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海盗
十八世纪末广东沿海海盗群
华南海盗泛指于1790年至1810年活动于广东沿海和内河水道的海盗群,于1805年踏入全盛时期,高峰期时人数约有5至7万人,当中著名的海盗有张保仔、郑一、郭婆带等。
简介
当年的香港亦是海盗的出没地区之一。
缘起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实现全国统一后,清朝步入和平发展时期,国力日渐鼎盛,加上康熙帝为了增加人口而承诺“永不加赋”,经过清初康、雍、干三位皇帝百多年的社会稳定发展,中国整体人口急剧增加。乾隆三十二年间,广东人口接近七百万,至嘉庆十七年,更增加至近二千万人口。田地的增长无法应付人口的持续上升,对土地构成沉重压力。百姓因此无法从田地获得生活所需,转而往海上当渔民,当中不少生活困苦的渔民甚至转而成为海盗,谋取生计,抢劫来往广州外海水域的外国商船。渐渐,这些海盗联合成为不同规模的小股海盗。
早期
早期的江坪小股海盗,多为江坪一带的渔民和商人,他们因经济困难走投无路而当起海盗,海盗的行事方式多是采取“短促快捷的行动方式”,他们多从越南起航,突袭华南一带的海船,事成后会逃回越南,避开清廷水师的追捕。小股海盗行事往往是偶然发起,没有组织,行事亦以谨慎为宗旨,其采用的武器亦是十分的简陋,如匕首、刺刀等,他们很少有兴趣再干成一两次以后继续干下去。
中期
18世纪晚期,越南爆发西山政变,西山叛乱军夺得政权,然而仍急需海上战力以对付越南南部的阮氏家族以及北方的郑氏家族以巩固刚建立的西山政府,亦急需物资以应付军事开支。于是便以授与官军头衔为诱因,赋予海盗为西山军募集势力的权力,在各取所需的情况,华南海盗陈添保、莫官扶、郑七等人受聘与西山军建立伙佯关系。在西山政府的认可下,海盗具有封官赠衔的能力,成了吸收兵员的重要手段,小股海盗势力亦因此日渐壮大,成为一个个包含盗首,头目称谓的有庞大组织,建立了一个海盗活动体系,懂得了怎样在海上使用武器和建立据点。虽然中国官员对华南海盗势力的增长有所警惕,但由于海盗当时的活动范围多围绕越南水域,又鉴于清廷和西山军的外交问题,清廷与华南海盗的直接冲突尚未白热化,越南成为华南海盗强而有力的避风港。
全盛时期
时而势逆,西山军于1802年为南方阮军所败,为了向清廷释出善意,阮军开始对华南海盗赶尽杀绝,莫官扶、郑七等海盗魁首被杀。顿失西山政权依靠的海盗唯有回到广东沿海地区发展。郑七死后,郑一继其位。盘踞越南之海盗回归,致使华南海盗的势力竞争白热化,海盗各自形成大小规模不同的组织,彼此互相攻击,华南海盗数量因此曾一度减少。1805年,为了避免海盗集团自取灭亡,七位海盗领袖结成海盗联盟,分成六旗(红、黄、青、蓝、黑、白旗),并立下合约,其内容主要为了防止更多的内部冲突,规定各旗的海上行为。当中香港著名海盗张保仔便隶属于红旗郑一旗下。当大部份的华南海盗组织因此结合成一个单一联盟,势力大增,他们的行动亦从小股势力时的随意抢掠,改变成有计划的劫掠行动,1805年后被攻击的华南海域商船数量因此有明显的增加。
晚期
华南海盗势力崩溃的原因众说分云,其中之一归咎于其内部组织不和,当中直指黑旗盗首郭婆带与红旗盗首张保仔之争。张保仔因郑一和郑一嫂的信任,日渐从一名被掳掠的渔民之子爬上红旗盗首的位置。而黑旗盗首郭婆带原是红旗前盗首郑一的重要手下,后来因日渐强大而另立黑旗,与红旗素来交好,清廷实施海禁后,两旗经常合作抢掠沿岸地区。然而,对郭婆带而言,自己既为叔公辈,其地位却与张保仔相等,甚至有时因郑一嫂关系而受制于张保仔之下,故郭婆带一直心存不愤。
1809年11月为期八天的赤鱲角战役,把张保仔和郭婆带之间的纷争表面化。当时郑一嫂与张保仔为广东水师及葡军围困于赤鱲角(今香港国际机场所在),张保仔因怕不能突围,曾向停泊于东面海域的黑旗海盗集团求援,可是,郭婆带却不前往援助,希望借清军之手除去红旗以取代红旗在海盗联盟的领导地位。从此红旗和黑旗反目成仇,张保仔和郭婆带于匈洲相遇,并爆发一战,张保仔一队因疲于奔命而败于黑旗手下。
纵然黑旗稍胜红旗一场,但黑旗整体势力并不比红旗为大,加上红旗在海盗联盟中的地位,郭婆带恐怕受到清廷及海盗联盟的两面夹攻,力不所及为红旗所吞并,于是主动联络两广总督百龄商议投降一事,并于1810年1月至2月期间率一百二十八艘船舰,八千部众归顺清朝,改名郭学显,因曾败张保仔大功而授与官职。
郑一嫂见郭婆带投降而得官位,因而劝张保仔投降。张保仔见郭婆带投降,不但不计前罪,更授与官位,令其坚定了投降之念,何况红旗集团比黑旗集团规模为之更大,清廷又急欲解决华南海盗的问题,天时地利人和兼备,张保仔于是委托周飞熊作中间人,并于1810年4月10月正式投降。
张保仔
张保仔原本出身于渔民之家,其父亲的渔业规模并不小,本应当继承父业,但后为红旗首领郑一所掳。既被掳,为求生存,取信于郑一及郑一嫂,成为红旗领导人物。张保仔投降以后,协助广东水师清剿余下的海盗联盟,同年6月,最后一支黄旗大帮率众投降,扰乱了广东沿岸长达二十年的华南海盗问题终于解决。张保仔的仕途,亦官运亨通,初投降之时,已被授权千总职衔,并充许保留一支二三十艘帆船的船队。张保仔像郭婆带一样,投降后改名张宝,并于道光三年死于福建闽安协副将任内期间,官至二品,若非林则徐上奏皇帝要求停止对张宝一切的升官,张保仔更可能成为总兵。
相关注释
梁方仲编著,《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页272。
梁方仲编著,《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页27。
穆黛安、刘平译:《华南海盗(1790-1820)》(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页29至31。
穆黛安、刘平译:《华南海盗(1790-1820)》,页33。
穆黛安著、刘平译,《华南海盗(1790-1810)》,页35至38。
穆黛安著、刘平译,《华南海盗(1790-1810)》,页59。
穆黛安著、刘平译,《华南海盗(1790-1810)》,页59至61。
穆黛安著、刘平译,《华南海盗(1790-1810)》,页82。
(清)袁永纶著,《靖海氛纪》,上卷,页5。
(清)袁永纶著,《靖海氛纪》,下卷,页8。
(清)袁永纶著,《靖海氛纪》,下卷,页8。
穆黛安著、刘平译,《华南海盗(1790-1810)》,页146。
(清)袁永纶著,《靖海氛纪》,上卷,页5。
穆黛安著、刘平译,《华南海盗(1790-1810)》,页151。
叶林丰著,《张保仔的传说与真相》,页67至68。
相关书籍
《新会县志》[14卷]。林星章修; 黄培芳等纂。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
《同治番禺县志 》[54卷, 首1卷, 附录1卷]。李福泰,史澄,何若瑶修纂。上海:上海书店,2003。
曾小全著。〈清代嘉庆时期的海盗与广东沿海社会〉。《史林》,2002年2期。页57至68。
(清)袁永纶著。《靖海氛纪》。萧国健、卜永坚笺注。载《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第46期,2007年1月15日。
叶林丰著。《张保仔的传说和真相》。香港:上海书局,1970年。
郑广南著。《中国海盗史》。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
穆黛安著、刘平译。《华南海盗(1790-1810)》。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萧国健著。《粤东名盗张保仔》。香港:现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1992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9 17:22
目录
概述
简介
缘起
早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