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抗日根据地
江苏等敌后抗日根据地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区域主要包括江苏绝大部分,安徽、湖北、河南、浙江和湖南的一部分。从1938年4月开始,新四军各支队相继挺进华中各个地区开展游击战,建立根据地。1938年4月,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1937年冬,上海、南京等地相继沦陷。中共华中各地方组织发动群众,宣传抗日,组织武装。1938年春,新四军军长叶挺和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改为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指挥新四军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4月初,新四军军部由南昌到达皖南岩寺(8月移到泾县云岭),4月下旬,新四军先遣支队开赴苏南敌后;新四军第4支队由皖西霍山进抵皖中舒城、无为地区。6~7月间,第1、第2支队由皖南岩寺进入苏南,开创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根据地;第3支队由岩寺进至皖南长江沿线。10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后改编为第6支队)挺进豫东。1939年1月,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后相继整编为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和豫鄂挺进纵队)向武汉外围挺进,深入豫南、鄂东、鄂中敌后,开辟鄂豫边根据地。2月下旬~3月中旬,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到皖南,传达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华中的精神。1940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了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后,整编第4支队,组建第5支队,展开于淮南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两侧地区。新四军游击支队会同八路军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开辟了豫皖苏边、苏皖边等根据地。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统一领导苏南部队。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抵达华中敌后,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沿途指导各地党的工作,传达中央的战略意图。12月至1940年2月,主持召开三次中原局会议,决定了向西防御,向东发展,开辟苏北的方针和普遍建立根据地的任务,并领导淮南军民迅速巩固、发展了皖东根据地,使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40年5月,八路军第2纵队主力南下华中,后与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第5纵队。第5纵队随即东进淮海地区。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率主力北渡长江,组建苏北指挥部,于10月取得黄桥自卫战胜利后,在盐城、东台间的白驹镇与八路军第5纵队一部会师,合力开辟苏北、苏中根据地。11月,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叶挺、陈毅分任正、副总指挥,刘少奇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华中新四军和八路军。在中原局、东南局领导下,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同日伪军进行顽强战斗,至年底,先后建立了苏南、皖东、豫皖苏边、苏皖边、苏北、鄂豫边等根据地,面积达到4.4万余平方千米,人口1470余万。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使新四军有了基本的阵地和可靠的后方。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新军部在苏北盐城成立,陈毅任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所属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4月,中原局与东南局合并组成华中局,同时成立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分会,刘少奇任书记。华中根据地逐步形成苏北、苏中、苏南、淮北、淮南、皖江、浙东、鄂豫皖八个战略区,并组成相应的区党委、行政公署,除浙东、苏南区外,其他区相继建立了军区。1942年3月,刘少奇调赴延安,饶漱石代理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陈毅代理华中军分会书记。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为打破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的夹击,在进行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反摩擦斗争的同时,全面深入建设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健全“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精兵简政,紧缩机关,充实基层,实行一元化领导,以主力一部加强地方武装,组建民兵、自卫队。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减轻人民负担。正确执行财政经济政策,普及文化教育事业,创办报纸刊物,推广大众文化。至年底,华中根据地面积为6.8万余平方千米,人口2960余万。由于日伪军反复“扫荡”“清乡”,抗日根据地面积和主力部队比前一年略有减少。1943年,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挫败了日伪军频繁的“扫荡”“清乡”和“蚕食”,打退了国民党顽军猖狂进攻,挫败了日军的经济封锁和伪化政策,保障了部队的供给,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巩固和加强根据地建设过程中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渡过了严重困难时期。12月22日,浙东抗日部队改编为浙东游击纵队。1944年,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继续深入开展整风和生产运动,部队进行整训,不断提高战斗力,并抓住有利战机,向日伪军发动猛烈攻势,相继取得车桥、高沟杨口等战役战斗的胜利,改善了华中斗争局面。7~8月间,第4、第5师各一部进军河南敌后,恢复豫皖苏边区,开辟豫南、豫中根据地。同年冬,华中各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拥政爱民和拥军优抗运动,掀起群众性参军、参战热潮。1945年春,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向日伪军开展新的攻势作战。第1师主力从苏中南渡长江后,会同苏南、浙东部队,成立苏浙军区,发展苏浙皖边根据地。至全面反攻前夕,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的军事、政治攻势取得重大胜利,主力部队及地方武装发展到31万余人,组建民兵96万余人,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和巩固,为举行全面反攻积聚了力量。8月,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大江南北、淮河两岸、津浦路沿线展开猛烈反攻,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全力支援,广大民兵积极参战,迅速夺取中小城市及广大乡村,使山东、华中两大战略区连成一片。8月26日,中共中央任命陈毅为新四军军长,饶漱石为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治委员。10月29日,在江苏省淮阴(今淮安市主城区)成立苏皖边区政府,李一氓任主席,统一领导苏皖边区各级人民政府工作。在八年全国抗战中,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同日伪军作战1.9万余次,歼灭日伪军31.7万余人。至9月,华中根据地已建有164个县级政权,面积达26.8万平方千米,人口4346万。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16 08:0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