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献记载,为了纠正翻译词书的“讹误”,“以昭同文盛治”,乾隆十三年(1748年)九月,清高宗
上谕礼部:“朕阅
四译馆所存外裔番字诸书,……已不无讹误,……宜广为搜辑,加之核正,悉准考西番书例,分门别类,汇为全书。所有西天及西洋各书,于咸安宫就近查办,其
暹罗、百夷、
缅甸、八百、回回、
高昌等书,著交与该国附近省分之督抚,令其采集补正。此外,如海外诸夷并苗疆等处,有各成书体者,一并访录,亦照
西番体例,将字音与字义用汉文注于本字之下,缮写进呈,交馆勘校,以昭同文盛治。著
傅恒、
陈大受、那延泰总理其事。”(《清高宗实录》卷三二四)
书中各语种均由四译馆和有关各省督抚采录。汉字墨笔楷书,番、夷字依形体特点或行或楷。半页分右上、左上、右下、左下横写四组单词,唯《西天真实名经》和《僰夷译语》竖写。每组3行,第1行是本字(词),第2行是字义,第3行是发音。字义和发音用汉字注。行距疏朗,字体清晰典雅。
4、 川番译语9种9册,每种收字700多个,均系四川省松番、龙安、
茂州等地西番语种。
各语种按门类分为天文、地理、时令、香药、花木、人事、宫殿、饮食、衣服、方域、珍宝、经部、身体、人物、器用、文史、鸟兽、数目、通用诸门不等。与现藏于国内外诸明清刻、抄本《华夷译语》比较,清内府抄本《华夷译语》所收英、法、拉丁、意、葡、德及我国四川、云南、广西三省的少数民族语种之多,为前者不可比。对于研究三百年前的西欧、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民族语言文字及研究我国翻译学史,都是罕见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