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是与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之一。
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诞生于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之际,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主力之一,由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主力与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组建和发展起来的。
1945年11月,遵照中央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晋察冀军区将8个纵队和调归军区建制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编成2个野战军和1个教导旅。第1野战军与晋绥军区部队共同作战,取得了平绥战役的胜利;第2野战军抗击了向承德进犯之国民党军,保卫了冀热辽解放区。12月,第1野战军指挥机构撤销,第2野战军指挥机构与冀热辽军区机关合并为冀热辽军区。
1946年野战军指挥机构经历了撤销、恢复、再撤销三次变更。3月1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发布了《关于复员工作的决定》,晋察冀军区据此统一进行精简,撤销两个野战军的指挥机构,将所属野战纵队主力缩编成四个纵队和一个教导师,直接归晋察冀军区指挥。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进攻晋察冀解放区,为粉碎敌人的进攻,晋察冀军区遵照中央指示,恢复野战军指挥机构,下辖四个野战纵队。12月3日,为紧缩机构和把工作重点放在前线,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察冀军区报请中央批准,撤销了野战军指挥机构,其人员合并于晋察冀军区。
1947年5月25日,经中央军委批准,重新组建晋察冀野战军指挥机构。6月至9月,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连续举行青沧、保北和大清河北等战役。10月,举行清风店战役。11月,又举行石家庄战役,攻克石家庄,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战略区完全联成一片。
1948年5月9日,中央决定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华北军区,由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徐向前、滕代远、肖克分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员,赵尔陆任参谋长兼后勤部司令员,罗瑞卿任政治部主任,黄敬任后勤部政治委。下辖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北岳、冀中等六个军区。同时,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军区所属的野战部队编成两个野战兵团。7-8月,华北军区将所属野战部队调整为三个兵团。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颁发全军整编命令,将野战部队改为野战军。
1949年1月,遵照中央规定和命令,华北军区第1、第2、第3野战兵团,依次改称第18、第19、第20兵团,直接归中央军委指挥。4月下旬,第18、第19两兵团拨归第1野战军建制,同年年底,第18兵团又调归第2野战军建制,协同第1、第2野战军执行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的战略任务。
主要战绩
1948年7月晋中战役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及晋绥军区第七纵队、晋中军区三个独立旅共8万余人,乘胜进逼太原。1948年10月5日,太原战役开始。至12月4日,占领城南和东山各要地,歼敌5万余人。此后,为了避免因攻下太原迫使北平、天津之敌感到孤立逃跑,遂缓攻太原,转入围城休整。平津战役后,于1949年4月20日才对太原发起总攻,22日全部肃清周围据点,24日攻破城池,仅4个多小时全歼守敌。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8 16:0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