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协(拼音:xié)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协”的本义指许多人协力合作,如:协同、协商。又有调和、和谐的意思,如:协调、协和。引申指帮助、辅助,如:协办、协理、协助。
字源解说
会意字。字形由表示众多的“”和表示把许多股力量合成一股力量的“”字组成。“劦”与“协”在甲骨文中本是一个字,在小篆中才分成两个字。甲骨文形体较多,有的甲骨文像三个“力”并列在一起的样子(图6)。这里的“”是耕田的工具,即耒。整个字形表示很多人一同耕作;有的上面是三个“力”字,下面是一个“口”字(图1),表示很多的人在一起合力同声。后来,这个字下半部的“口”字在小篆中变成了“十”字旁,隶定作“協”(图9);有的字下从二犬或三犬(图2、11、12),表示多犬合力耕田,亦示协同之意。还有一系从十、从口,隶定作“”,是为“协”的异体,表示众口同声之意。甲骨文为上下结构,如图3,后皆为左右结构。《说文》古文“口”旁讹为“曰”,写作“”。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从曰与口同意。盖同言之和也。”另有异体作“”,表示万众一心,目标一致,合作努力。后来“叶”被作为“葉(yè)”的简化字(“叶韵”之“叶”仍然读xié),“旪”“恊”则废而不用。现代简化时,将“劦”的两个“力”简化为两点,写作“协”。
“协”的本义就是合作、共同的意思。引申指帮助,辅助。又引申指和谐、和洽,又用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和洽。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三下】【劦部】胡颊切(xié)
(协)众之同和也。从劦从十。
旪,古文协从曰十。
叶,或从口。
说文解字注
“同众之和也”注:各本作众之和同,非是,今正。同众之和,一如同力。
“从劦、十”注:十,众也。胡颊切,八部。
“叶,古文协,从口十”注:字见《周礼·大史》,“协事”注曰:“故书协作叶。杜子春云:叶,协也。书亦或为协,或为汁。”《大行人》“协辞命”注:“故书作汁辞命。郑司农云:汁当为叶。书或为叶。”按,十口所同,亦同众之意。
“旪,叶或从曰”注:口曰一也。
广韵
胡颊切,入怗匣 ‖ 劦声盍2部(xié)
协,和也。合也。胡颊切。十。
康熙字典
【子集下】【十字部】
古文:旪
《唐韵》《正韵》胡颊切。《集韵》《韵会》檄颊切,并音挟。《说文》:众之同和也。从劦,十声。《书·尧典》:协和万邦。《皋陶谟》:同寅协恭。
又《尔雅·释诂》:服也。疏:协者,和合而服也。《书·微子之命》:下民祇协。《晋书·虞溥传》:崇尚道素,广开学业,赞协时雍,光扬盛化。
又《集韵》与劦通。《山海经》:惟号之山,其风若劦。通作协。
又作汁。《周礼》注:卿士汁日。张衡《西京赋》:五纬相汁。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十”窄“办”宽,顶部和底部左右旁都齐平。❷“十”居左半格,首笔横在田字格横中线上侧。❸“办”,㇆(横折钩)的横段与“十”的横笔持平;撇起笔竖中线右侧,撇尖伸向“十”下侧;左、右两点都写在横中线下侧。
书法欣赏
(书法图来源)
音韵参考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2 20:56
目录
概述
字源解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