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拔
豆科千斤拔属植物
千斤拔(Flemingia prostrata Roxb. f. ex Roxb.),是豆科千斤拔属的直立或披散亚灌木,幼枝三棱柱状,密被灰褐色短柔毛;托叶线状披针形;小叶厚纸质,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被柔毛;小叶柄极短,密被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密被灰褐色至灰白色柔毛;花密生,具短梗;花冠紫红色;荚果椭圆状;种子近圆球形,黑色;花期8-9月;果期10-12月。其根细长,向下直伸,侧根少,地下固定力强,故名“千斤拔”。
植物学史
其根细长,向下直伸,侧根少,地下固定力强,故名“千斤拔”。关于千斤拔的最早记录来自清代吴其濬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其中记载着以千觔拔为正名,云“亦呼土黄鸡,南安呼金鸡落地,皆以其三叶下垂如鸡距云”,其中“觔”与“斤”同音。正式出现千斤拔的名称是在1932年,在《岭南采药录》才第一次出现“千斤拔”三字的正式名称。除此以外,此书中还记载了千斤拔的相关功效及应用。在修改版的1936年《岭南采药录》中还增加了千斤拔的特征及性味的记载,因其“其根形如鼠尾,颇长,味辛,性温,祛风祛湿。”所以老鼠尾作为别名记载。随后,1942年出版的胡真所著《山草药指南》也沿用了再版《岭南采药录》中千斤拔的名字。同时《广东中草药》《广东中药志》中也均以千斤拔为正名记录在册,然而有些地方本草中将大叶千斤拔作正名记载,将千斤拔收录于别名中,例如《南方药用植物图鉴》《贵州民间药物》等。
形态特征
直立或披散亚灌木。幼枝三棱柱状,密被灰褐色短柔毛。叶具指状3小叶;托叶线状披针形,长约0.6-1厘米,有纵纹,被毛,先端细尖,宿存;叶柄长2-2.5厘米;小叶厚纸质,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偏斜长4-7(-9)厘米,宽1.7-3厘米,先端钝,有时有小凸尖,基部圆形,上面被疏短柔毛,背面密被灰褐色柔毛;基出脉3,侧脉及网脉在上面多少凹陷,下面凸起,侧生小叶略小;小叶柄极短,密被短柔毛。
总状花序腋生,通常长2-2.5厘米,各部密被灰褐色至灰白色柔毛;苞片狭卵状披针形;花密生,具短梗;萼裂片披针形,远较萼管长,被灰白色长伏毛;花冠紫红色,约与花萼等长,旗瓣长圆形,基部具极短瓣柄,两侧具不明显的耳,翼瓣镰状,基部具瓣柄及一侧具微耳,龙骨瓣椭圆状,略弯,基部具瓣柄,一侧具1尖耳;雄蕊二体;子房被毛。荚果椭圆状,长7-8毫米,宽约5毫米,被短柔毛;种子2颗,近圆球形,黑色。花、果期夏秋季。花期8-9月;果期10-12月。
近种区别
参考资料:
产地生境
千斤拔原产云南、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江西、福建和台湾,菲律宾亦有分布。千斤拔属于灌木植物,多见于荒坡草丛等较为干旱的地方。千斤拔喜温暖耐寒,喜光,耐旱,忌积水,喜土层深厚肥沃、向阳、排水良好的山坡地或大田。常生长于海拔50~300米的平地旷野或山坡路旁草地上。
繁殖方法
千斤拔采用种子直播繁殖,秋播10-11月、春播2-5月。千斤拔种子直播繁殖,随着温度的升高出苗时间缩短,最好在清明后进行。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播前应晒种1-2天,装进蛇皮口袋加入适量细河沙用脚搓25分钟左右(注意:不要用力过猛,防止种子破裂),然后用40℃的温水浸种15小时左右,捞起种子后与适量的细砂或火土灰拌种,拌匀后撒播在畦面上,也可开行距25厘米的浅沟,播种复盖一层薄泥土,以不见种子为宜。在荒坡地上播种时,先用草甘磷进行喷杀杂草,喷后次日进行播种。最好选择雨后2-3天时进行。每亩播种量0.5-0.75千克,一般10-15天出苗,每亩产苗4-6万株。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千斤拔有小叶及大叶品种之分,以小叶千斤拔产埴最高、质蹬最好、销路好、价格高。人工栽培可选择山区荒坡地,平原旱地,高坑稻田来种植,也可与果园、幼林坡地套种选好地后应深翻二遍。耙平时,起畦宽约1.2米,高约30厘米,畦长视地形而定,四周开好排水沟。耙地时可撒施适量的农家肥或每亩用100-150千克普钙作基肥。经深翻的地最好能让其自然压实后进行种植为好。
田间管理
施肥:千斤拔是喜磷钾肥的高产药用植物,不喜氮肥,在整个生长期中应少施或不偏施尿素。7-9月是地下根茎膨大旺期,每月应撒施一次不含氮素的磷钾复合肥,每亩每次约10千克。千斤拔为多年生根类药用植物,第一年在施基肥的基础上追肥三次,苗高10-15厘米时,亩施尿素3千克,促幼苗生长。第二次在中耕除草后(大约在6月下句),每亩施复合肥15千克;第三次在9月份,每亩施45%复合肥10千克。第2年春季幼苗萌发前,每亩追施复合肥15-25千克,7月份再追施一次复合肥,每亩施放20-30千克。施肥选择在下雨前后施,以下小雨为适。
中耕除草:千斤拔幼苗期(前六个月)生长比较缓慢,容易生长杂草与千斤拔争光抢肥,幼苗期应及时除草,也可用除草剂盖草能10毫升兑水15千克喷施地表,以杀灭禾本科杂草。30厘米高时种植地已全部封行,无需人工除草。
疏除花蕾促高产:秋季千斤拔现蕾开花前,用乙烯利10毫升兑水15千克作叶面喷施连喷2-3次,以打落花蕾,促使大量的养分集中供给地下根茎生长。
采收加工
采种:千斤拔采种期为每年的8-12月,当荚果由青绿渐变淡黄时即可采收,此时采收到的种子出苗率高。采种时间也不宜迟,否则英果会自然裂开,种子弹落。一般将采收到的果荚在阳光下晒干开裂,除掉果売取得种子,再晒5-7天后置于干燥容器贮存。
采根:千斤拔为多年生宿根性植物、可自然过冬,第二年萌发出新的苗芽继续生长。一般在第二年采种完后即可收获。因为此时广西气温还比较高,阳光较为充足,采收回来的药材易晒干,存放不易发霉。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是在冬天收获,此时药材的质量是最好,而且可错开农时。用勾机勾挖可取后药材根部。秋收回来的千斤拔,先除去地上基叶,用水洗去泥沙,再削去须根,推在太阳下晒干,然后数十根扎成小把,装入竹篓或用打绞机打成捆,若不能及时出售,可置干燥处贮藏,注意防虫防霉。商品质量标准:以根条直,外皮棕红色,断面白色,无阳枝、足干、无霉变者为佳。商品以足干、呈圆椎形、成条粗壮,棕红色,断面白色,显粉性,呈菊花纹,无阳枝、无虫蛀、无莓变者为佳。
储存:将收集到的荚果放到自然光下晒到开裂,剥掉果壳,收集种子,在晾晒一段时间后,可储存在干燥容器内。同时,根部晒干后,易于存放。秋收回来的千斤拔,先除去地上基叶,用水洗去泥沙,再削去须根,推在太阳下晒干,然后数十根扎成小把,装入竹篓或用打绞机打成捆,若不能及时出售,可置干燥处贮藏,注意防虫防霉。
虫害防治
蚜虫又叫腻虫,它一般趴在植株的嫩茎嫩叶上吸取植物汁液,容易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发生蚜虫虫害的时间多为每年6~9月。防治方法:用一片净或吡虫啉一小包加水混合均匀喷洒在植株上进行防治。
豆类螟危害的部位主要是植株的荚果和种子。豆类螟成虫会把虫卵产在千斤拔的豆荚或花苞中,等幼虫孵化后便开始蚕食豆荚,并且吃完一荚便会转移到另一荚,持续危害植株健康。同时还会危害种子,影响留种,一般发生在每年的6~10月。防治方法:用高效的杀虫喷雾,一周喷洒一次药剂,持续喷洒,直到开花结果、种子采收结束为止。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千斤拔可作药用,毒副作用少,《植物名实图考》载其功效“补气血、助阳道”,《岭南采药录》载其“祛风祛湿,治手足痹痛,腰部风湿作痛,理跌打伤,能舒筋活络” 。千斤拔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妇科、风湿痹痛等类疾病的治疗,并制成中成药,其疗效得到广泛认可。
千斤拔的根部味道甘甜,但略有涩味,具有舒筋活血、祛风湿、强筋骨作用;也可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千斤拔的根是妇科千金片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也是多种跌打药、保健抗疲劳的中成药的配伍药。同时,千斤拔具有治疗镇痛、抗炎、保护脑细胞等方面的效用。
食用价值
除作药用,千斤拔还具有食疗作用。将千斤拔与红枣、鸡脚等混合在一起炖汤,可以起到舒缓筋骨疲劳、保持筋骨的作用。可配制药膳食用,如“千斤拔煲猪脚”。
饲用价值
千斤拔属良等饲用植物,牛、羊、兔等喜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8 13:45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