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孝全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单孝全,1938年2月生于浙江省绍兴县。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1977-1978年在英国Imperial College, 1985-1986年和1988年在英国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及1990年在德国Perkin-Elmer公司从事原子光谱学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1992-1999年曾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1995-1999年曾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环保专业评委会副主任委员。现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常务编委、《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实验室》、《环境化学》和《安全与环境学报》编委。
基本资料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单位所属机构: 研究单位
是否院士: 待定 国籍: 中国
工作简历
首先建议钯可以作为石墨炉原子吸收的通用基体改进剂。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此外,他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分级萃取过程中痕量元素的吸附和再分配。他在国内外发表了70余篇论文,其中50余篇在国外发表。
工作简历:
1964年01月-1975年01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室主任
1985年01月-1986年01月,Strathclyde大学纯粹和应用化学系,教授
1990年04月-1990年10月,珀金埃尔默公司,教授
1986年01月-1995年01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室主任; 中心主学术或专业团体任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常务理事
专业领域:分析化学
研究成就
19850101-19950101,形态分析研究,主持
19780101-19950101,石墨炉原子吸收基体改进效应研究,主持
19780101-19900101,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研究,主持
获奖:
19790101,标准分析方法,中国科学院,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
19870101,石墨炉原子吸收基体改进效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自然科学奖, 三等
19790101,石墨炉原子吸收基体改进效应测定汞, 化学学报, 37,261,
19850101, XPS研究钯机理,Anal.Chim.Acta,173,315(1985),
19930101, 分级萃取评价,Anal.Chem., 65,802(1993),
简介
研究方向
早期从事原子光谱学研究。近十年从事环境化学研究,包括形态分析与生物可利用性、污染物界面化学过程、超积累植物吸收重金属与传输机理、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的分离与表征等。主要研究成果:(1)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石墨炉原子吸收通用化学改进剂钯,阐明了有关机理,解决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难以测定挥发性元素的难题,推动了原子光谱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获得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好评与广泛应用;(2)最先研究了ICP-AES电热进样的样品输送机理;(3)科学地证明了分级萃取方法学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即所用萃取剂没有选择性和痕量金属元素在矿物相之间会出现再吸附和再分配,解决了国际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4)较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诸多因素,提出了“根际湿土壤可移动性级分”的新概念,为建立普适性预测土壤中的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方法学奠定了基础;(5)最先研究了农用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动力学,研究了有机酸对吸附与解吸的影响,有助于阐明污染物ageing effect的机理。
承担课题
现主持国家重点基金项目“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与生态毒性微观机理的研究”(180万元)。973课题“官厅水库/永定河段水体污染形成机理及控制技术原理”(200万元),参加海水中重金属的分离的863课题与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行为的科学院方向性课题等若干项。
科研奖励
“污染物的环境界面化学与控制技术原理”获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研究者)、“石墨炉原子吸收基体改进效应研究”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第一研究者)、“形态分析、生物可给性与生态毒理研究”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研究者)、“无机污染物分析方法及标准化”获1979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第五研究者)、“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三研究者)。
参考资料
单孝全.中国科学院单孝全研究员应邀到亚林所做学术报告.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1 10:31
目录
概述
基本资料
工作简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