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肾囊肿在肾囊性疾病中最常见,多为单侧单发,少有单侧多发,双侧发生则少见。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单纯性肾囊肿一般疗效较佳,除非囊肿很大,一般不影响肾功能,故趋向于非手术治疗,但如囊壁有癌变或同时并发肾癌,则应及早手术。
病因
单纯性肾囊肿是一种多见的成年人肾脏结构异常性疾病,跟肾脏发育有关,为后天形成,不遗传,与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肾囊肿不同。
一般认为是肾小管在发育过程中形成了某些小腔,肾脏产生的尿液可能在小腔内潴留,引起小腔扩大,造成了单纯性肾囊肿,随着年龄增大,小腔逐渐增多,液体潴留在小腔内的机率也在增高,所以发病率增高。
临床表现
单纯性肾囊肿常于成年时期发病,一般无临床症状,不影响肾功能,偶尔由于出现血尿而就诊,绝大多数患者是在做B超或CT检查时偶然发现,尿液检查正常,血尿罕见,但肾囊肿可引起腹痛及发现腹部包块、高血压等,如囊肿破入肾盂肾盏系统,可有血尿,囊肿亦可导致肾盂、肾盏梗阻症状。
检查
尿液检查合并感染者可有脓尿、血尿,但一般无肾功能不全。
1.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典型B超表现为病变区无回声,囊壁光滑,边界清楚,当囊壁显示不规则回声或有局限性回声增强时,应警惕恶性病变;继发感染时囊壁增厚,病变区内有细回声;伴血性液体时回声增强。
(2)CT检查囊肿伴出血或感染时,呈现不均质性,CT值增加,当CT显示为囊肿特征时,可不必再作诊断性穿刺。
(3)IVU检查能显示囊肿压迫肾实质或输尿管的程度。
(4)MRI检查能帮助确定囊液性质。
2.囊肿穿刺和囊液检查
当B超、CT等不能确诊或疑有恶性病变时,可在B超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抽取囊液化验,囊肿继发肿瘤时,囊液为血性或暗褐色,脂肪及其他成分明显增加,细胞学阳性,肿瘤标志物CA-50水平增高。合并感染时囊液呈暗色浑浊,脂肪及蛋白含量中度增加,淀粉酶和乳酸盐脱氢酶显著增高,细胞学检查有炎性细胞,囊液培养可确定病原菌。抽出囊液后,注入造影剂和(或)气体,能显示囊壁情况,若囊壁光滑表示无肿瘤存在。
诊断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B超或CT检查。但需和以下疾病鉴别:①肾脏实体肿瘤坏死液化;②在肾囊肿基础上发生癌病,但极其罕见;③成人型多囊肾。
治疗
1.一般处理
单纯性肾囊肿多无症状,对肾脏功能和周围组织影响不大,一般不需治疗,只要每半年到1年随诊。
2.抗生素治疗及穿刺引流
当继发感染时,鉴于抗生素能穿透囊壁,进入囊腔,可首先采用抗生素治疗和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失败无效时再考虑开放手术。若证实囊肿有癌变或伴发肾癌,应尽早手术治疗。
3.穿刺和硬化剂治疗
如果囊肿直径较大,超过5cm或产生周围组织压迫症状、引起尿路梗阻,则需要行囊液抽吸术并囊内注射硬化剂。常用的硬化剂有无水酒精和氟聚硅醇,后者比前者安全。
4.手术治疗
当上述处理无效,症状或囊肿感染明显时,可行囊肿去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如因囊肿导致患肾严重感染,肾功能已严重受损而对侧肾功能正常时,可作肾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