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洞
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箱盖山开凿石窟
华严洞有开凿于北宋建隆元年(960)的华严洞和开凿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的大般若洞两大石窟,内有宋代造像159躯,历代碑刻题记24处,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箱盖山上。
旅游
文化
华严洞位于中闵园,深藏在峭壁下的幽壑之内。巨岩北端上翘,呈窝掌形。傍临小溪,幽篁遮天。洞前筑墙成屋,进门见古洞,深丈余,高七尺,宽二丈五尺左右,隔成内外两间。外间供佛像一尊,内间筑成小楼,下铺地板,窗明几净,幽静异常,别有洞天。
西侧相连的是华严海慧寺。寺外是远山、近壑、山泉、幽涧,宛如世外桃源。
华严洞周围的高峰深谷,嘉木繁盛,灵草丛生,有石斛石耳灵芝黄精首乌丹皮等贵重的野生药材,是著名的“药谷”。
在药林、灵草之间,飞鸟众多,舌簧悦耳。其中以捣药鸟为珍禽之一。它又名“丁当乌”,与金钱树(即青钱柳)、娃娃鱼并称为“九华三宝”。其喙红色,羽毛有黑白两色,尾巴略长,体略大于画眉。晓伏夜出,多在夏季出现,其声“克丁当”,如杵臼药。
旅游地点
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箱盖山上,距石羊镇6公里,安岳县城56公里,重庆市大足县30余公里。华严洞建造于宋代,是集石刻文化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
起源
华严洞有开凿于北宋建隆元年(960)的华严洞和开凿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的大般若洞两大石窟,内有宋代造像159躯,历代碑刻题记24处。华严洞石窟
华严洞的介绍
华严洞石窟在石羊镇箱盖山悬崖峭壁上,凿有大小两洞,内有宋代造像159躯,历代碑刻题记24处。
大洞叫华严洞,洞高6.2米,宽10.1米,深11.3米。正壁坐高5.2米的华严三圣像,中坐毗卢遮那佛,左右分别是文殊、普贤。毗卢佛头戴宝冠,身穿袈裟,面颊丰润,两耳下垂,双目半睁,神态严肃,趺坐于莲台上,手作法指,似在讲经说法;两侧文殊、普贤头着饰有化佛的宝冠,身穿通肩袈裟,胸前缀饰璎珞,面目慈祥端庄,分别盘腿安坐于青狮、白象的背上。
正壁两角还有两个高3米、表情十分虔诚、两耳恭听佛法的木犍莲、舍利佛二弟子站像,佛前和两边均设有仿木石雕供桌。佛的左右两臂排列着10尊通高4.1米的菩萨(又称十大弟子),两壁顶部浮雕《善财童子求法经变图》,共有10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飘渺云彩以及各类人物,均呈现在云层之上。洞中有一仿木石刻的大供桌。在右壁第五和左壁第十菩萨座侧,一只下山猛虎
小洞位于华严洞右侧,叫大般若洞,开凿于南宋,为三教合一的大型石窟造像遗址。
华严洞是全县造像窟中最大的洞窟,也是两宋时期的中国造像艺术典范。
约700立方米,华严洞造像,以密宗为主,是释、道、儒同窟造像,题材达39种。其布局严谨,造型奇妙,动静结合,虚实得体,采光科学,殿堂似的石窟灿烂辉煌,气韵生动,在中国石窟造像中独树一帜,是北宋石刻艺术精品,是安岳石刻旅游区造像窟中最大的、保存较完好的洞窟。造像分布于左中右窟壁,中造高5.2米的“华严三圣”雕像,左右并排高4.1米的“十大菩萨”坐像,洞壁刻满“经变”故事图景。造像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姿态优美,比例均匀,穿戴华丽,非常贴近生活和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特别是十大菩萨,古匠师们着力对面部的细腻刻画,充分表现出了众菩萨外表的俊俏和内心的慈善;线面结合的镌刻手法,使形体更加优美、楚楚动人。加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镂空饰花宝冠,珠光宝气,粒粒可数的珠串璎珞,行云流水似的帔巾、衣褶,更加衬托出气质的高雅,身份的华贵。连环画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求法图”极具特色,所刻善财童子参拜的众多大德无一雷同。大德们所在环境中的楼台亭阁精巧玲珑,宝塔宫阙气势雄伟,花草树木生机盎然,云霞雾霭,袅袅舒卷。“剪云补衣”、“众妙香国”、“化城七宝”等众多求法场景跃然壁间。这些世俗化、民族化、地方化、生活化的说教作品,无不使人叹为观止。华严洞窟口两边所刻下山狮、准提佛母、摩利支天,面相凶恶,与慈悲的佛、菩萨及多变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独特的对比造像手法,使窟中造像全都活了起来,显得十分生动,达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大般若洞
高4.7米,宽、深各约5米,洞额刻有洞名。洞中正壁刻一佛二菩萨,两廊分三层,下层列十八罗汉,中间是廿四诸天,上层塑十童子,在正中佛像后壁,有两龛李耳和孔丘的浮雕塑像,属典型的三教合一的同窟造像。洞顶刻有一个直径为2.2米的“人丫”字,现该字尚无令人信服的注音和释义,“两个人字颠倒颠,认到了你就是活神仙”广为流传,成为千古之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0 21:11
目录
概述
旅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