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展品为
东周(战国早期)周王族诸侯国中
曾国的文物。通高35.2厘米,重20.5公斤。鼎是煮食用器,陶鼎始于新石器时代,后成为祭祀礼器,被赋予权力色彩。升鼎是祭祀中用于盛放煮熟牲肉的器皿。
曾侯乙墓共出土9件铜升鼎,搭配8件铜簋,以
九鼎八簋的规格象征国君的身份。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现收藏于
湖北省博物馆。
鼎是古代炖煮食物的生活用器,新石器时代就有用粘土制成的陶鼎,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铜鼎从日用炊器演变为祭祀礼器,被赋予权力色彩。升鼎在祭祀中用于盛放煮熟的牲肉,奇数组合的升鼎,搭配偶数组合的铜簋,是一套象征礼制的组合,代表使用者的身份与地位。
曾侯乙墓出土了9件铜升鼎,均为束腰平底,两耳弧形外撇,下有3个兽蹄足,共配1件取食用的铜匕,出土时7件鼎中还残留着牛、羊、猪、鸡、鱼等动物骨骼。9件铜升鼎,搭配8件铜簋,象征着曾侯乙作为一国之君的尊贵身份。
曾侯乙墓——战国早期的礼乐文明1978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随州市发掘了擂鼓墩1号墓。这是一座战国早期大墓,墓主人是一位名叫“乙”的曾国国君,爵位为侯爵,下葬年代不早于公元前433年。墓中文物共出现了208处刻有“曾侯乙”字样的铭文,因此习惯上称墓主人为
曾侯乙,而这座墓葬墓也更常被称为曾侯乙墓。这座深埋地下2400多年的宝库分为西、北、中、东4个椁室,呈不规则多边型,总面积达220平方米,共出土了15000多件文物,其中,由世界上最大最重的
青铜编钟、编磬、琴、瑟、排箫、篪等组成的交响乐团,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艺术博物馆和音乐厅。许多未必声名显赫的玉器、漆器,也以精湛的工艺和奇特的外形令人叹为观止。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曾侯乙墓为我们完整再现了古代贵族礼乐制度中的钟鸣鼎食以及先秦时期的生活场景,也改变了人们对先秦时期中国南方文化的认识,在
世界音乐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今天,这些珍贵的文物被陈列在湖北省博物馆最重要的展厅当中,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古人在短暂的生命中追求灵魂的永恒,以精湛的艺术表达对神明的敬畏,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充满浪漫的情怀。
曾侯墓出土的青铜器,构建了周代封国中考古学文化序列最为完整清晰的
曾国历史发展脉络,建立了中国南方周代青铜文化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