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是美国管理学家
彼得·德鲁克编著的一部管理学著作,1966年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全书除序之外,共有八章,分别探讨了管理者的时间管理、任务管理、人员管理、工作次序、决策及方法等问题。
在著作的第一章中,作者对“管理者”、“有效性”等概念进行了解释。关于管理者,德鲁克认为,在一个现代组织里,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如果能够由于他的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及达成成果的能力者,就是一位管理者;关于“有效性”,德鲁克是在认识人力资源的状况基础上加以阐述的。他指出,通才可遇不可求,所以应该努力的是如何学会善用专才,也就是必须提高有效性。“我们既然不能求资源的增加,就应当求资源效果的增加。”基于这种认识,他指出:“所谓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识的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段手段。”
随后几章,是在讨论如何养成和实现“有效性”的方式。作为一名“管理者”,如何养成一种“有效性”的方式,使这种观念根植于自身的思想意识中,德鲁克给予五点启示:一,合理地使用时间;二,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三,善于利用所有的长处;四,集中精力于某些重要的领域;五,决策的有效性。在实现“有效性”的这些方式中,人作为能动的主体是唯一可以直接增加自身价值的资源。德鲁克认为,对于自己的下属和上司,做到“多问‘此人能做些什么’,而不必问‘此人不能做些什么’,最后肯定能养成重视人之所长及善用人之所长的态度”,作者最终将这一问题的实质,归结为一种“态度”。
最后则是对文章核心思想的总结。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彼得·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传统的环境之中,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过教育。1937年,他移民美国,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
德鲁克认为,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就可以称为管理者,而且管理者的工作必须要卓有成效。他将自己的想法融入作品,创作出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作品思想
在19世纪60年代,大多数领导学方面的研究还认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天生的,并试图从管理者的素质角度出发寻找有效管理者所具有的不同于常人的个人特质。而德鲁克从他自己的究和咨询经历出发,认为没有一个有效管理者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在实践中学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习惯。
所以,作者认为,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的存在不是为了显示特权和不平等,没有光环与虚荣,它首先意味着责任,以卓有成效为目标,致力于带领整个组织或者团队穿过不确定性走向成功。在回答如何才能做到管理的“卓有成效”这个问题时,德鲁克以“旁观者”的独特的视角,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准确把握和预测组织发展和管理的变化,给出了可操作很强的具体方法。德鲁克指出,要想达到有效工作的目的,管理者就必须养成良好的思想习惯。具体而言:管理者要明白,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什么地方,他们必须将有限的时间用于系统而有效的工作;应善于利用外部力量取得工作成果,而非事必躬亲应注重发挥团体优势,力求完美协作;应该把精力集中在主要领域和关键所在;要注意决策的有效性。
德鲁克认为,现代组织中知识工作者数量日益增多,并且知识工作者的成果通常要与其他人的成果结合起来才能够产生效益,因而管理者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判断管理者的标准并不是下属的多少,而是其成果对公司的影响如何。德鲁克将“那些促进机构有效运转负有行动和决策责任的知识工作者”都称为管理者。由于知识工作者难以监督,因而组织效率将取决于组织成员能否对自身进行有效的管理。
作品影响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到2010年已被译成37种语言,畅销全世界130多个国家,是深刻影响全球商界、政界高层人士的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开创了“管理学”这门新的学科。它的出版标志着德鲁克在“组织理论”上对自己历史地位的确定。
出版信息
1966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首次出版。2002年,收录在哈伯·柯林斯出版社出版的《哈伯企业管理经典丛书》中。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1909~2005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的环境之中,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接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德鲁克一生共著书39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30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2002年6月20日,彼得·德鲁克成为“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