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雄,(1915年5月4日-2009年3月2日),男,
江西省
泰和县人,祖籍兴国县高家溪村。原名卓才廉,曾用名张英。1915年5月4日生于泰和县
老营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历任公安部局长、地质部副部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福州军区副政委、民政部副部长。2009年3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人物生平
卓雄,原名卓才廉,曾用名张英。1915年5月4日,出生在江西省泰和县老营盘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卓雄祖籍兴国县高家溪村,因该村缺乏水源,经常发生槭斗。祖父时,举家搬至泰和县老营盘村,以务农为生。父亲卓正华耕种几亩水田,经营一小片茶树山林,母亲卓钟氏勤俭持家,很得大家的尊重,家境倒也过得去。卓雄兄弟姐妹5人,卓雄为幺。望子成龙之心,使得卓雄兄弟相继得以读书。
1927年初,卓雄13岁的时候,学堂里来了一个化名为欧阳邦的年轻表叔。他一边在学堂里教书,一边举办夜校启发农民群众的革命思想。欧阳邦在教孩子们学文化的同时,也时常给学生们讲革命故事,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卓椎对欧阳邦很为敬仰,不仅被故事里新鲜的情节所吸引,而且还围着问这问那。欧阳邦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非常喜欢,两个人很快成为了好朋友。在耳濡目染中,卓雄还成为欧阳邦的小帮手,跑腿送信,传递革命信息,参加了革命工作。
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革命的大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欧阳邦就是这共产党人中的一员。他回到家乡,利用族兄钟贯亭的学堂,启发民众,秘密联络同志,组织农民协会,与封建势力分庭抗礼。正当革命烽火燃遍大江南北的时候。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了革命。大肆搜捕共产党人、进步人士,残杀革命群众,反革命的白色恐怖一时甚嚣尘上。
参与红军
欧阳邦也受到通缉和追捕,他在老营盘村呆不下去,只好离开。此时的卓雄已成为欧阳邦的革命小同志,两人互相掩护着通过敌人的哨卡,转移到我党赣西南特委掌握的革命武装第7、9纵队驻地。欧阳邦同志带领卓雄到达红军部队后,被留在九纵队政治部工作。卓雄在政治部宜传队当宜传员。不久,卓雄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8年9月,根据省委指示,在赣西南特委负责人刘士奇(李振邦)、鄢日新、李文林同志的主持下,红军7、9纵队合并,被改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2团。李文林(周郁文)任团长兼党代表,段起风任副团长,曾炳春任政治部主任,刘培民(黄志道)任参谋长。红2团成立后,赣西南特委依靠东固山革命根据地,积极开展武装斗争,扩大红色区域,发展壮大武装力量。主力部队在扫除了周围大村镇的靖卫团后,西出吉安、吉水到赣江沿岸村镇;东经龙头到广昌及福建边缘:南下兴国、于都、宁都、石城;北上乐安、水丰。迅速巩固革命根据地,建立了方圆数百里的游击活动区。
1928年12月10日,红2团与红15纵队会合,利用内线里应外合,一举攻克兴国县城,消灭靖卫团,缴获长短枪百余支。1929年初,红2团与红15、16纵队在江西兴国莲塘会师,在赣西南特委主持下,红15、16纵队与红2团抽调的100多名干部战士被改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4团。全团400余人,300余支枪。段起凤任团长,金万邦任政治部主任,刘培民任参谋长。欧阳邦同志任第4团营党代表。卓雄也同时调到第4团政治部工作。
1929年2月17日,红4军由井冈山转战进入赣西南东固革命根据地,红2团团长李文林同志还专程由兴国的莲塘赶到边缘区的南龙,迎接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等同志。2月19日上午,红4军两个团约3000人,红2团1000余人,红4团800余人,在东固螺坛石的沙河坝上,举行了会师大会。东固会师,红4军以东固山革命根据地为依托,向南开辟了赣南新区,向东进军闽西,与郭滴人、张鼎承、邓子恢等同志会师,巩固和扩大了闽西革命苏区。并逐步以此为基础,发展创建了中央革命苏区根据地。不久,红2、4团奉命开往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南丰等地活动,在宜黄的东陂开辟了东陂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就在红军开辟东陂根据地的转战途中,欧阳邦同志在吉安县陂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赣西南特委书记刘士奇、组织部长曾山等同志送别了战友的遗体后,就将卓雄调到特委机关任机要秘书,负责机要交通、联络工作。
1929年7月,在蔡升熙(时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刘士奇和赵醒吾同志的主持下,国民党吉安八市联防县靖卫大队大队长罗炳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积极控制武装,酝酿起义。在此期间,卓雄曾数次潜入吉安城,或只身或陪同刘士奇与罗炳辉同志联络,保证了起义的成功。其间,卓雄还将贺怡同志由吉安接到东固革命根据地。
是时,红军根据形势需要,以各教导队为基础,组建了“工农红军学校”。毛泽东同志亲任校长,陈东日同志负责日常事务,陈奇涵同志任教务长。卓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选调进学校学习,成为红军学校的第一批学员。
1930年春,彭德怀同志领导的红5军进军赣西南,在遂川与赣西南、湘赣边特委召开了联席会议,按照中央的精神,将江西红2、3、4.5团及一些地方部队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黄公略(原红5军副军长)任军长,刘士奇任政委兼军委书记(后为陈毅),毛泽覃任政治部主任(未到职)。红2、3团改编为1纵队,纵队长柯武东,政委李韶九,红4、5团改编为2纵队,纵队长罗炳辉,政委曾炳春;永新、莲花、宁岗等县赤卫队改编成3纵队,纵队长徐彦刚,政委刘作述.每个纵队下辖3个支队。卓雄学习毕业被任命为3纵队9支队支队长。
30年6月,根据中央的指示,红6军被改编为红3军,并与红4军、红12军合编为红一军团。黄公略任红3军军长,刘士奇任政委兼军委主席(后陈毅、蔡会文继任),毛泽覃为政治部主任。1纵队改为第7师,2纵队改为第8师,3纵队改为第9师。卓雄任红3军9师9团团长。
此时,“左”倾冒险主义的立三路线在中央占了统治地位,做出《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口号,命令红军向中心城市进攻。8月,红一军团进军长沙,在湖南浏阳县的文家市,遭到敌何健部戴斗垣旅的拦截,红军当即对敌发起攻击。红三军奉命攻打棺材岭。文家市的棺材岭是敌人的主阵地,山头上筑有坚固的碉堡,是我军全歼敌人的最大障碍。
战斗于下午时分打响,7师担任主攻,9师作预备队。战至午夜,战事毫无进展,7师师长柯武东同志却牺牲了。当时卓雄正在前沿观察地形,看到此种情况,悲愤异常,当即向黄公略同志请战,并得到允许。
卓雄知道此战意义重大,如拖到天亮,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给部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遂对进攻做了周密的部署。组织敢死队,携带短枪手榴弹,大部队后面跟进。卓雄带领由干部组成的敢死队,充分利用夜色和地形地物的掩护,跳跃式地隐蔽向敌进攻,最后将手榴弹塞进了敌人碉堡的枪眼,占领了敌棺材岭阵地,保证了军团主力对敌戴旅5个团的全歼。此战,卓雄也成了红3军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后来吉安召开的战役总结干部会上,黄公略特意把卓雄叫到跟前,向同志们介绍:这就是我们的小将!小将!我们的好小将!红军攻打长沙失利,转进途中,相继进行了醴陵、吉安战役。在指挥攻打袁州团集的战斗中,卓雄负伤,子弹贯通大腿根部,从惘部穿出,使他住进了医院。在医务人员精心的护理下,伤口很快愈合。出院返回前线前,他到军委后方办事处所在地青堂,看望毛泽覃(毛曾任过赣西南特委军事部长,很喜欢卓雄)和贺怡同志。毛泽覃对卓雄的来到非常高兴,立刻将卓雄留了下来,任命他为后方办事处特务大队大队长,并写信给黄公略同志。黄公略对卓雄的感情深厚,反而叫卓雄立刻归队,表示另有重用。
就在毛、黄两人对卓雄的任用争执不下的时候,左倾路线开始在红军中进行“肃反”。卓雄被送到“肃反”总部,帮助做一些杂务,接受审查。
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对我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因战事需要,卓雄等同志被送到中央保卫局,受到了关押和捆绑。红军第二次反“围剿”,仅半个多月,就横扫700余里,五战五胜,歼敌3万多人,取得了战役的胜利。随着反“围则”的胜利,卓雄也结束了“铁窗生活”,但还留在保卫局,帮助干一些喂马、看管犯人和搬扛东西等杂务工作。
参与长征
1934年10月中旬,以一方面军组成的中央红军告别了红都瑞金,踏上了艰苦的长征之路。
从瑞金出发时,中央及军委各部被编成两个纵队,即红星和红章纵队。卓雄归属红章纵队,除执行原有的警卫等任务外,还担负了中央纵队的收容工作。
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是在国家保卫局驻地的一所教堂里召开的,在会议召开的两天两夜里,卓雄始终坚持在会场,负责会场内的保卫,有力地保证了会议顺利的召开。
4月下旬,红军利用国民党吴奇伟、贵州王家烈军队被我军打得晕头转向的时机进入云南,在贵州盘县与云南的交界地区,中央纵队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轮番轰炸,就在贺子珍同志负伤的第二天,卓雄也在敌机轰炸中,头部负了重伤,为了不影响部队的情绪,他只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出现在行军的队伍中。
红军强渡大渡河后,敌重兵已逐渐围拢过来,截断了红军的一切通道,翻越常年积雪的夹金山口是唯一的路线。据当地人讲,夹金山终年积雪,气候瞬息万变,飞鸟也难通过,人从未行走过。红军指战员们大多是南方人,谁也没有爬雪山的经验,而且身上还穿着单薄的衣服。为了克服一切预想的困难,他们集思广益,多预备了草鞋,搜罗了辣椒,找到了尽可能多的棉絮、羊毛,夹在自己的单衣内,做一应的准备工作。
夹金山是一座怒吼的大雪山,在山巅的几公里内,狂凤呼啸,雪粉飞扬,寒风刺骨,举步为艰。卓雄用手拉着马尾,双手轮流插人档内取暖,指挥部队行进。他亲眼看到有些同志坐下就没有再站立起来.也亲眼见到有的同志滑下深涧.那时的他已经没有了眼泪,想到的只是掌握好部队,坚持到底就是完成任务。下午时分,他们走过了最艰险的历程,终于开始下山,进入川西北高原。
1935年6月,中央红军抵达川西北高原的达维、懋功(小金)地区,遇见了前来迎接的四方面军李先念同志。6月26日,中央根据具体形势,在两河口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周恩来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提出北上创造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8月下旬,红军左、右路军分别穿越草地到达阿坝、班佑地区。
此时,卓雄带领特务大队也已抵达黑水芦花川口的马河坝,待命时见到了刘伯承同志,被告知等一等后面罗炳辉同志的9军团和董振堂同志的5军团。卓雄与之取得联系后,即经过住在黑水芦花的中央警卫团,前往毛尔盖向刘伯承同志汇报。卓雄到了毛尔盖,方知发生变故。张国焘拒不执行中央决议,擅自命令左路军调头南下,并协迫朱德、刘伯承等同志及一方面军的5、9军团随同行动。南下途中,卓雄所在部队,被编入9军团(此时红9军团被改为红32军),改编成1个师。杨梅生同志任师长,赖毅同志任师政委。执行科和特务大队编成1个团,卓雄任团长兼政委。
在11月下旬攻克荥经的战斗中,卓雄再次负伤,大腿外侧被敌人的子弹贯穿,幸好没有伤到骨头,只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在担架上躺了几天,便又骑马指挥战斗了。
部队驻扎在荥经的时候,卓雄被选调进红军大学学习,随后被分配到四方面军国家保卫局任执行科长兼管特务连。从特务连连长胥光义同志(建国后,曾任总后勤部副部长),随特务连行动的罗世文、廖承志、徐以新、朱光等同志处,卓雄得知了老首长刘士奇同志(1930年调红四方而军工作)在肃反中被害的消息。
1936年6月,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同志率领的红2、6军团,突破敌人的圈追堵截,抵达甘孜与四方面军会师。同时中央命令,红2、6军团和红32军組成红二方面军。卓雄奉命调任红32军保卫局长。7月7日、根据中央指示,红二、四方面军开始北上。8月份,红32军三过草地,作为方面军后卫进入甘肃南部,经腊子口、哈达铺、礼县,克成县,打徽县,复经两当、风县、天水,10月20日,在会宁城北将台堡,与中央红军会师,顺利地结束了伟大的长征。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卓雄又奉调刘伯承任师长的教导师担任特派员(即保卫局长)。不久,李富春同志又调他到党中央所在地保安,到社会部中央保卫局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大举进攻中国。中央根据形势的需要,撤销组建湘赣支队的命令,卓雄奉命到八路军120师任锄奸委员会副主任兼锄奸部长。卓雄随第一批部队进人晋西北,鉴于形势的儒要,首先以地区战委会主任的身份开展了工作。
在工作中,他充分利用合法身份,联合一切抗日力量,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有力地促进了普西北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同时,他还配合战委会程子华等同志,组织了1万余人的4个抗日游击纵队(后编为山西新军暂编第一师,续范亭任师长。晋西事变后,进入八路军序列)。
忻口保卫战中,卓雄配合程子华同志,带领战委会游击纵队,积极配合正面战场袭击敌人的交通线,迟滞敌人的行动,直至11月8日太原撤退。在南撒的过程中,阎锡山乘机将他的一个军官团并入工卫旅,企图借此夺取部队的领导权.程子华感到事情重大,遂将情况报告晋绥分局,根据贺、关首长命令,卓雄秘密到工卫旅工作。归他掌握的部队还有战委会的游击纵队和决死4纵队。
12月中旬,卓雄化名张英,携带一部电台,秘密来到汾阳县王家池工卫旅第一大队驻地,随即开展了工作。“工卫旅”是“七·七”事变后,我党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太原和同蒲路工人为主体成立的工人武装。旅长兼政委是阎锡山派来的郸挺一。从1938年初到1939年前半年,工卫旅在太原以南敌后战斗约30多次。兵力已从1个团发展到3个团,成长为一支战斗力相当强的战斗旅。工卫旅的健康成长,主要得益于卓雄的工作方法。他不仅注意对我们干部的培养,也十分注意统一战线的工作方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1939年夏,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被阎锡山撤销,根据中央指示,南汉辰同志带领部分干部到达延安,卓雄则带领下余名干部组成的工作团前往晋察冀分局,接受新的战斗任务。8月,卓雄带领干部工作团跃过同蒲路,到达晋察冀分局,随即被任命为冀中军区锄奸部长。是年冬,孙志远同志赴延安准备参加党的第七届代表大会,卓雄被任命为冀中军区政治部主任。
冀中军区政治部是一个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战斗集体。卓雄就任政治部主任后,他就根据这一特点,积极发挥其知识分子的特长,开展多方面的工作。同时,他也发现这些同志个人工作能力很强,但领导能力不足,特别是战场应变能力更为缺乏.于是他就有意识地对政治部的干部进行这方面的锻炼。
1942年5月,敌集中5万余日军的兵力,开始对我冀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反“扫荡”中,我冀中绝大多数部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以劣势的兵力和落后的武器装备,重创了具有优势兵力和现代化装备的凶残的法西斯武装,使敌人的“扫荡”付出前所未有的沉痛代价。
1944年春,卓雄以七大代表的身份,奉命回延安,准备参加党的第七届代表大会。当部队行至同蒲路西,到达晋绥分局所在地兴县的时候,他接到被任命为冀中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命令,由于战时的特殊情况,他没有到职,而是马不停蹄地赶往延安了。
卓雄到达延安后,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在延安党校,他学习了毛主席主持选编的《六大以前》、《六大以后》和《两条路线》等文件,还学习了《共产党宜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和《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等文章,提高了自已的理论水平,也更深切地理解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45年8月15日,经过我抗日军民14年的浴血奋战,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中旬,根据中央关于“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指示。延安组成干部团随10万部队同时进入东北。延安干部团由中央党校、驻绥德的延安抗大干部大队和晋绥军区的千余干部组成,卓雄被任命为干部团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
1946年4月,国民党军队蜂拥而至,为保存革命力量,南满除留部分主力坚持斗争外,机关与部分主力部队相继转移到北满。卓雄也奉命北上到东北局报到,于6月上旬经安东(现丹东)、通化、吉林到达长春,又奉命到哈尔滨陈云同志处,被张闻天同志要到合江省,任军区政治部主任。
6月中旬,卓雄到合江军区任职,围绕剿匪、建政这一中心任务,着重抓了部队的思想建设。通过开展整训,进行诉苦教育,启发和提高指战员的阶级觉悟,提高部队的政治觉悟,增强部队的战斗力。为配合工作,军区政治部还创办了《部队生活报》,军分区办了油印小报。至12月底,肃清了合江境内的全部土匪武装。
1947年初,卓雄调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三师政委,在随后进行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役中,独三师配合兄弟部队,三次渡过松花江,对敌进行牵制策应作战,歼灭敌人大批有生力量。开原战后,卓雄被任命为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政治部主任。
1948年8月,中央根据东北形势发展,命令东野主力南下北宁线,截国民党军队撒往关内的通道,造成“关门打狗”之势,发动辽沈战役。9月下旬,东野主力长途奔袭,3纵首取辽西走廊的义县,而后进锦州。10月上旬,3纵利用地道作战,拨除敌号称“第二凡尔登”的配水池堡垒,并占领敌亮马山据点,与兄弟部队一起攻克锦州,歼敌9万余人。
1949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东野改称第四野战军。第3纵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卓雄任政治委员。
建国后
1950年初,卓雄抵达北京,随即被任命为公安部第三局即治安行政局局长,并兼管边防保卫局的工作。
1955年7月,卓雄调任地质部副部长,负责分管地质部的机关党委、政治部、勘探局、人事局及专家处等工作。
1978年5月,卓雄结束了一年多的党校学习,调民政部任副部长、部党组成员,分管优抚和军队离退休、退伍军人安置工作。
1983年2月,卓雄到广东省,对惠阳、佛山、梅县、汕头、湛江、深圳和肇庆等21个地市进行了考察,走访了一些基层干部、农村的社员和渔民。他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群众生活得到普遍提高和民政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