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莲
桔梗科半边莲属植物
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是桔梗科半边莲属多年生草本、叶、花梗小苞片、花萼均无毛,茎匍匐,节上生根,分枝直立;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椭圆状披针形或线形;花通常1朵,生分枝的上部叶腋,花冠粉红或白色;蒴果倒锥状;种子椭圆状,稍扁压,近肉色;花果期5-10月;《本草纲目》载:“半边莲,小草也。生阴湿膝整边。就地细梗引蔓,节节而生细叶。秋开小花,淡红紫色,止有半边,如莲花状,故名”。
植物学史
《本草纲目》载:“半边莲,小草也。生阴湿膝整边。就地细梗引蔓,节节而生细叶。秋开小花,淡红紫色,止有半边,如莲花状,故名”。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细弱,匍匐,节上生根,分枝直立,高6-15厘米,无毛。
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椭圆状披针形至条形,长8-25厘米,宽2-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全缘或顶部有明显的锯齿,无毛。
花通常1朵,生分枝的上部叶腋;花梗细,长1.2-2.5(3.5)厘米,基部有长约1毫米的小苞片2枚、1枚或者没有,小苞片无毛;花萼筒倒长锥状,基部渐细而与花梗无明显区分,长3-5毫米,无毛,裂片披针形,约与萼筒等长,全缘或下部有1对小齿;花冠粉红色或白色,长10-15毫米,背面裂至基部,喉部以下生白色柔毛,裂片全部平展于下方,呈一个平面,2侧裂片披针形,较长,中间3枚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较短;雄蕊长约8毫米,花丝中部以上连合,花丝筒无毛,未连合部分的花丝侧面生柔毛,花药管长约2毫米,背部无毛或疏生柔毛。
蒴果倒锥状,长约6毫米。种子椭圆状,稍扁压,近肉色。花果期5-10月。
近种区别
参考资料
生长环境
半边莲喜潮湿环境,稍耐轻湿干旱,耐寒,可在田间自然越冬,生于海拔40-450m的田埂、草地、沟边、溪边潮湿处。人工种植以沟边河滩较为潮湿处为佳,土壤以沙质土壤为好。
分布范围
半边莲原产南非,中国长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均有分布,印度以东的亚洲其它各国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半边莲的繁殖方法有播种、扦插、分株繁殖。
种子:春季4-5月间,新苗长出后,根据株丛大小,每株丛可分4-6株不等。然后开沟,按行距15-25厘米,株距6-10厘米栽种。
扦插:以高温高湿季节为扦插适期,将植株茎枝剪下,扦插于土中,温度在24-30℃,土壤保持潮湿,大约十天便可成活,来年春季移栽于大田,大田管理,苗高6厘米左右,大田要勤中耕除草,防旱防涝。
栽培技术
幼苗期注意松土除草。栽种后施1次农家肥;夏季收获后追施1次畜粪或硫酸铵、尿素等;冬季施腐熟肥或堆肥。遇干旱季要灌从,经济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生长。
半边莲栽植后,一年可收割两季,头茬在夏季生长茂盛时,二茬在秋季霜降前,收割时用镰刀剪齐后割取,洗净泥沙,除净杂物,直接晒干或烘干即可。以身干,色鲜、无杂、无霉变、无虫害、青绿色为好,其次欠佳。
病虫防治
主要病虫害:病害:立枯丝核菌镰刀菌、葡萄孢菌、腐霉菌;虫害:蚜虫潜叶蝇蓟马白粉虱、蛾蝶类害虫、蛞蝓等。
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植株倒伏。原因:受葡萄胞菌属(Botrytis)侵染引起的茎腐病;受枯苗菌属(Pythium)侵染引起的立枯病。解决方法:不要让植株生长在长期潮湿的基质里;避免茎秆在天黑前还处于潮湿的状态;多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定期喷施杀菌剂。
营养生长旺盛,开花稀少。原因:施用过多的铵态氮和磷肥;长时间低光照强度;盆距过近。解决方法:严格控制20-10-20和20-20-20等高铵态氮及磷的配方肥的施用量;增加光照强度至30000~60000lux,以阶段性恢复高强度光照。
叶片上有病斑,叶片有坏死斑块。原因:基质长时间潮湿;低光照;经常高频率的浇水,两次浇水间基质完全彻底干燥;高浓度的叶面肥。解决方法: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植株单薄,分枝少。原因:早期施肥不足;摘心(打顶)次数不足;盆距过近。解决方法: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半边莲味甘,性平,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内服,可外用。既可解虫毒亦可解蛇毒,杀菌消炎之佳品。《岭南采药录》载:“治鱼口便毒,跌打伤擦痛,恶疮,火疮,揭敷之”。其茎、叶都有杀虫作用,用时以水煮或用冷水浸泡过滤的药液喷洒。
食用价值
春夏季采半边莲嫩茎叶,经开水掉、凉水漂后,可炒食、凉拌、做汤等,色泽翠绿,鲜嫩爽口。
参考资料
半边莲.植物智.
半边莲的种植技术.中国科技网.
半边莲病虫害的防治 .云南省农业厅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4 14:20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