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剿匪
1949年至1953年发生于华东地区的剿匪事件
华东剿匪,指1949年至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所属部队及地方武装在华东地区进行的剿匪作战。
背景介绍
随着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胜利和华东大陆的逐步解放,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在逃往台湾时有计划地潜留了一批反动军官、特务分子、党政骨干和残余部队,并网罗散兵游勇、地痞流氓组成土匪武装,打出所谓“绥靖军”“救国军”“自由军”“自卫军”等旗号,依托山区和湖泊特别是省、县交界地区,推行“游击计划”,企图实现其反攻大陆的目的。截至1949年7月,华东大陆共有土匪武装746股,千人以上的股匪12股,总计11.3万余人。其中,浙江省有155股4.7万余人,主要活动于浙赣铁路两侧地区,后转移至天台山地区;福建省有240股4万余人,主要活动于闽北、闽西山区;皖南、皖北地区有1.5万余人,其中8000余人活动于大别山区;苏南、苏北地区有8600余人,其中千余人活动于太湖地区;山东省有3000人左右,主要活动于鲁中南地区。这些地区的土匪与地主武装、反动会道门、惯匪相勾结,杀人越货,破坏铁路、公路、桥梁和邮电通信设施,煽动生活困难的民众闹事,袭扰人民解放军后方运输线。在匪情严重的安徽省立煌(今金寨)、浙江省於潜(今并入临安市)和福建省永安、清流、将乐、屏南、泰宁、建宁、光泽、明溪、三元(今三明市)等11县,武装土匪组织暴动,占领县城。大别山区的土匪司令汪宪,公然在14个县建立伪政权。土匪的破坏活动严重威胁了新中国基层政权的巩固、社会稳定和民心安定,影响了人民解放军继续向浙江沿海和福建进军。中共中央华东局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展开清剿土匪”的指示,针对华东地区曾是国民党统治老巢,地处海防前线,舟山群岛、台州列岛和东山、金门、马祖等近海岛屿以及台湾、澎湖岛仍为国民党军所盘踞,匪情十分严重的实际,组织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多次研究和部署剿匪任务。
经过
1949年8月9日,华东局颁布“秋季剿匪”作战命令。从此,一场声势浩大的剿匪斗争先后在华东大陆和沿海岛屿展开。华东地区剿匪作战,按预定计划分为5个部分,即: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以剿灭大股土匪为目标的秋季作战;以主力部队为主,地方武装配合,重点歼灭成股土匪为目标的清剿作战;以地方武装和民兵为主,搜捕散匪和潜匪为目标的分区包剿作战;以海防部队、地方武装和民兵、群众相配合,歼灭驻岛海匪为目标的联防作战;以地方部队、公安部队和民兵相配合,搜捕空降武装特务为目标的围歼作战。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秋季剿匪作战方案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浙皖边区和皖北大别山的金寨地区为重点,而后向浙赣边区、浙闽边区和浙赣铁路沿线地区发展,首先剿灭大股土匪,迅速安定社会秩序,配合农村工作的开展,保障主力部队向东南进军。具体部署是:以第25军协同浙江军区的建德、临安军分区和皖南军区的宣城、徽州军分区,剿灭浙皖边区杭州至歙县公路两侧的桐庐、建德、淳安、余杭、安吉、广德、宁国、歙县的股匪,而后视情转向浙赣边区清剿;以第24军第71师、第三野战军直属骑兵团和皖北军区1个团,由皖北军区指挥,在由湖北军区组成的鄂豫皖边区剿匪指挥部统一指挥下,进剿以金寨为中心的大别山区的股匪;以第20军协助苏南军区的苏州军分区继续剿灭苏州至上海铁路沿线地区的土匪;以苏北军区和鲁中南军区剿灭陇海铁路徐州至海州段两侧地区的土匪;以第35军为主,由浙江军区统一部署,剿灭钱塘江以南浙闽边区、浙赣边区和浙江沿海地区的土匪,保证浙赣铁路杭州至上饶段的交通安全;其他各地的土匪,由各地方部队负责清剿。为确保剿匪作战顺利进行,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于1949年8月10日下达《关于剿匪政治工作指示》,明确规定剿匪的基本政策是: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做到宽大与镇压相结合。剿匪斗争展开不久,又进一步明确把“军事进剿、政治瓦解和发动群众三结合”作为剿匪作战的总方针。
9月上旬,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部和政治部联合发出剿匪布告,号召军民齐心协力彻底消灭匪特;敦促土匪放下武器,改邪归正,将功赎罪。9月16日,华东军区又公布《惩治土匪暂行条例》,强调要严格掌握政策,严惩罪大恶极、死不悔改分子,宽大一般分子,奖励立功者。从8月27日起,第24、第25、第35军的7个师分赴剿匪作战地区;正在进军福建的第10兵团也抽调4个营兵力在闽北执行剿匪、护路等任务。剿匪部队执行“军事进剿、政治瓦解和发动群众三结合”的方针,收到了剿大股、警小股,打要害、制一般,剿一地、清一地,灭一股、少一股的效果。在大别山区剿匪的第24军第71师和皖北军区部队,首先集中兵力摧毁岳岐山股匪“鄂豫皖人民自卫军”的基地,迫使其他股匪溃散,然后进行梳篦式的逐山搜捕;同时发动群众,动员土匪眷属上山劝降。至9月20日,该地土匪3269人被歼,其中71%是遭军事重创后,在政治攻势下投降的。
10月初,剿匪部队由土匪眷属带路,活捉“鄂豫皖人民自卫军”司令汪宪和副司令樊迅、袁成英等匪首。在浙皖边地区剿匪的第25军和地方武装,全歼股匪“皖浙边区游击纵队”,击毙其纵队司令徐振东,活捉纵队副司令徐建中。在浙闽边区、浙赣边区和浙江沿海地区剿匪的第35军也取得明显战果,到11月底歼匪1.4万余人。至1950年2月,剿匪部队共歼匪5.4万余人,其中山东1400余人,皖北(包括金寨地区)6000余人,皖南2000余人,苏南7000余人,浙江3.4万余人。除福建外,华东大陆的大股土匪基本被剿灭,社会秩序初步稳定。
1950年初,逃至台湾的国民党军为加强对大陆土匪的控制,在其“国防部”设立“敌后工作委员会”,将大陆土匪活动范围分成若干个“游击军区”,下设名目繁多的股匪,妄图长期潜伏,积蓄力量,伺机反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针对土匪活动新动向,于1950年3月作出新的剿匪部署:在福建、浙江、苏南匪情严重的地区,以主力部队为主,地方武装配合,实施有重点、有步骤的进剿;在匪情一般的地区,以地方武装为主,民兵配合进行清剿;在鲁苏、浙皖、苏浙和浙闽4个边区,成立剿匪治安委员会,并把部分主力部队转为军分区和县级武装。剿匪斗争发挥党政军民整体力量,采取分片包剿的办法,迅速扩大了剿匪战果。3~6月,在华东大陆又歼股匪“中华民族自救军闽北指挥部”、闽西“反共救国军第6纵队”、闽南“漳厦游击司令部”、浙江“国防部第3纵队”、苏南“苏皖军区第3纵队”、皖北“青年反共救国军”等共2.7万余人,击毙匪总指挥刘午波,活捉匪纵队司令许均友、刘子贻及匪首赵鹤松等。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乘机向大陆增派匪特。1个月内,华东大陆土匪武装增至4万余人。为了加速剿灭成股土匪,华东军区于8月上旬召开剿匪作战会议,决定进一步贯彻军事清剿和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方针,在剿匪的同时进行反霸斗争;改变打正规战的战术,采取长期驻剿与分散清剿相结合,灵活运用奔袭、合击、伏击、搜捕等战术;运用争取多数、打击少数、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策略。会后,华东局和华东军区联合发出通知,指示各部队集中力量剿匪,形成重点清剿的新高潮。根据部署,华东投入剿匪作战的主力部队增至18个师。其中,第22军第65、第66师进驻浙江穿山半岛和象山半岛;第23军第67师进驻浙江天台山区;在福建剿匪的兵力由8个团增至5个主力师,并抽调1.2万名军队干部下乡参加剿匪和开展农村工作。各剿匪部队采取更加机动灵活的战术,同时重视发动政治攻势,把剿匪与镇压反革命、反霸斗争、土地改革相结合。10月中旬,第32军第95师第286团采取军政并进的方法,6天瓦解7股土匪,争取股匪“闽北自救军第2支队”副支队长以下140人投降。11月,第29军第85师第253团和福建军区地方武装采取穷追猛打、包抄、合击、深入搜剿等战法,在连城县青风山区经过连续19天翻山越岭,全歼“中国人民自由军闽粤边区总司令部”所属股匪400余人,活捉其中将总司令唐宗。
1951年1~3月,福建军区会同浙江、江西有关地区,以5个团又6个营、12个连和28个县独立营的兵力,在闽浙赣3省边界地区展开联防会剿,歼灭土匪“闽浙赣边区民众自卫总队”“福建人民反共救国突击军”和“反共救国军闽浙赣边区”第3、第6、第7、第8纵队及“浙南突击队”等30多股,受到毛泽东两次电报嘉奖。到6月,华东大陆又剿灭新老土匪11.4万余人,其中大队长以上匪首1576人。至此,陆上成股土匪基本被剿灭。成股土匪被基本剿灭后,残存的散匪、潜匪更加隐蔽地潜伏于山区和民间,以造谣、放毒、纵火、暗杀等手段进行捣乱破坏。在台湾的国民党企图纠集这些散匪、潜匪恢复“游击武装”,并加紧从海上派遣匪特潜入大陆,力图使股匪死灰复燃。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遵照毛泽东关于“以地方武装及民兵继续坚持清捕,直至完全消灭匪众为止”的指示,针对散匪、潜匪分散隐蔽的特点,决定剿匪主力部队转入休整,各地区实行地方武装、公安队伍和民兵三结合,分区包剿,区间联防;组建“武工队”或“飞行组”,建立情报网和清匪联防;居民订立清匪公约,检举匪特;取缔反动会道门,深挖残匪藏身之地,实现就地歼灭散匪、潜匪的目标。在歼灭散匪、潜匪的斗争中,民兵发挥熟悉地形和民情的优势,起了重要作用。浙江省仙居县王宅村民兵先后捕获和击毙散匪50余人,成为剿匪模范村。浙江省玉环县坎门镇民兵参加大小战斗23次,毙伤土匪118人,缴获枪支268支,成为华东民兵的先进典型。至1953年底,华东大陆共搜捕散匪、潜匪4000余人,基本平息了匪患。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在肃清内陆土匪的同时,于1949年11月11日指示沿海的山东、苏北、苏南、浙江、福建军区,抽调一定数量的部队担任海防任务,负责歼灭登陆袭扰和内窜的海匪。沿海各地以海防警备部队为主,与地方武装、公安部队和民兵相配合,分区划片,力图就地歼灭登陆海匪。
1950年6月,华东军区要求沿海各军区发动渔民、盐民,建立群众性情报网和联防,加强港口警备,进一步切断海匪和陆匪的联系;同时,指示沿海各军区和华东军区海军加强海上巡逻,及时发现和歼灭在海上游窜或企图登陆的海匪,形成海上打击、沿海聚歼、纵深搜捕的作战部署。各海防部队、地方武装和民兵、群众密切配合,实现了就地歼灭登陆海匪的目的。1949年12月和1950年1月,第31军海防部队、福建漳州军分区警备团及平和、南靖县地方武装,追歼在漳浦将军澳登陆的国民党军“两龙游击队”230人。3月15日,浙江温州军分区和温岭县大队全歼在温岭松门、林头登陆的海匪“浙南突击第一支队”100余人。5月14日,山东胶县(今胶州)海防部队和民兵歼灭在该地登陆的海匪“反共救国军第二纵队”纵队长以下100余人。5月23日,苏南南汇县(今属上海)海防部队和民兵歼灭在该地登陆的海匪“东南人民反共救国军独立第二支队”支队长以下39人。6月6日,漳州、厦门海防部队歼灭在该地潜入大陆的海匪“漳厦游击司令部”50余人。10月31日,第31军第91师侦察连和漳浦县大队全歼逃窜的海匪“漳厦游击司令部”少将司令等10余人。1951年,华东各地共组织围歼登陆海匪战斗120次,歼海匪1500余人。海上巡逻部队的剿匪作战也取得显著战果。1951年1月30日,第22军派出的小分队在青门山岛附近海面全歼海匪34人。4月12日,浙江温岭县大队在南韭山岛东南海面俘海匪32人。全年,华东军区海军在海上剿匪作战56次,歼灭海匪246人,配合陆军歼灭海匪298人,击沉、击伤和缴获海匪船只52艘。为铲除海匪,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还结合解放沿海岛屿,进剿岛上土匪。1950年5月舟山群岛解放后,第21军先后进剿南韭山、檀头山、道士冠、白果山、黄礁、披山、铜盘山等岛屿的海匪。第22、第25、第28、第31军和沿海各军区也派部队参加了进剿岛上股匪。至1953年底,华东沿海共剿灭岛上股匪7800余人,拔除50多个海匪据点,基本歼灭沿海海匪和岛上土匪。
1951年10月以后,国民党鉴于派遣海匪登陆难逃被歼下场、岛上匪巢又屡被捣毁,遂改变策略,减少海匪内窜,派遣空降武装特务至大陆与土匪联络和进行破坏活动。华东军区及时部署反空降斗争。各地积极采取措施,以地方部队、公安部队和民兵相配合,围剿空降匪特。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在山东省泰山和天宝山、江苏省茅山、安徽省大别山和九华山、浙江省天目山和四明山、福建省武夷山和戴云山等地,分别建立反空降据点,并以地方武装和民兵为骨干,建立对空监视哨,搜捕和围歼空降武装特务。1951年10月,在浙江省宁海、临海、仙居县,安徽省霍山、广德、金寨县等地,地方武装和民兵歼灭“国防部大陆工作处”和“国防部安全局”派遣的空降武装匪特10个小组四五十人。
结果
华东地区在历时4年的剿匪作战中,先后动用5个军部、19个师、1个旅又15个团和海军一部,共歼各类土匪24.6万余人,其中毙伤约2.4万人,俘13.1万余人,投降和自新9.1万余人;缴获各种枪12.6万余支(挺)、迫击炮585门、舰艇224艘、枪炮弹346万余发、电台和报话机549部。华东剿匪的胜利,摧毁了国民党企图“反攻大陆”的社会基础,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在新区顺利实行民主改革、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和发展社会经济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0 20:43
目录
概述
背景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