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
灾荒频发的国度,因而中国历代积累了大量的抗灾救荒经验。近年以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西方著名汉学家李明珠教授在本书中将自己的研究落脚到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直隶及其周边地区。考察了清代以来这一区域内粮食价格与市场整合度这一命题,阐述了环境的变迁与灾害的关系,以及对经济社会的长期影响。作者认为,几千年来人类进行的大量的水利工程致使环境退化,加剧了帝制晚期灾害暴发的频度和烈度。书中以清代三次不同类型饥荒的情况下,政府实施的救灾策略,及其产生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另外,书中还研究了民国以降的灾荒与灾荒救助,时间跨度达三百年。研究了市场与粮食价格,及二者与灾害的关系。随着学者对粮食价格与市场整合度问题的重视,灾害与粮食价格、市场整合等方面的相关度研究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而本书正是这方面研究的一个典范。作者在书中对灾害史研究具有开创性贡献。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君王周期”(ReignCycle)、“假性市场整合”(FalseMarketIntegration)等真知酌见都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李明珠(Lillian M. Li),美籍华人,索思摩学院历史系教授,现已荣休。1975年以题为《1842―1937年江南之丝绸出口贸易》(Kiangnan and the Silk Export Trade, 1842–1937)的论文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蚕丝业及外销(1842―1937)》(China's Silk Trade: Traditional Industry in the Modern World 1842–1937, 1981)、《1690―1990年间华北的饥荒:国家、市场与环境的退化》(Fighting Famine in North China: State, Market, and Environmental Decline, 1690s–1990s, 2007);合著《北京:从六朝古都到奥运之城》(Beijing: From Imperial Capital to Olympic City, 2007)、《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历史》《Chinese History in Economic Perspective,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