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步廊位于
天安门(明时称承天门)南面、大明门(清时称大清门,民国时叫中华门)北面,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110间,又东、西折有向北廊房各34间,东接
长安左门,西接长安右门,皆连檐通脊。面北为天街,即今
长安街。千步廊为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机关的办公之地,主要是六部、五府和军机事务的办公地。办公按文东武西的格局,文官在东千步廊,武官在西千步廊。
御街千步廊制度是宋代宫殿的创造性发展。后世宫殿群均设千步廊金水桥,就是受到宋的影响。千步廊是皇宫前御街两侧的廊庑。具有组织空间和衬托高大的主体建筑的作用,造成相当开朗而又主次分明的效果。北宋汴京大内正门宣德楼前御街两侧已设很长的御廊。自金到明清,皇宫前面御街均有“千步廊”。据记载,清代的千步廊,从天安门前到大清门内,东西各有144间,共288间。
1915年,著名建筑学家
朱启钤主持了北京城的改造,拆除了千步廊,使这里成为一片公共空间,也就是现在
天安门广场的主要所在。
明清两代,由于实行“殿试”的科考制度,所以每三年一次在京都举行科考,时间是在春季阴历三月份。地方各省的举人,皆可进京应考。但进京应考的举人,必需首先集中在大清门内东侧的千步廊,待朝廷礼部经会试考中为贡士之后,再由贡士经殿试考中者,才能被皇帝赐为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