,欲望所表现出的人的言行和习惯也不一致。在这个社会,总会有让人不舒服不自在的事,特别是有的人为了钱或为了欲望,能做出许多毫无道德道理的事情。如此看来,一些鸡鸣狗盗之人,总爱占点小便宜,根本谈不上人的脸面。
生活中最美的最有意义的是各自的人生感悟,从体验人生到珍惜人生再到创造人生。为此,人在平等中建立了不平等的人生,感悟为人性独具,享受人生是多方面的,只有努力书写人生,人生才具价值。所以,我们要培育磨练自己,创造自己。我们知道,人没有激情就会颓废,没有意志就会凋零,没有智慧就会平庸,没有勇气就会怯懦。人活着就是要证明自己,实现自己,表明人的存在和价值。理解生活,把生活看成是一桌丰盛的宴席,是一程优美的景色;把生活看成是比叙说还动听的故事,比艺术还感人的演出。
我们应该懂得生活,追求健康,不要用自己的健康来换取金钱。健康除了身体上的,更为重要的是精神思想方面的。我们的生活不是过去和未来,而是现在。若是对现实的背叛,那都是虚浮、虚幻、虚假的、虚无缥缈的,但我们不能忘了过去,也不能不想未来,现在的如何就足以告诉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