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下设二级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ongji Medical College,HUST)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所属的二级学院。
办学历史
公共卫生学院教育历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西·宝隆(ErilchPaulun)博士创办上海德文医学堂的初期,即已开设有卫生学课程,由德国江哥斯博士讲授。
1913年6月,始设卫生学馆,并在宝隆医院地基南边正式建成德式三层楼房一栋,作为卫生学馆和病理学馆等用房。
1932年10月,同济大学医学院增设公共卫生讲座,由李宣果教授负责讲授,卫生学馆改为公共卫生学馆。
1933年3月,同济大学医学院与上海市卫生局合办吴淞区卫生事务所及公共卫生学研究所
1947年10月,同济大学正式聘林竞成为同济大学公共卫生学教授、公共卫生学馆主任。
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同济医院内迁武汉,9月份同济大学医学院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和汉口协和医院部分保健人员并入学馆,更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馆”。
1951年,公共卫生学馆开始承担中央卫生部下达的教学任务。
1953年,正式招收首届卫生系本科学生。中南卫生专修学校改为卫生干部学校,公卫专修科学生转入中南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馆。
1955年,山东医学院和浙江医学院卫生系撤销,二个医学院卫生系部分教师及学生约250人调整来汉与公共卫生学馆合并,准备建卫生系。
1955年5月13日,卫生部同意学校建立卫生系、医疗系和基础医学部。同年6月1日学校正式宣布建立卫生系。
1957年,首届四年制卫生专业本科生毕业(之后改为五年制),留系任教达26人,又从外地调入一些教师,充实了卫生系的师资队伍。
1962年,为了加强卫生专业临床教学,学院从两个附属医院抽调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皮肤科教学人员14人,组成卫生系临床教学小组。
1968年,卫生系临床教学小组撤销,各科人员回医院工作,其他人员分别调往有关单位,卫生系学生临床教学工作由附属第一、二医院分担。
1986年,卫生系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987年,学校党委批准,社会医学研究所试办健康教育后期分化专业,首届学生10人。
1991年,增设健康教育教研室,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改为卫生统计与社会医学教研室。
1987年,将环境医学专业列为国家统招专业开始在全国招生。
1988年5月,学校批准将1982年成立的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并入公共卫生学院统一领导。
1989年,国家教委批准环境卫生(环境医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3年,学校批准成立环境医学系。
2000年5月,原同济医科大学与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城市建设学院等四校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正式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2001年,学校院系机构进行学科重组、调整,公共卫生学院设6个系,1个研究所,1个教学实验中心,卫生事业管理学系和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划出,实验医学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整体并入环境医学研究所。
2003年11月,经教育部验收检查,公共卫生学院申报建设“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通过。
2005年8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儿少卫生与与妇幼保健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社会医学系等单位整体搬入原实验中心大楼办公。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6个教学系,设有4个后期分化专业。
教学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卫生毒理学系、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
后期分化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和妇幼卫生、卫生检验检疫、卫生统计、环境医学
师资力量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师85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33人、硕士生导师67人、讲座及客座教授20余人。在教师中,有“973”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1人。
“973”首席科学家:邬堂春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邬堂春
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缪小平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常江
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徐顺清、刘烈刚、王爱国、陈卫红、吕斌、王友洁、姚平、缪小平、张晓敏、何美安、梅素容、郭欢、鲁青
教学建设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湖北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有1个教学实验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预防医学
国家级示范中心建设单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湖北省品牌专业:预防医学
学科建设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个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国家重点学科: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二级学科)
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安全与管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药品安全与管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应用心理学
2013年1月,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排名第一。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和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国家评价资质中心3个:农药毒理价研究中心(四阶段评价)、保健食品功能学检测中心、环境影响评价中心(乙级证书),校内外跨学科研究中心2个:同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伤害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近五年(2006~2010年)新批准各类纵向课题604项(如:“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横向课题624项,到位科研经费近亿元。每年SCI收录论文为80-100篇(其中国际顶级期刊8-10篇/年,如:NatGenet/IF36.4、JClinOncol/IF18.9、Circulation/IF14.4、AmJEpidemiol/IF5.8、EnvironHealthPerspect/IF6.1等)。近5年获省部级成果奖1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发表出版物及专著57部。
合作交流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先后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瑞典、日本、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有20多位学者被聘为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派出各类出国留学人员100余人次。
文化传统
院徽
1.院徽外围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汉字字样和“TONGJISCHOOLOFPUBLICHEALTH,HUST”的英文字样,代表着该图案的主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2.院徽中央上部由三个人的形象,组成了“P”和“H”字样,这是公共卫生英文单词“PublicHealth”的缩写。其中围绕着两位握手者的人代表公共卫生工作者,另外两个人代表着大众群体。公共卫生工作者如和睦的风一般佑护着整个人类的健康,预防疾病的侵入。三个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院徽中央下部为“同济”二字拼音缩写“TJ”的变形,其形似船身,又像飞鸟和双手,船的形象寓意着“同舟共济,开拓创新”的院训;而上部的三人组成船帆的形状,代表着公共卫生是健康事业的引领者,正百舸争流,扬帆破浪,为全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鸟的形象源自和平鸽,展开翅膀,自由飞翔,为人类带来幸福安康;双手则象征着公卫人身负重任,应以人为本和拥有真诚、热情、奉献精神,来托起公共卫生事业的未来及呵护全人类的健康。
3.院徽整体是一个形象的“公卫”的“卫”字,寓意公共卫生。院徽中蕴含绿色橄榄枝的形象,象征着天地间旺盛的生命力,充满无限的生机,代表着一种自然、和谐、健康、活力。院徽颜色由代表生命和健康的“绿色”、代表科技和平安的“蓝色”组成,和橄榄枝一起,代表着公共卫生通过卫生服务、教学和科研,促进构建人类和平与健康的和谐社会,让人类的健康生命生生不息。
院训
追求卓越,促进健康
追求:尽力寻找、探索。意为“努力求索”。也可理解为“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标”。【出处】:《楚辞·九章·惜往日》:“介子忠而立枯,文君寤而追求。”
卓越:意为“高超出众”。【出处】:宋苏轼《答李廌书》:“惠示古赋近诗,词气卓越,意趣不凡,甚可喜也。”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杭州太守李晓园先生,政声卓越,而于文翰之事,谦让不遑。”
“追求卓越”一词是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词汇。卓越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创新超越的“进取”心态,也是一种刻苦勤奋的精神和精英意识。追求卓越意在将自身的优势、能力发挥到极致的一种状态。
促进:推进;加快。推动使向前发展。健康:健康是指一个人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促进健康”是公共卫生教育者和从业人员的重要责任之一,即通过自己的工作使公众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优状态,教育公众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
“追求卓越,促进健康”意在激励全体师生以“促进健康”为已任,勤奋学习、追求真知,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成就非凡事业。
现任领导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
历史回眸.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教育大事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学院简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8 16:05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