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
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专业是文学院重要学科之一,本学科于1979年开始招收世界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0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现为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基本情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是在原世界文学学科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教委调整后的新的专业目录的要求,增添了比较文学而形成的新学科。调整后的新学科既保留了过去学科的优势,也增加了新兴学科的特点,尤其是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融合,从而使该学科更加适合20世纪以来外国文学发展的实际,更加适应未来外国文学研究的发展走向。
历史沿革
我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学术传统,产生过一批在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很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如从事欧美文学研究的薛诚之、周乐群、王忠祥等教授,从事日本文学研究的胡雪、彭端智等教授。
王忠祥教授是我国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方面的重要专家。从50年代开始,师从穆木天先生的王忠祥教授就开始著书立说,逐渐形成了自己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王忠祥教授是本学科顾问,我校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研究》名誉主编,曾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研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规划(“七五”、 “八五”、“九五”)外国文学组成员。王忠祥教授是我国著名易卜生研究、莎士比亚研究以及狄更斯研究专家,出版有《易卜生》、《易卜生文集》、《易卜生戏剧精品集》等多部专著,从教50年来,主编有《外国文学教程》(上、中、下三册)、《欧美文学史话》(主持编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年,1986年获全国教育出版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首届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外国文学史》等多部教材。正在根据时代精神需要组织重译重评外国古典文学名著,年逾古稀,但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仍然在我国学术界发挥重要作用。
周乐群教授在60年代初,应邀参加了杨周翰主编的《欧洲文学史》的写作,这是我国早期编写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史著作之一,还在我国高校文科教育和学术界发挥重要作用。
彭端智教授担任了我国第一部东方文学教材《东方文学简史》(1982年北京出版社)副主编,曾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东方文学分会副会长。
70年代末,由于老一辈学者的共同努力,该学科的专家倡导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群众学术组织“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并创办了我国第一份外国文学学科的学术杂志《外国文学研究》。正是在王忠祥等老一辈学者奠定的基础上,学科薪火相传,形成了积极拓新与严格务实相结合,重点钩深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翔实考证与学术探讨相结合的学风,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学术影响,推动了学科的迅速发展。
学科现状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已经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与研究梯队。
学术带头人
比较文学学科组长、博士点负责人聂珍钊教授是《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外国文学学科评委、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从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国家和省级教学与科研项目多项;主要研究19世纪英国小说与英语诗歌形式,代表性科研成果《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哈代小说研究》(专著)于1995年获国家教委首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外国文学标准化考试》1993年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论科学文化素质与外国文学教育》2004年获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优秀论文二等奖。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语诗歌研究”结项成绩为优,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文学院院长胡亚敏教授是本学科比较诗学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教学和科研成绩突出,是本学科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主要研究叙事学、文学批评与比较诗学,出版有《叙事学》等学术专著多种,并承担了国家级项目多项,《文化环境变迁与文艺学课程改革》获教育部“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署名第一),《文学批评原理》(副主编,文艺学系列教材之一)于2002年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多次获得省部级教学和科研一等奖、二等奖,主编了本专业必修课教材《比较文学教程》,2003年度被授予“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
《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副主编邹建军教授是本学科比较文学方向带头人,是本学科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中青年学者,主要研究中外文学关系、中西诗歌艺术、美国华裔文学,出版有《现代诗的意象结构》、《现代诗学》等学术著作多种,主编有《中国新诗大辞典》、《世界百首经典诗歌》及外国文学译品年度选本多种,获得湖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湖北省文艺论文奖和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学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奖等多项,2006年获得“湖北省优秀社团工作者”称号,正在从事国家社科基金目《美国华人文学与中外文化》的研究。
日语系主任李俄宪教授是本学科日本文学及东方文学方向带头人,是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中青年学者,主要从事近代日本文学、中日文学关系研究,正在从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左翼文学研究》的研究,并在日本出版了日本近代文学研究专著《中岛敦文艺研究》,在日本《解释》、《现代社会文化研究》,国内《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等期刊发表中日文学关系研究论文多篇,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东方文学分会副会长等。
学术骨干
罗良功教授主要从事20世纪美国诗歌研究,出版有《英诗概论》等著作,在《外国文学研究》等发表论文多篇,并正在从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兰斯顿·休斯诗歌研究》的研究。
杨建副教授主要从事东方文学学科史研究,正在从事乔伊斯诗学的研究,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等发表论文多篇。
苏晖副教授主要从事20世纪美国小说研究,正在从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的研究,并出版博士论文《西方喜剧美学研究》,在《外国文学研究》等发表论文多篇。
朱卫红副教授主要从事18世纪英国小说研究,正在从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理查生小说的伦理主题研究”的研究,并在《外国文学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刘渊副教授主要从事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研究,已在《外国文学研究》等学芳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学科队伍
本学科现有教授6人:王忠祥教授、聂珍钊教授、胡亚敏教授、邹建军教授、李俄宪教授、罗良功教授;有副教授4人:、杨建副教授、苏晖副教授、朱卫红副教授、刘渊副教授;讲师二人,即杜娟讲师、刘兮颖讲师。本学科已经获得博士学位三人:胡亚敏博士、李俄宪博士、苏晖博士;其他所有教师在两年内都将获得博士学位;本专业还计划引进1-2名高学历、高职称并在学术研究上已经产生影响或具有相当发展潜力的人员。本学科成员60岁以上1人,50岁到60岁的2人,40岁到50岁的3人,30岁到40岁的4人,30岁以下的3人。
学科特色
本学科经过数十年的学术积累,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文学史研究。早在50—60年代,王忠祥教授就主持编写了供高校使用的教材《外国文学教程》,周乐群教授参加了杨周翰主编的《欧洲文学史》的撰写,彭端智教授担任了我国第一部东方文学史教材《东方文学简史》副主编。改革开放以来,本学科专家主持编写了一系列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三卷本《外国文学教程》(王忠祥等)、四卷本《外国文学史》(王忠祥、聂珍钊)、《外国文学史》(修订本,聂珍钊)、《20世纪西方文学》(聂珍钊等)教材。
(二)、作家作品研究。我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在外国作家作品研究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易卜生研究》、《哈代小说研究》、《屠格涅夫研究》、《高尔斯华绥研究》等。王忠祥教授的《易卜生研究》率先在这一领域同国际接轨,是我国易卜生研究的学术成就代表。聂珍钊教授的《哈代小说研究》、《英语诗歌形式研究》也在国内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优势。
(三)、比较文学研究。该学科的比较文学方向与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复兴同步。1978年,本学科的《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率先登载比较文学论文;1985年开始在本科历届学生中开设比较文学概论课程;本学科的比较文学研究以胡亚敏、邹建军教授为代表,形成了中外文学比较研究和中外文论比较研究的特色,出版了一些重要成果,如胡亚敏教授的《叙事学》、《比较文学教程》,邹建军教授的《现代诗学》、《现代诗的意象结构》等。现开设的硕士生、博士生课程有:《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中英文学关系研究》、《叙事学研究》、《中西文艺思潮比较》、《文学中的政治》、《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等。
(四)、文学伦理学批评。本学科力图在学科建设方面形成自己的学术个性与研究特色,倡导优良学风,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聂珍钊教授带领学科致力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从方法论的角度展开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新探索。聂珍钊教授发表的《文学伦理学批评¾¾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邹建军教授发表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独立品质与兼容品格》等学术论文,奠定了该学科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的基础。
(五)、《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外国文学研究》杂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开放以来创办的第一份外国文学学科的学术杂志,也是我国大陆社会科学(SSCI)和艺术与人文学科唯一一份被AHCI(Art & Humanity Citation Index)收录的杂志。作为全世界最权威、最具有广泛认同度的期刊索引系统,AHCI在国际学术界得到了高度认同,其收录的期刊被认为是国际相关学科最具影响力的刊物。《外国文学研究》被收录进AHCI,代表着中国艺术与人文学术领域开始获得国际承认,为中国的文学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与国际学术界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不仅成为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同国际接轨的桥梁,而且也是对我国外国文学学科国际化的有力推动。在主编聂珍钊教授的带领下,该学科将进一步充分利用《外国文学研究》加强国内外的学术合作,促进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六)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会议。2003年以来,本学科共主办全国与国际学术会议9次:2003年在山东青岛与青岛大学联合主办“跨文化视野中的外国文学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2004年在江西南昌与江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回顾与展望:中国的英美文学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2004年,在湖北宜昌与三峡大学等联合主办“剑桥学术传统与批评方法”全国学术研讨会;2005年,在湖北武汉主办“第三届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在湖北武汉主办“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全国学术研讨会;2005年,在湖北武汉主办“十·五期间的英美文学”专题研讨会;2006年,在湖北武汉主办“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主办“易卜生诗歌研究”专题研讨会。这些会议多数学者云集,规模较大,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七)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奖项。据不完全统计,本学科已经完成的国社科基金项目有王忠祥教授的“易卜生文学创作研究”、聂珍钊教授的“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英美诗歌研究”等三项;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邹建军教授的“美国华人文学与中外文化”、李俄宪教授的“日本左翼文学研究”、罗良功教授的“兰斯顿休斯诗歌研究”、苏晖副教授的“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朱卫红副教授的“理查生小说的伦理思想研究”等五项。本学科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有聂珍钊的《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哈代小说研究》获全国首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外国文学标准化考试》获得湖北省政府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论科学文化素质与外国文学教育》获湖北省社科联颁发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优秀论文二等奖;胡亚敏教授的《文化环境变迁与文艺学课程改革》获教育部“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署名第一)、《文学批评原理》(副主编,文艺学系列教材之一)于2002年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邹建军教授的“诗歌意象研究”(系列论文)获湖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意象与汉语的诗性特质》(论文)获奖湖北省优秀文艺论文奖、《席慕蓉抒情诗创作综论》获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学奖、《原始图腾与民族文化》(编著)获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奖等。
(八)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生培养机制。聂珍钊教授主持的博士生论坛开始一个学期以来,已经有多位博士生做了有关专题讲述,并多次广泛而深入地探讨文学伦理学批评建设的有关问题,本专业所有博士生都参加了讨论,对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基础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与学派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邹建军教授创办的“中外文学讲坛”坚持每个月第一个星期的星期日晚上七点钟准时开讲,共有十多位研究生发表了涉及到拉康、福柯、苏珊·桑塔格、巴赫金等理论家,玛丽·雪莱、索尔·贝娄、王尔德、耶利内克、菲茨杰拉德、加缪、林格伦等作家的专题演讲;邹建军教授并坚持参加每周一晚7:00-9:00的研究生师生对话会,讨论有关学术问题。以制度化的学术活动为形式、以高质量的论文写作为目标,本学科所培养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以功底深厚、视野开阔、勇于创新、富于协作精神而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研究方向
(一)、以英国文学为中心的欧洲文学研究。在王忠祥、聂珍钊所开创的英国小说、诗歌和北欧戏剧研究的基础上,本学科将18—20世纪英国作家理查生小说(朱卫红副教授)、康拉德小说(王松林教授,外聘)、乔伊斯小说(杨建副教授)、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刘渊副教授)、菲尔丁小说(杜娟讲师)等为几个重点,并争取在整体上向纵深拓展。
(二)以美国文学为中心的美洲文学研究。以邹建军教授“美国华人文学与中外文化”、罗良功教授“兰斯顿·休斯诗歌研究”、苏晖副教授“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三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圆满完成为目标,加上“索尔·贝娄小说研究”(刘兮颖讲师),力争对美国诗歌、小说、族裔文学作比较深入与全面的研究。
(三)以日本文学为中心的东方文学研究。以李俄宪教授的《日本左翼文学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杨建自选项目《东方文学学科的东方学渊源研究》等的完成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对日本文学及其他东方国家文学的研究,恢复我学科东方文学研究的活力。
(四)以综合研究为重心的比较文学研究。在胡亚敏所奠定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建立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下潜模式与实用性研究,争取在三年内完成《比较文学原始文献导读》、《中英作家影响关系研究》等研究生比较文学教材与著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探索新的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