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公办高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英文名: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NJUCM),简称“南中医”,是一所由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的高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成员。
办学历史
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4年,起初名为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后在1956年3月变更为“江苏省中医学校”,学校创建后不久即开始开展中医进修和针灸专修教育。1958年2月江苏省中医研究所迁入公署办公,同年8月更名为“南京中医学院”;学校在继续进行成人进修教育的同时,开始了正规的本科教育,分别于1958年和1960年招收医疗专业和中药专业本科生。同年9月江苏省中医院成为其附属医院;1959年5月江苏省中医研究所被江苏省卫生厅委托给该院党委领导。1970年5月,南京中医学院与南京医学院合并成江苏新医学院,之后南京医学院独立出去,1978年恢复独立建制并改回南京中医学院之名。1979年,学校成为首批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1981年中医内科学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基础理论等8个专业获批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3年,学校成为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和卫生部国际针灸培训中心。
1995年,学校更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同年建立国内首批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8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国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首批试点单位,设立生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0年和200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获批了药理学和药剂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江苏省政府与国家中医药局决定共建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名单。
2014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批准设立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015年,南京中医药大学获批中医学一级专业学位授权点,下设9个二级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点和1个硕士点)。
2015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试点高校。
2015年,南京中医药大学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共同发起成立“创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合作联盟”。
2017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2018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9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成员单位。
2020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2020年,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任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
2022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
2024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共建联合实验室协议,并为联合实验室揭牌;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研究院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
2024年9月21日,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设有11个学院及第一、二、三临床医学院、鼓楼临床医学院等教学机构,以及37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4个,“十四五”省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13个。学校是全国首批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前1‰。学校5次入围U.S.News“全球最好大学排名”,连续3年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2020年至2023年,中药学连续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位列第一。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中国国内外专家学者。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江苏省品牌专业10个。学校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康缘药业等院所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卓越医生(中医学9年本研一贯制、中医学“5+3”拔尖创新人才、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研一贯制拔尖创新人才)、卓越科学家(中药学“4+5”本研一贯制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中药学/药学本研一贯制拔尖应用人才),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已培养来华留学生3万余人,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或学术团体及机构交流合作,先后建立2所中医孔子学院、4个国家级海外中医药中心、5个国际经方学院海外分院、6个对外开放合作办学项目。
校际交流
学术交流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拥有中药制药过程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高校重点实验室、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总数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近2年在NATURE、JAMA、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202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大辞典》原稿”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8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累计馆藏纸质文献132万余册,中医药古籍3千余种4万余册;中文报刊538种;中外数据库120个(含子库和自建库);电子图书近216万册。
文化传统
形象标志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徽为椭圆形徽标,上部环形处是学校英文名称,中部是椭圆形世界地图,间有杏叶和针灸针组成的抽象图案,下部环形处是一展翅飞翔的和平鸽,并标有唐代欧阳询手书集字而成的校名,“1954”指建校时间。
学校校旗为长240cm、宽160cm的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校徽和学校简体校名。校名为红色居中。校徽为蓝色,具于校名上方居中。
精神文化
南京中医药大学校训为自信、敬业。
“自信”意为体现一种卓越的人格素质。自尊、自强方能自信;而自信又是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基础,亦含有坚信中医药事业必定发扬光大之意。
“敬业”意为热爱专业、热爱职业、热爱事业之意。自信、敬业从人格与从业态度提出要求,言简意赅,涵意深远。
社团文化
截至2024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主要社团包括中医临床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艺术团和伯藜学社等。中医临床协会以推广中医药文化为核心,被评为“校五星级社团”,并拥有“岐风畅谈”和“杏林春暖”等知名活动。青年志愿者协会自2011年成立以来,开展校园网格化管理、图书馆倒架、社区中医义诊、节气养生宣讲等活动。大学生艺术团是校园内艺术实践的主力军,参与省级艺术展演并获奖,同时举办各类文艺活动。伯藜学社则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为目标,开展多元化的社团活动,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占地面积1200余亩,绿化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学区位于南京市仙林大学城内,处于312国道,沪宁高速和连接长江二桥、四桥的绕城公路及二环路的“#”字公路网中间,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汉中门校区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老校区,校园内的清幽和宁静与不远处新街口的繁华和喧闹相互映衬着,是一块难得的闹中取静之地。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主校区迁址仙林,汉中门校区正着力打造成“医疗、教育、科研、保健、文化、产业”六位一体,彰显中医药传统文化和科技创新魅力的大学科技园和中医药文化产业园。
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位于泰州医药高新区核心区域,匡时路(原名学院路)以南、泰州大道以西、南官河以东区域内,按1196亩左右规划(含教学、科研、生活、教职工住宅等用地),包括原翰林学院482亩、新增校区建设用地454亩、预留研发用地260亩。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南京中医药大学章程.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校简介.南京中医药大学.
校史沿革.南京中医药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9 07:31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