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华北电力大学的二级学院。
办学历史
2004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2005年,成立核电教研室;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首次招生;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华北电力大学核电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协议签字;与法国格勒诺布尔理工大学合作培养“能源与核工程中法双学士”协议签字。
2006年,中国大唐电力集团-华北电力大学核电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协议签字;国家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华北电力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字。
2007年,成立核科学与工程学院;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字。
2008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字。
2009年,“核工程与核技术”入选国家第三批特色专业。
2010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华北电力大学核电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协议签字;入选快堆产业联盟(仅四所高校)。
2010年,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软件工作站(仅三所高校)。
2011年,“核工程与核技术”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取得“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取得“核电与动力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
2012年 “国家能源核电软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获批;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华北电力大学 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中电投核电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 战略合作协议签字;“核电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成果 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3年,“核科学与技术”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排名第9;“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获命名,增设“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与大阪大学签署交换生项目备忘录。
2014年,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签署师生派遣协议;首批国际核工程研究生入学。
2015年,举办中俄瑞国际核反应堆严重事故学术论坛。
2016年,获批国家级“核动力工程全范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017年,与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核电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协议;承办第十五届全国核反应堆热工流体学术会议。
2018年,取得“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4年1月,学院拥有2个本科专业。
专业名称: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1月,学院拥有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核科学与技术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核科学与技术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核科学与技术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1月,学院拥有一支40人的“博士化、工程化、国际化” 师资队伍,其中双聘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
双聘院士:欧阳晓平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1月,学院现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首批专业综合改革示范点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
国家特色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国家级“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首批专业综合改革示范点:核工程与核技术
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核动力工程全范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截至2014年1月,学院与中国广核集团等多家电力集团建立了核电人才联合培养模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校企协同的‘订单+联合 大核电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服务国家战略、突破工程教育瓶颈的订单+联合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1月,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核电软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1月,学院发表SCI论文200余篇,EI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软件著作权50余项。主持或参与了 “大型先进压水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60余项,企业委托研究项目50余项。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学校校标为双圆套圆形徽标,采用蓝色和红色为基调色。校标中心红色的“E”字是Electric Power(电力)的第一个字母,下方有“2007”字样,代表学校建院时间;外环上方是中文“华北电力大学”字样,下方是中文“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字样。
文化活动
截至2019年11月,学院组织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参观“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大型成就展、秋季学生田径运动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要读书分享会、“研核杯”篮球邀请赛等主题活动。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