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通信是一种利用移动中继节点来增加特定用户容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在小区所有节点工作频带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将系统分解成三类节点,基站为源节点、特定用户(高速用户)为目的节点、其他用户终端为中继节点,所有中继节点都可以看作是特定用户节点的收发天线,从而网络就等于一个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系统,被称为是虚拟多入多出天线(V-MIMO)系统,能支持高速用户的特定容量。因此,这种技术被称为“协作通信”。
一种建立协作通信的方法包括接收来自发起客户机的与指定用户进行协作通信的请求的步骤。可使能中间客户机,该中间客户机可以被设置在一个通过
互联网协议网络与发起客户机通信连接的服务器中。可以确定一个与指定用户相关的移动设备。在中间客户机和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会话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来实现。通过使用中间客户机作为通信中介,可以在发起客户机与移动设备之间传送至少一个协作消息。
1979年,Cover和Gamal在对中继信道的研究中,首次提到了协作通信的模型。他们研究了有源、中继和目的三节点构成的AWGN中继通信网络模型的信道容量,其中的所有节点工作在相同的频段上,从而将系统划分成一个广播信道和一个多址信道。而后对协作通信的研究基本都以此为基础。而Lanema、Sendonaris等人的研究标志对协作通信的研究正式开始了。
协作通信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多种应用,主要有固定中继的协作通信(协作MIMO)和用户终端间的协作通信(多用户协作)两种方式。考虑到移动终端只配置1到2跟天线,为了保证天线数受限的终端用户也能获得MIMO增益,提出了协作MIMO的概念。另外,在多跳无线通信网络中,为提高传输速率,提出了多用户协作分集即多个用户相互协作从而实现类似MIMO的传输方案以获得分集增益。而非常热门的无线中继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也包含协作通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