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厚
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的电力工高级技师
半厚也叫窦铁成是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的一名电力工高级技师。
2007年6月10日,国务院国资委首次派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代表团远赴比利时、法国、德国等国家学习交流。这个代表团里,有一位来自生产一线的铁路工人,他的名字叫窦铁成。
已过知命之年的窦铁成是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的电力工高级技师,身份虽然是工人,却是公司里响当当的“金牌工人”。
他经手的工程,被监理方列为免检工程;他带出来的徒弟,大都成为公司骨干。他先后主持安装大型铁路变配电所38个,解决施工技术难题52项,为企业节约和创造了1300多万元的经济价值。
理想是当一名优秀工人
1979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年,全国各地都废除了用工上的推荐政策,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的招工制度。
这一年春天,陕西省蒲城县农村的插队青年窦铁成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招工考试,来到铁道部一局电务处(现在的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前身)。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的重心刚刚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百废待兴。铁一局是一家拥有辉煌历史与成绩的大型国有铁路施工企业。建国初,铁一局在戈壁滩上修过兰新线,在崇山峻岭中修过阳安线,还在坦桑尼亚、赞比亚修过铁路。尤其让一局人骄傲的是,毛泽东为一局提过字,邓小平也到过一局的工地。
看到有的师傅上电杆如履平地,把电力导线的工艺做得那么漂亮;看见师傅们对照那厚厚蓝图上的一根根线条布置出密密麻麻而又整齐的电路,按照一张张图纸的要求完成了一台台设备的安装,通过一个个数据测算完成了浩大的工程……刚刚参加工作的窦铁成打心里羡慕,他在日记里写下自己最初的感受:“我的心更热了,我的劲更足了。我窦铁成不就渴望在这样一个有辉煌业绩的企业里工作吗,在这样的企业里当好一名电力技术工人不就是我多年的追求吗?”
然而,当时的窦铁成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而他原来的电工知识已捉襟见肘。
文化程度低,那就在干中学,学中干。窦铁成暗下决心,要尽快掌握施工知识。白天,他给老工长当下手,忙前忙后,熟悉各种施工工艺;晚上,他坚持熬夜看图纸学技术。对每一个施工环节他都细心琢磨,每天下班他总爱画画算算,将一天的技术要点记在本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窦铁成只用一年的时间就成为一名技术熟练的电力工人。
1983年,国家重点工程京秦铁路沱子头变电所,是窦铁成接触变配电施工的第一个大型变配电所。各类技术不同的图纸有7套,加起来一寸半厚,但没有配技术员。窦铁成自觉充当了技术员的角色。他为此买了专业参考书,一张张图、一条条线、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分析解读图纸,仔细研究电缆怎么走,设备如何安装。后来,工程结束,通过了验收,并且整个工程还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我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
窦铁成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
在外人看来,变配电所施工就是照图纸安装,不需要过多知识。其实不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力变配电经历了电磁、晶体管、电磁集成和微机保护四次升级,相应地要求电力工人的知识储备也要升级换代。
29年来,窦铁成从未中断过学习,始终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越学越有乐趣,越干劲头越足。学而不厌、学而成狂,是窦铁成的真实写照。
1991年,在京山压煤改线唐北车站施工,窦铁成开始接触调压器的安装调试工作。当时,他对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知之甚少。
笨鸟先飞。他晚上一回宿舍,就翻阅相关参考书籍进行补课。有一天晚上,他叫来工友一块分析研究,最后,工友困得直打哈欠,他只能自己研究了。凌晨2点左右,他终于弄清了控制器的工作原理。那一刻,他非常激动,竟不由自主大叫一声。已经熟睡的工友被惊醒,还以为他出了什么事。
为了使自己在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不落伍,窦铁成长期保持着刻苦钻研、学以致用的认真劲儿。29年来,他自学了《高等数学》、《电工学》、《电磁学》、《电子技术》、《电机学》、《钣金工艺》、《钳工技术》、《机械制图》等专业课程。虽然家里负担重、开销大,他还是节衣缩食,购买了一万多元钱的专业书籍,整整装了三大箱。他还记下了60多本、达100多万字的工作学习笔记。
近年来,变配电设备的测试开始用电脑分析,于是窦铁成又买来了与计算机有关的教材,从原理学起。1999年,公司添了一台电脑,那时,窦铁成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学起来非常吃力,但他仍从学拼音、练打字开始,慢慢学会了表格制作、CAD制图等办公软件的应用,成为供电公司电力专业掌握电脑制图的第一人。
长期的刻苦钻研,使窦铁成养成了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工程的任何一个细节,任何一个技术难点,任何一本图纸,任何一个新设备,总爱细心琢磨、钻研。
2006年7月,窦铁成参加了浙赣铁路板杉铺牵引变电所施工。该变电所是浙赣铁路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变电所设计的变压器引入线要求为铜板双导线,国内没有产品,而交工日期逼近。
窦铁成细心观察、反复推敲,提出“简化结构、保证功能”的加工方案。他晚上在工作间光着膀子,对照着专业书写写算算,仔细钻研,后背被蚊子叮得满是疙瘩。但经过5天的研究,他利用现场既有的铜牌、铜螺栓等材料,加工制作了符合功能要求的全铜间隔棒。该技术得到了业主和设计院的肯定,并迅速在900多公里的浙赣线推广。
人生没有攀登顶点的勇气,是难以领略绝顶风光的。这是窦铁成的至理名言,也是他的经验之谈。
诲人不倦的工人教授
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现有电力工技师42人,其中窦铁成的徒弟35人;现有电力工高级技师7人,其中窦铁成的徒弟5人。
“一个人能力再高也终归有限,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窦铁成总是尽可能多地把技术传授给工友,并且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凝聚起团队的力量,感染、带动着大家共同进步。
1997年,窦铁成开始负责五座变电所的运营维护管理,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编写了技术理论学习辅导材料,经常给工友们讲课,还制定了业务标准考核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
窦铁成传授技艺经常是主动的。孙晓峰刚到电务公司工作时在“外线”干活,听说窦师傅的大名后,产生了跟他学“内线”的念头,便怀着“偷技”的心态去看窦师傅干活。窦铁成发现了这个“偷师”的小伙子,从此,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1994年底,窦铁成点名把孙晓峰要到身边,正式收为徒弟。经过几年的传帮带,孙晓峰从一个初中文化都不到的贪玩年轻人成长为高级技师,还担任了供电维修队队长。
“师傅从来都不隐瞒技术。他把自己刻苦自学的东西,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京九线施工时,天天有人来讨教。师傅连讲好几天,从没烦过。”孙晓峰说。
窦铁成传授技艺,善于让徒弟们从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
一次,工地有个继电器接点经常烧损,一筹莫展的弟子们只好请师傅“出山”。窦铁成察看一番以后,并没有直接说出原因,循循善诱地提醒他们:“按图纸设计分析电路,想想动作过程。”由此,弟子们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学到了新的原理。
窦铁成不仅徒弟多,而且水平一流。2006年11月18日,窦铁成亲率两名徒弟参加陕西省电力线路工职业技能竞赛。结果,师徒三人包揽前三名。
窦铁成坚持利用一年一度的春季设备巡回检测,为年轻人传授技术。他每到一个变电所,都把大家叫到一起,每台设备、每条线路、每个细节,逐个测试、讲解,回答年轻人的提问,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所在的供电安装分公司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培养出一支善于攻坚克难的知识型团队,一跃成为公司的主力军。
他就是一颗“定心丸”
作为公司电力方面的顶梁柱,窦铁成是大家的“定心丸”,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首先要请教他。
1988年,西安到安康的铁路建设正忙,窦铁成所在的铁一局电务处秦岭电管队负责为国内第一长的秦岭隧道施工供电。
一天电闪雷鸣,大雨滂沱,电管队在秦岭山上的四个变电所接连跳闸,电全断了,可值班人员急得却总也找不到故障点,无奈,便电话求助远在几十公里外的西安出差办事的窦铁成。
当时西安也突然停电,窦铁成正在办公点办公,他点着蜡烛,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图纸,胸有成竹地通过电话指挥现场值班人员排除了故障。
“神了!”知道这件事的人无不这样评价。
窦铁成事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那四个变电所,有三个我都干过,情况很熟,全在我脑子里装着呢。”
29年来,窦铁成先后参加过京山、京秦、京九、京包、兰新、西延、西康、西南、达成、浙赣、东乌等铁路和京珠、泰赣等高速公路的施工。施工过程中,窦铁成解决技术难题52个,解决送电运行故障310余次,向业主提出设计变更6次,被采纳6次,施工中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工艺改革30次。窦铁成用自己所学知识节省成本、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380万元。
2002年,电务公司在京珠高速公路大桥变电所施工时,所用设备是法国某公司产品。窦铁成带领工友接手这项工程前,接触过的外国设备从未像此次这样多,他们只能通过翻译过来的资料边学边干。
外国公司的产品虽然性能好,安装简单,维护方便,但在进行交工送电前的空载实验时,他们却发现一个变压器开关不断跳闸。窦铁成是在场人员中唯一懂得这方面技术的。经过两个多小时反复检测数据,对比分析,他得出结论:“开关有问题”。只三两下调整,问题即得到解决。
待法方专家乘飞机赶来询问原因,他通过翻译将情况作了说明后,那专家自信地摇头说:“不可能,我们的产品很精密。有问题?不可能!”
此时,工友们为窦铁成捏着一把汗。
窦铁成详细解释了检查测试调整的全部经过和原理,专家将信将疑,连拍带照,亲自检查测试,最后折服了,竖起大拇指连声道:“中国工人真伟大!”
这件事情对窦铁成的启示很大,在外国专家面前,他找到了人生的自信,也证明了这么多年的苦没有白吃,学到的知识没有白费。他在日记里写道:“如今,祖国大地上铁路、公路建设如火如荼,我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为企业贡献力量,这舞台多么宽广啊!我要走出我人生的大路来,踏踏实实当一名工人,当一名跟得上时代潮流的好工人。”(毛东红)
就为一个大写的“人”字
——记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高级技师窦铁成(下)
不要太看重红色的花和金色的果
不要太看重名利与荣誉
即使没有辉煌的未来
如果能有无悔的往昔
1989年8月2日,窦铁成在日记本上工工整整地摘录了这首《致友人》。诗言志,这首隽永的小诗既蕴含了窦铁成的精神追求,也诠释了他人生境界。
工作近三十年,窦铁成获得过太多的荣誉。他得过铁道部总工会两届火车头奖章,当过铁道部和中国中铁的劳动模范,连续多年被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面对如此多的荣誉,他总是平静地说:我啥也不为,就为一个大写的“人”字。
“老革命”是这样炼出来的
1979年,窦铁成参加工作的时候,连团员都不是。
中国中铁一局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辉的奋斗历程,辉煌的业绩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建国以来,公司涌现的全国劳模就有21名。到了中铁一局后,窦铁成很快被公司的优良传统所感染。老师傅、老劳模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教育了窦铁成,不久他就向组织递交了入团申请书。
有一次执行抢修作业,正好赶上暴雨。铁路变电所施工都是跟火车抢时间,要在火车经过前把工作完成。大雨滂沱,越下越大,可是有一道工序必须上电杆才能完成,大伙全身都湿透了,不免有些推托。这时,老工长一声吼,“你们不上,我上!”言罢,就冲着电杆跑过去。
老工长身先士卒的气概仿佛一道闪电警醒了窦铁成,他一个箭步拉住师傅,自己冒着危险上了电杆,并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窦铁成因为勤奋吃苦,肯学肯干,很快脱颖而出,赢得了老师傅和工友们的交口称赞。在几位老师傅的推荐下,1980年窦铁成顺利加入中国共青团。在递交了两次了入党申请,等待了4年的考察后,1985年,窦铁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以后的窦铁成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他把从老师傅、老劳模那里学来的优良传统贯穿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下苦工夫,挑重担子,直至自己也当了师傅,当了劳模,还厉行不辍。因此,徒弟们都称他是“老黄牛”、“老革命”。
2005年冬天,窦铁成带着队伍在乌鞘岭施工。每次钻沟,他都是第一个上去。一个多月下来,他的棉袄被磨得到处棉絮外翻,活像一个“叫花子”。
江西泰赣高速公路施工时,设备安装期限异常紧迫,窦铁成受命赶去增援。一到工地,他顾不上休息就干了起来,一直干到深夜。实在太困了,就把包装板往地上一铺睡一会儿。在窦铁成的带动下,大家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使原本预计要延期的安装工程按期交了工。
“责任需要用肩膀来掂量”
窦铁成有句口头禅是:“看标准规范怎么说,拿规范说话。”电力施工是一项危险系数很高的行业,长期的工作积累,促使窦铁成养成了“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的工作准则。
2006年7月,窦铁成参加了浙赣铁路铁杉铺牵引变电所的施工。这是浙赣铁路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座变电所。变电所变压器安装时,窦铁成和工友们干了4个多小时,两台50吨重的变压器终于就位。就在大家要收工时,窦铁成发现机身离标准还差1厘米。工友们都认为差不多了,窦铁成却说:“不是差不多,是一点都不能差。”他领着大家又干了两个多小时,直到机身完全到位才收手。
责任这个东西很重,你若掂量它,不能用手,得用肩。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技能,29年来,由窦铁成负责安装的38个铁路变配电所,全部一次性验收合格,一次性送电成功,在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的历史上这是绝无仅有的纪录。
1996年,窦铁成参加京九铁路施工建设,淮滨变电所是他在京九线上做的第二个变配电所。工程监理方验收时,得知是窦铁成带人干的,当下表示予以“免检”,让他们直接送电。
窦铁成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而且把这种扎实严谨的作风推广到他带的队伍里去。
一次,窦铁成到青岔变电所例行检查,发现地沟里有一条施工时留下的草绳。按规定,地沟里不允许遗留杂物。年轻的所长马上向他承认了错误,而心中却暗存一丝侥幸,希望他能看在师徒面上网开一面。窦铁成毫不客气地说:“小患不除,必酿大患。”结果,一条草绳,让每个人当月被扣罚了几百元钱。窦铁成一下得罪一帮人,可就是这一次重罚,让徒弟们人人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全部自觉地执行标准,不放松每一处细节,再也没有出过任何偏差。
“双手只能捧住一样东西”
贪婪者多无成,因为他们的两只手总想一手抓住一样。求实者则不同,他们知道自己的双手只能捧住一样东西。窦铁成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不仅在于他有很强的技术能力,还在于他公私分明。
2007年在东乌线施工,他路过一条街道时,偶然看到了一款非常实用的便携式万用表,他想,平时用的万用表体积都比较大,不方便随身携带,就自己掏了52元钱买了4只,送给了身边的同事和徒弟。
一些同事听他说是自己掏钱买的,就劝他说,这是工具,用公家的钱报销就好了!他说:“这是我送给大家的,虽然钱不多,但代表我的一点心意,不能占公家的便宜!”
窦铁成从小从父母那里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多年以来,他一直记着父亲给他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话。在做人方面,行得端,立得正,严格要求自己。
2008年春节刚过,窦铁成代表公司采购了一批大型设备。后来,厂家来人说了一些产品技术上的事情,临走时,给了他一个2000元的“红包”。他推辞不掉,最后碍于情面收下了。第二天,他就上交给了单位财务部门。他说:“这种事情,虽然只有厂方代表和我知道,虽然2000块钱是我整整一个月的工资,不算少。但是我决不能拿,因为这不是我挣来的,这是我做人和做事的原则!”
还有一次,窦铁成为公司采购物资,他付款的时候,厂方代表跟他很熟,就问他开多少钱的发票。他说:“应该开多少就开多少!我和我们公司之间没有水分。我没有当劳模前是这样,当了劳模后还是这样!”
这样的事,对窦铁成来说太多了。但是他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原则。他说,这样做了,我心里很轻松,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真正的爱没有怨言
铁路工人的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总是格外多。
窦铁成和妻子杨华芳结婚已三十年了,但相守的日子加起来也不过三年。孩子出生时他不在,老人过世时他不在,家里盖房时他也不在。单位曾三次安排他带家属去旅游疗养,但都因为工作脱不开身放弃了。他总是宽慰妻子说,退休了天天陪着她,带她去外面好好转转。
女儿两岁那年,窦铁成好不容易休了一次探亲假。回家后,女儿一眼看到他,叫了声“叔叔好”就跑得老远。当时,窦铁成的心都要碎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提起家人,窦铁成满是愧疚:“我欠妻子、欠女儿的太多了!”
窦铁成不是大老粗,细心的他总是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安慰着妻子和女儿,长久以来,这个聚少离多的家庭建立了他们独特的情感交流方式。
每到年关,不管窦铁成回不回家,他的奖状都会邮寄回家来,他让奖状上火红的灯笼和飘扬的旗帜诉说一年的经历,诉说对家人的思念。做妻子的理解丈夫的辛苦,也能读懂他的追求,总是把他的奖状张贴在最显眼的位置。女儿的奖状围绕着父亲的奖状,墙上便散发出洋洋喜气和其乐融融的年味来。
窦铁成是个摄影迷,每到一个施工点,他总要把自己见过的美丽风景拍下来,无论是一抹朝霞,还是一条小河,一张一张的相片寄回家里,带着信封上不断变动的地址,天南地北的山水风物也就展现在妻子和女儿的面前。
亲属们都说窦铁成是个工作狂,但在杨华芳眼里,丈夫其实还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调的人。她心里明白,无论走到哪里,窦铁成都会一次又一次对着家的方向用笛子吹出一曲如泣如诉的《十五的月亮》。
有些人问杨华芳:“嫁给窦铁成后悔吗?”她乐观地说:“不后悔,习惯了。家里有事,他回来,事是那么大;不回来,也是那么大,咱不拖他的后腿。”正因为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相互尊重和扶持,他们才能一起走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
窦铁成荣获的所有荣誉都被妻子认真地整理起来。奖状,证书,奖牌,奖章,一个箱子都装不下,对于这个家来说,那是最大的一笔财富。看着这些荣誉,窦铁成对妻子说:“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窦铁成的女儿说:“在父亲那微驼、瘦削的身上,在母亲那自豪、微笑的脸上,我深深理解了一种大爱,理解了一种境界,那就是爱者无怨、仁者无忧、勇者无畏、行者无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0-22 09:2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