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寺门宦
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的分支门宦之一
花寺门宦又称“华寺派”、“花寺派”。是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的分支门宦之一。
名称由来
因其所建清真寺砖刻木雕,玲珑巧绝、漆彩粉染、图案艳丽、故名为“花寺”。该派遂称“花寺门宦”。
历史沿革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与哲赫林耶(时称“新教)发生教争,该派曾被称作“老教”。创始人为马来迟。该派在青海循化、甘肃临夏、河湟地区传播,影响达云南、河南、陕西渭南等地。主张教乘与道乘并重,既要修道,又不逃避现实生活,遵循“闹中静”的办法进行道乘修持。诵念“迪克尔”(赞词),以“低念”为贵。除遵从《古兰经》、《圣训》经典外,又重《冥沙勒》、《卯路提》及80本“克塔布”等经典。乾隆四十年(1775)前后,与哲赫林耶教派发生教争,清朝采取“扶老(花寺)抑新(哲派)”政策,使花寺得再迅速发展。光绪二十一年(1895),该派与哲赫林耶派联合反清,惨遭屠杀,遂一蹶不振,渐趋衰败。民国初年一度复兴,后由于伊赫瓦尼(新兴派)之传播,不少人转归伊赫瓦尼,该门宦又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5-17 14:24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